探究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上部建筑结构的位移影响措施
摘要
关键词
基础不均匀沉降;上部建筑结构;位移影响措施
正文
基础不均匀沉降会导致上部建筑结构产生位移,从而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研究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上部建筑结构位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已经关注到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上部建筑结构位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本论文将以基础不均匀沉降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分析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上部建筑结构位移的影响,并提出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一、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理
(一)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概念
基础不均匀沉降是指在地基土层中,由于不同部位土层压缩变形的差异,导致地基表面产生不均匀的沉降。这种沉降会对上部建筑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结构开裂、变形甚至破坏[1]。
(二)基础不均匀沉降的类型基底附加沉降
在建筑物基础基底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地基土层压缩变形不均匀,导致基底产生附加沉降。这种沉降主要与基底面积的分布和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关。
1.基底沉降
在建筑物基础底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地基土层压缩变形导致基础底部产生的沉降。这种沉降是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一种类型,主要与地基土层的压缩性和承载力等因素有关。
2.局部沉降
在地基土层中,由于局部土层压缩变形较大,导致局部区域产生沉降。这种沉降与局部土层的压缩特性、应力分布等因素有关。
3.复合型不均匀沉降
上述几种类型的不均匀沉降同时存在,形成复合型不均匀沉降。这种沉降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三)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因素
1.地基土层的性质
地基土层的压缩性、承载力等特性对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影响。不同的地基土层性质对基础的沉降特性有显著影响[2]。
2.荷载因素
建筑物的荷载大小、分布不均匀等因素会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荷载的分布、荷载的类型以及荷载的传递路径都会影响基础的沉降。
3.地基处理方法
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对地基土层的压缩性和承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换填土、夯实、振动沉管、桩基等。
4.施工过程
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位变化、基础形式选择、施工工艺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3]。例如,地下水位变化可能导致地基土层含水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地基的压缩性;基础形式选择不当可能导致荷载分布不均,进而影响基础的沉降;施工工艺的控制不当可能导致地基土层的压缩变形不均匀,进而影响基础的沉降。
5.环境因素
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位变化等环境因素也会对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影响。例如,地质构造的差异可能导致地基土层的压缩性和承载力不同,从而影响基础的沉降;地震和地下水位变化可能导致地基土层的压缩变形加剧,进而影响基础的沉降。
6.地基勘察与设计
地基勘察与设计阶段的工作质量也对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影响。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以及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都可能影响到基础的沉降特性[4]。
二、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上部建筑结构位移影响分析
(一)单点沉降对结构的影响
单点沉降是指在建筑物地基中,某一点发生较大沉降,导致其他点相对抬升。单点沉降可能导致结构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和扩展。为了减小单点沉降对结构的影响,可以通过合理布置建筑物基础,使基底面积分布均匀的方法,降低基底局部应力集中。
(二)多点位沉降对结构的影响
多点位沉降是指在地基土层中,相邻的区域产生的沉降。多点位沉降可能导致建筑物基础产生附加应力,进而影响上部结构的稳定性。为了减小多点位沉降对结构的影响,可以采取控制地下水位、施工工艺等因素,以减小地基土层的压缩变形。
(三)沉降速率对结构的影响
沉降速率是指在地基土层中,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率。沉降速率过大,可能导致建筑物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位移、扭曲和变形。为了减小沉降速率对结构的影响,可以采用换填土、夯实、桩基等方法提高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和压缩性[5]。
三、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上部建筑结构位移影响措施
(一)选取合适的基础形式
选取合适的基础形式是预防和控制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上部建筑结构位移影响的重要措施。不同类型的基础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土层条件和建筑物需求。以下是一些建议:
1.地基土层特性
根据地基土层的压缩性、渗透性等特性,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例如,在软弱土层中,可采用筏形基础;在高压缩性土层中,可采用夯实基础。
2.建筑物荷载分布
根据建筑物荷载特性,选择适应荷载分布的基础形式。例如,在荷载较大或荷载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可采用桩基础,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能力[6]。
3.结构类型和刚度
根据建筑物结构类型和刚度需求,选择适合的基础形式。例如,在刚度较低的框架结构中,可采用条形基础;在刚度较高的剪力墙结构中,可采用筏形基础。
4.环境条件
根据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应的基础形式。例如,在地震区或软弱地基中,可采用抗震基础形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可采用抗浮桩基础。
5.综合考虑
在确定基础形式时,还需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难度等因素,选择经济可行的基础形式。
(二)合理设计地基处理方案
为了预防和控制基础不均匀沉降,设计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至关重要。地基处理方案需要根据场地条件、荷载分布、地基土层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7]。以下是一些建议:
1.勘察
在设计地基处理方案之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是必要的。通过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地震活动等信息,以便为地基处理方案提供依据。
2.选择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
根据地基土层特性、建筑物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换填土、夯实、排水、振沉、桩基等。
