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施工技术与质量保障策略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刘忠真

江苏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工程预算编制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项目的成本控制、资源配置和工程实施的顺利进行。然而,在实际的工程预算编制过程中,常常出现预算不准确、编制效率低下、成本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工程预算编制中常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以期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增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能力,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复杂地质条件;基础施工技术;质量保障;施工管理

正文


1引言

基础施工是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施工的难度和风险显著增加。复杂地质条件包括软弱土层、岩土交替、地下水丰富等特殊情况,这些条件对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施工技术与质量保障策略,对于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施工技术

2.1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施工技术。该技术通过钻孔穿越不同的土层,达到稳定的岩层或承载层,将混凝土灌注至桩孔中,从而形成具有较强承载力的基础桩。这种施工方法适用于软土、膨胀土、地下水丰富等条件下。关键技术要点:

钻孔精度控制:钻孔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孔径和垂直度,避免因偏离设计要求导致桩基承载力不足。

灌注混凝土质量控制:灌注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确保混凝土的配比和搅拌均匀,防止出现离析或气泡。

桩基检测:钻孔灌注桩施工后,需要通过静载试验或低应变反射波测试等手段,验证桩基的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2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地下连续墙技术通常用于地下水丰富、土层不稳定或需要进行地下防渗的场所。该技术通过连续设置钢筋混凝土墙体,围合住施工区域,从而形成防水、抗渗、加固作用显著的地下结构。地下连续墙不仅能有效提高基础的承载力,还能防止地下水对施工造成影响。关键技术要点:

墙体设置与浇筑:地下连续墙的浇筑通常采用泥浆护壁技术,通过泥浆保护墙体,防止墙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变形或坍塌。

防渗性能: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性能是其关键性能之一,需要确保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墙体的密实性。

墙体厚度与深度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地下连续墙的厚度和深度需要精确设计,确保能够满足承载力和防渗的要求。

2.3基坑支护技术

基坑支护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深基坑施工中,支护结构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基坑的稳定性。常见的基坑支护技术包括桩基支护、钢支撑支护和喷锚支护等。关键技术要点:

桩基支护:通过在基坑四周打入桩基,形成稳定的支护系统。桩基支护可以有效防止基坑的侧壁发生坍塌,适用于软土层、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钢支撑支护:钢支撑结构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支撑系统,能够有效抵抗基坑开挖过程中产生的侧向土压力。钢支撑系统适用于土层松软、地下水丰富的条件。

喷锚支护:喷锚支护主要应用于岩土交替的地质条件,利用喷射混凝土和锚杆共同作用,增强基坑的稳定性。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软岩层或地质结构较为复杂的地区。

2.4地基加固技术

地基加固技术主要用于软土层、膨胀土或承载力较弱的土层。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静压注浆、灌注混凝土、振冲法等。通过加固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层的承载能力,减少沉降量,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关键技术要点:

静压注浆:通过高压将水泥浆或化学浆注入土层,从而增加土层的强度和密实度。该技术适用于软土层或孔隙较大的土层。

灌注混凝土:适用于地基土层不均匀或承载力不足的情况,通过灌注混凝土形成连续的基础结构,从而增强地基的承载力。

振冲法:通过振动作用,促使土粒重新排列,达到加固土层的目的。该技术适用于粒状土层和砂土层。

3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施工的质量保障策略

3.1施工前的地质勘察与分析

基础施工的质量保障始于施工前的充分准备,尤其是地质勘察。对地质条件的深入分析可以为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制定施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条件调查:通过钻探、勘察和采样,详细了解地层结构、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土壤承载力等。勘察结果能够帮助施工单位确定基础类型和施工方法。

地下水位及流动性分析:地下水的影响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一个关键因素。地下水位的高低、流动性以及水质对施工技术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要进行详细的水文地质勘察,评估地下水对施工带来的影响。

风险预测与评估:通过对勘察数据的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如土层沉降、基坑坍塌、地下水渗流等,提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风险控制措施。

3.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不仅涉及施工技术的执行,还包括材料、设备、人员等多个方面的管理。

施工方案与技术审核:施工前必须对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审核,确保施工方法、技术路线符合项目要求。施工过程中,方案执行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避免因工艺不当而影响质量。

材料质量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基础施工的整体质量。所有施工材料如水泥、混凝土、钢筋等,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材料的进场、储存、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材料质量。

施工工艺控制: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对基础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每个工序,确保每一项施工任务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比如,灌注桩施工时,要确保混凝土灌注均匀,不得出现离析现象;基坑支护施工时,要保证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3.3施工后的质量验收与检测

基础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与检测,以确保基础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承载工程的负荷,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

结构检测与测试:通过现场检测,验证桩基的承载力、基坑支护的稳定性、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效果等。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低应变反射波检测、静载试验、基坑变形监测等。

质量验收程序:按照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完成质量验收程序。验收内容包括材料、工艺、施工质量等。所有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及时整改,确保基础施工的最终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第三方检测与评估:在一些关键部位或特殊施工方法上,项目方可以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独立检测,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第三方检测机构通常会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3.4 施工技术的创新与优化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施工单位应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以提高基础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如深基坑自动监测技术、智能化地下水控制技术、新型桩基施工设备等,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精度,减少施工风险,保障施工质量。

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等,进行施工过程的全过程监控和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时掌握施工进度、质量控制情况以及各类资源的使用状况,从而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质量。

施工工艺的持续优化:施工技术和工艺的优化不仅仅是采用新技术,还包括对传统施工方法的不断改进。例如,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通过优化钻孔工艺和灌注技术,提高桩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在基坑支护中,采用新的支护技术和材料,增强基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结论

综上所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施工技术与质量保障策略,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确保工程基础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将进一步提高基础施工的效率与质量,为建筑工程的成功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超越,高松.复杂地质条件下建筑基础施工技术应用实践[J].新城建科技,2024,33(11):136-138.

[2]李海洋.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7(03):99-101.

[3]王东东,廖鱼.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回填旋挖桩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手段[J].建筑机械,2024,(08):82-8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