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及监控管理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郭涛 郑雷

德州市建筑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德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也是非常迅猛,各种类型的建筑不断出现。在建筑行业中,材料作为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时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测,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但是在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检测工作并不完善,一些施工单位对材料检测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本文对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及监控管理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未来我国建筑行业中的施工材料检测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检测;监控

正文


引言: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在工程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筑工程中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监控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的关键在于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如果施工材料的质量不能保证,那么建筑工程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因此,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以及监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建筑施工材料检测策略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材料的质量问题是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可以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科学地评估,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保障。因此,加强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工作十分重要。

1.物理性能测试

施工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主要是指:密度、重量、抗压强度以及吸水率等。这些指标都是检测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重要参数,因此要对这些物理性能指标进行严格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一般会使用到两种检测方法,分别是密度法和吸水率法。密度法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样品放入标准的容器中,然后将其浸泡在水中,最后对容器中的水进行测量,得出样品的体积。吸水率法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样品放入水中,然后测量其吸水时间以及吸水速率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判断样品的吸水率大小。在建筑工程中,对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检测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密度法和吸水率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2.热物性能测试

热物性能是指材料的导热系数、比热、密度、吸湿性等,通常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测试。其中,导热系数是衡量建筑材料热工性能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测试方法有三种:一种是直接测量法,第二种是间接测量法,最后一种是计算测试法。其中直接测量法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的检测中。如果要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建筑材料进行选取,然后将建筑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加工和处理。在加工完成后,还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合理地排列。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排列时,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要求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和效果。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建筑材料,应该采用专门的检测设备对其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3.声学性能测试

在建筑施工中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是为了保证建筑质量安全,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进行建筑材料检测时,要对施工材料的声学性能进行检测。声学性能检测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根据共振原理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是利用共振原理对建筑材料的声学性能进行测试。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其设备比较复杂,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不适合在实际工程中使用。

2)根据声波入射角度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声波在不同方向入射时,对不同频率的声波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出材料的声学性能。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共振频率进行建筑材料检测,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其设备比较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材料进行试件制作和制作过程中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

4.光学性能测试

光学性能测试主要包括光轴角度、发光强度和色度学参数测试等,如光轴角度测试就是通过利用光源和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再加上相应的传感器,测量出被测物体在不同距离下的光轴角度。而发光强度则是指光线通过被测物体后,能够在被测物体上反射的程度。色度学参数是指光学仪器和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

5.化学分析

建筑材料检测中,化学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测技术,对于建筑施工材料中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等材料都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在检测过程中,要利用化学分析对这些材料进行成分分析,了解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这样就可以根据这些材料的成分来对施工材料进行准确判断。在化学分析中,一般要先将建筑材料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然后将其放到火焰上进行加热处理。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同时还要对液体进行观察和记录。经过加热处理后,可以看到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当溶液发生颜色变化时就表明建筑材料已经被完全溶解了。通过化学分析可以知道建筑材料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是多少,这对于工程质量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6.环境测试

环境测试包括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放射性的测试,以及材料对环境条件的敏感性测试。其中,对于工程建筑中的水泥、混凝土等原材料,在进行性能检测时,要根据相关标准的要求,选择不同类型和品牌的水泥,并对其强度、抗压强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在对水泥进行检验时,要重点对其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进行检测,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判断水泥质量是否合格。此外,还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进行检验,对混凝土材料中的抗冻性、耐腐蚀性、耐久性等性能进行测试。另外,还要对原材料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检测。通过上述相关项目的检测,能够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目前常用的建筑材料检测方法有很多种,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检测技术也就那几种。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技术,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和科学。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然后进行合理应用。同时还要注意对施工材料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保证施工质量。

7.科学选择材料样品

在对建筑施工材料进行检测时,选择样品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正确选择样品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在实际工作中,选择样品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对材料样品进行全面考察。在对材料进行检测时,需要将材料样品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检查,对其外观质量、尺寸大小、规格等进行全面地了解,从而保证材料样品具有代表性。