3.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设计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应确保地基处理方法能有效地改善地基土层的压缩性和承载力,从而降低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风险。
4.控制处理深度
处理深度应根据地基土层特性、建筑物荷载分布以及工程需求进行合理确定。处理深度过大可能导致地基处理成本增加,处理深度过小则可能无法满足建筑物沉降要求[8]。
5.监测与评估
在地基处理工程完成后,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保证地基处理效果。
(三)采用地基加固技术
采用地基加固技术是预防和控制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有效手段。地基加固技术可以提高地基土层的承载力、改善地基土层的压缩性和改善地基土层的渗透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基加固技术:
1.排水法
通过设置排水层或设置盲沟,降低地基土层的地下水位,从而改善地基土层的渗透性,减小地基土层的压缩性。
2.振沉法
通过振动沉管或振动压路机等设备,将土层压实,提高土层的密实度和承载力,从而改善地基土层的压缩性和承载能力。
3.增强型基础法
通过在基础底部设置桩基或其他增强型基础,提高基础的刚度和承载力,从而降低基础的沉降。
4.复合地基法
通过在软土地基中添加加固材料,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从而降低基础的沉降。
5.高压喷射注浆法
通过高压喷射注浆,将加固材料注入地基土层中,形成具有较高承载力和压缩性的加固土层。
(四)使用隔震技术减轻沉降对结构的影响
隔震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建筑物基础结构和地面之间设置隔震层,以减少地震作用下基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的方法。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地震引起的基础位移和上部结构的振动,从而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以下是使用隔震技术减轻沉降对结构影响的主要措施:
1.选择合适的隔震器
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地震活动情况,选择合适的隔震器,如铅芯橡胶隔震器、摩擦滑移隔震器等。
2.设计隔震层结构
在隔震层中设计合适的结构,如钢筋混凝土隔震垫、钢弹簧隔震垫等,以提高隔震效果。
3.基础设计
在进行基础设计时,考虑隔震层的荷载分布,合理设计基础结构,以确保隔震层能够有效地降低地震作用。
4.施工控制
在隔震层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隔震层结构和隔震器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5.选择合适的隔震方案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地震活动情况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隔震方案,如水平隔震、垂直隔震等。
四、实例分析
(一)工程概况
某高层住宅楼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建筑高度为76米,地下1层,地上26层。建筑物的主要功能为住宅,总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地基基础类型为桩基。
(二)可能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
1.地质条件
场地地质层分布从上到下为:杂填土,素填土,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粘土层,粉质粘土夹碎石,强风化基岩,中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中风化砂岩。
2.荷载分布
建筑物总荷载较大,包括恒荷载(如钢筋混凝土柱和梁、楼板等)和活荷载(如住宅楼的住户、家具等)。
3.施工因素
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不到位,桩基础施工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基础承载力降低,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三)位移影响措施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1.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
设计师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分布和建筑物类型,选择了基桩+筏形基础,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2.合理布置建筑物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布置建筑物基础,使荷载分布更均匀,降低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风险。
3.地基处理措施
采用钻孔灌注桩为基础,中风化砂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降低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
4.隔震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物中设置隔震层,采用铅芯橡胶隔震器,以减轻地震对基础的影响。
5.监测与评估
在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定期对隔震层和基础进行监测与评估,以确保隔震效果和基础稳定性。
通过采取以上位移影响措施,该高层住宅楼项目在建成后的几年内,基础沉降控制良好,楼体结构安全稳定。这表明,通过合理设计、地基处理、隔震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等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位移的影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上部建筑结构位移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问题,需要引起设计、施工和运营各方的高度重视。为了预防和控制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上部建筑结构位移的影响,我们需要在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赵明,曹志飞,张博.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上部建筑结构的位移影响研究[J].居业,2021(6):100-101.
[2]张浩.基础沉降对框架结构的反应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7(19):121.
[3]黄华,高悦,钱海增,等.地裂缝场地地震及不均匀沉降双重作用下的框架结构动力响应[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0,37(5):39-50.
[4]卢淑雯,刘洋,常乐,等.地基不均匀沉降时超静定框架应力场的还原及应用[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36(3):117-126.
[5]王荷菲,刘珺.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上部框架结构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9):103-105.
[6]孙春蕾.考虑基础梁的框架结构在地裂场地下的性能分析[J].河南科学,2016,34(4):554-558.
[7]李洋,刘景涛,崔忠涛.大型储罐基础不均匀沉降的纠偏实践[J].石油化工建设,2022,44(9):59-61.
[8]吴济航,苏文强,顾亚楠,等.基础不均匀沉降下储罐的动风屈曲研究[J].化工机械,2022,49(1):31-38. 7.
[9]潘美桥.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危害与防治方法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8(07):5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