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中的控制策略及应用微探
摘要
关键词
工程预算;工程造价;控制策略;应用
正文
引言
近些年,伴随着国家经济下行,各行各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其中包括建筑领域,建筑领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及生活,在过去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项目涌现,施工团队因此面临许多新的压力和挑战,要想让经济效益更高且社会效益提升,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工程预算。工程预算除了能够帮助建筑企业确保工程定位的合理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企业规避资金风险,可见,研究工程造价中的工程预算意义重大。
一、相关理论概述(一)工程造价
在项目建设期间,企业预计或实际支出的建设费用叫作工程造价,工程造价是构成工程项目的关键环节,能够精准评估投资成本,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在工程建设之初,单位要评估投资效益,通常需要从多维度出发,分析项目的组合性、多样性、重复性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避免工程造价过高。在工程建设阶段,企业持续优化成本构成,让投资更加科学有效,在结算及决算时,单位全面校验工程造价,防止造价超支。
(二)工程预算
建筑企业结合当前现状对未来一段时间收支做出的计划叫作工程预算,为了让工程预算更合理,保障资金得到科学配置,建筑企业要提前调研项目情况,工程预算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规范性,建筑企业的工程预算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的引导下实施。其次,预测性,工程预算是建筑单位预测成本的主要措施,需要企业分析多种因素以及推算出资金数量,比如施工条件、设计标准。最后,控制性,工程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企业的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1]。
二、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现状
(一)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关于工程预算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许多企业盲目根据主观意见进行工程预算,容易引发法律风险。在投标环节,由于企业内部工程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准确评估成本,致使施工成本预算过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负担。
(二)造价管控缺少严谨性
部分建筑企业缺少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即使成本超支,企业无法及时发现并处理,进而造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影响。此外,部分造价管理人员能力有限,不能结合当前的现状精准预测未来,无法针对单位工程造价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容易增加项目运行中的风险隐患。
(三)高估冒算问题比较常见
有一部分企业投机取巧,比如虚报工程量和巧立名目,短期内虽然可以控制造价,但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这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其社会声誉和影像。此外,有些建筑企业转化固定单价,增加建筑项目成本,由此获取更多的利益,但行业公认该方法是不合理的,属于高估或冒算,不仅对企业不利,甚至会制约整个行业的运行[2]。
四、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策略
(一)增强预算人员的专业能力
首先,应完善人员培训机制,在互联网时代,建筑企业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培训相结合,采用更灵活的培训方式,就培训内容而言,除了纳入预算专业知识之外,也要培训其职业能力、个人修养等,此外,要引导预算人员学习法律法规以及了解市场运行规律,提高其综合素质。其次,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建筑企业要及时奖励优秀的预算人员,惩罚绩效考核不达标的员工,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最后,严格招聘人才,建筑企业要针对预算人员的引进提出合理的标准,招聘过程中要从多维度考察应聘人员,包括专业能力、个人品质、职业道德感等,引进经验丰富且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提升整个团队的整体水平。
(二)加大审核监督力度
第一,优化审核监管机制,建筑企业要成立一支专门的监督审核团队,针对该团队引进各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优秀的基层员工等,合理划分该团队人员的职责权限,指导该团队高效推进审核监督工作。第二,从以往的工作中总结经验,重新审核工程预算,部分项目出现问题的概率高,潜在风险隐患较多,建筑企业应重点关注,展开全方位的审核评估。第三,在审核监督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相关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分析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策略。
(三)科学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对于建筑企业的工程预算而言,同样需要使用现代化技术。例如应用大数据或人工智能等技术收集工程预算数据,并予以分析和处理,帮助工作人员减轻压力,避免数据出现误差,使预算精度更高。此外,工作人员要持续更新数据库,确保各项数据准确无误,指导管理层据此应对市场变化,做出科学可行的决策[3]。
五、案例分析:
本章节通过案例研究讨论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策略,例如渭源街人民公园工程,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分别约1717 7.1㎡和4833 2.35㎡,为了控制造价,建设单位采用的措施如下:第一,细化工程预算管理流程。一是细分岗位职责,在进行预算管理前,建设单位严格划分预算人员的职责,督促预算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内容、职责、要求、流程等,同时在实践中展开市场调研,依据该结果制定出可靠的工程预算方案。二是优化内部制度,建设单位除了以工程预算文件为例设定了预算管理细则、预算管理方法以外,还针对各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精细化的制度,包括项目质量管理制度、项目物资管理制度、项目劳务管理制度等,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相结合,为实现预算管理目标打好了基础。第二,提升工程预算人员的能力。该单位针对工程预算管理制定了专门的绩效考核机制,在其中纳入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相关指标,在工程结束之后对预算人员展开考核,公开考核结果的同时,组织预算人员召开总结会议,在会议上详细分析项目执行过程,共同找出预算中的不足之处,一起提出纠正建议,同时总结其中的优点,并表扬对应的人员,提高了预算人员的积极性。第三,加大施工材料预算控制力度。该单位指定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强的采购人员展开市场调研,从诸多供应商中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并与之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此保证采购质量。同时,要求技术人员应用大数据评估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走势,争取以最低成本完成采购,使施工成本下降,造价也控制在预期范围内。
结语
工程预算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运转及最终的效益,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建筑单位应当将工程预算贯穿到工程造价的全生命周期,并根据项目建设需求探索有效的工程预算策略,例如提高预算人的能力、加大审核监督力度、应用信息化技术以及控制工程变更等,全力提高工程预算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将项目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持续提供驱动力。
参考文献:
[1]朱丽.建筑工程预算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3,(14):91-93.
[2]贾莹珍.影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因素以及控制策略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4):30-32.
[3]李瑞君.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中的控制策略分析及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4,(06):151-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