2)保证样品质量。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好的材料样品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选择材料样品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二是要保证样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会发生变质或者是其他问题;三是要保证样品具有可代表性;四是要保证样品不会受到污染。总之,只有在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可代表性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建筑施工材料质量监控管理

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在工程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筑工程中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监控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的关键在于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如果施工材料的质量不能保证,那么建筑工程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因此,施工材料的质量监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严格规范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建筑工程的质量取决于工程材料的质量,而工程材料的质量又取决于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所以,建筑企业应该严格规范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监督和检查,提高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在施工现场建立材料验收制度,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建筑材料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施工现场所有工程项目都有明确的原材料验收标准。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进行,避免由于施工设计不合理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的原材料不合格。建立完善的原材料采购制度,确保所有建筑材料都符合国家规定,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工程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工作,防止不合格或者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2.加强对进场材料的抽样检验

建筑工程材料的进场验收是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材料进行进场检验时,一定要认真、全面地进行,不能遗漏,以免因疏忽而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在进行建筑工程材料进场检验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对每一批材料都进行检测。如果在对一批材料进行检测时发现其中有一种材料不合格,则可以判定该批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所有材料都不合格,这个时候就必须把所有不合格的材料都进行退货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3.对材料的试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

建筑材料试验的结果是很重要的,能够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对每一项试验都要进行认真地分析。试验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材料的某些参数出现了变化,要及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例如在钢筋的见证取样中发现钢筋的强度比原先设计要求高了一点,经过分析认为是由于钢筋在施工现场存放时间过长,或者是存放地点比较潮湿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在对钢筋进行见证取样时就要及时地对这些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理,保证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另外在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检测时,如果发现混凝土的强度低于设计要求或者是有明显下降趋势时,要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4.加强施工现场材料质量管理

现场材料质量的管理是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施工现场材料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材料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把好材料质量关。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分类存放,做好防潮、防腐工作。同时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合格。

2)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处理,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

3)施工人员在进场之前,要做好材料进场的检查工作,确保进场材料符合规定要求。

4)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监督管理,确保建筑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符合规定标准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材料,应及时进行处理。

5.工程验收和使用阶段材料质量控制

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应对进场材料进行质量检查,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首先,监理工程师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合同约定对材料进行检查。对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等进行检查,检查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以及合同约定,有无相关质量证明文件,并对材料进行抽样送检。其次,对于进场材料的外观质量、规格尺寸以及数量等方面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质量证明文件不全的材料不得用于工程施工中。对于已经验收合格的材料要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更改或者挪作他用。对于没有使用价值的材料和包装破损、锈蚀、不完整的材料应及时清理出现场。最后,监理工程师还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如果发现不合格产品必须要求施工单位整改、退货处理。

6.完善材料质量检验制度

要想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首先就应该完善材料的检验制度,使检验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在工程材料进场后,施工企业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材料检验制度,确保所有进入工地的材料都能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企业要建立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对每批进场材料都应该进行检验。在检测时,施工企业必须按照有关标准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在检测过程中,施工企业还要做好记录工作,并将检测结果和原始记录及时报送给工程监理单位。在施工企业没有检测报告不全时,监理单位必须将样品送到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在工程竣工后,施工企业还应对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报送给工程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对施工材料进行全面检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在进行材料质量监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监控管理水平,就应该严格控制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确保每一种建筑工程材料都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材料监控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建筑施工材料市场监督和管理,做好市场调查和统计工作,保证建筑施工材料市场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肖金国.刍议建筑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技术[J].江西建材,2017,0(23):281-281.

[2]戴国欣.建筑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及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9):74-76.

[3]石永祥.关于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和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7,0(1):14-14.

[4]李荷英.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6,0(34):72-73.

[5]陈浩伟.建筑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及管理[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6,0(27):119-1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