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分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王金凤

安徽盈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安徽省安庆市,246000

摘要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建造技术的应用优势十分显著,其可以有效解决原有建造方式的不足,并全面优化工程建设方法,为后续建筑行业的革新发展提供更多支持。文章全面评价了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方式的技术优势,并在具体工程实践中作出探讨,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质效。


关键词

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正文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指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工厂预先加工制造,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吊装、连接、灌浆等组装而成的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具有施工效率高、工期短、品质好、材料利用率高等优势,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对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提升工程品质,保障装配式建筑的安全耐久。

1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优势

1.1提高施工效率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大部分构件在工厂预制生产,不受施工现场天气、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可以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高。例如,预制墙板、楼板等构件的生产周期相对较短,且可同时进行多个构件的生产。在施工现场,只需进行构件的吊装、连接等工序,减少了传统现浇施工中大量的模板搭建、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序的时间消耗。与传统现浇住宅建筑相比,施工工期可缩短20%~30%,从而能够使住宅项目更快地交付使用,提高资金回笼速度,降低建设成本中的时间成本。

1.2保证施工质量

工厂生产预制构件时,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如高精度模具、自动化搅拌和浇筑系统等,能够精确控制构件的尺寸、形状和混凝土配合比。例如,预制墙板的厚度偏差可控制在±3mm以内,而传统现浇墙板厚度偏差一般在±5mm以上。对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更加严格和规范,从原材料进场检验到构件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质量监控,有效避免了因人为因素、现场施工条件等导致的质量问题,如混凝土振捣不密实、钢筋位置偏差等。同时,预制构件的质量可追溯性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快速准确地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1.3降低环境影响

由于施工现场湿作业量大幅减少,如混凝土现场浇筑量显著降低,从而减少了施工现场的粉尘、噪声等污染。据统计,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现场的粉尘排放量比传统现浇建筑可降低约50%,噪声污染也明显减轻,有利于改善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质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同时,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的废料、废水等可以在工厂内进行集中处理和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排放,符合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2.1套筒灌浆技术的应用

套管注浆工艺的核心在于先将钢筋置入高强度环形套管内部,随后向套管与钢筋间的空隙中注入特定浆液,以此实现套管与钢筋之间的可靠连接。套管灌浆技术的运作核心在于,外层套管能够对外层套管形成一种约束力,以此提高套管内部的法向应力。而钢筋则承担着应力传递的关键功能。装配式结构施工环节,钢筋连接的可靠性是保障整体工程质量的关键。一种可行的操作方式是:预先将钢筋置入套筒,随后进行灌浆处理,待浆料凝固后,钢筋便能与套筒形成稳固的连接。鉴于装配式建筑对结构整体质量的严格要求,必须对节点连接过程实施有效的管控。套筒灌浆技术不仅能确保钢筋与套筒之间形成高质量的连接,更有助于增强连接节点的刚性,从而显著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工程质量。在建造环节,技术人员要确保所用钢筋质量合格,套筒的硬度符合标准,从而保障此项工艺的效能得以充分展现。

2.2预制叠合板施工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叠合板作为一种常见的构件形式,其施工质量对于整体工程的可靠性具有关键影响。首先,将叠合板在工厂内加工成型,并将其浇注至混凝土中,对其配合比及浇筑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层板的强度与稳定。完成后的板材由运输车辆运往工地。然后进行钢筋连接和混凝土浇筑,使叠合层与预制部分结合。叠合板施工工艺流程具体如下:(1)吊装前准备。针对预制装配式楼板的吊装,吊点数量的选取需审慎考量。同时,为保证构件受力均衡,吊点的布置应遵循对称原则。起吊作业实施前务必核对预制楼板的编号,并参照拼装位置图精准定位,以此保证装配的准确性和施工效率。(2)吊装就位。在距离地面30cm处,施工人员需徒手扶持模板以调整其方位,并缓慢停止机械操作;待预制构件吊装至指定位置后,必须对模板的标高进行精确核查,若偏差超出±3mm的容许范围,则需对模板下方的临时支撑结构实施校正;预制构件拼装完毕且于混凝土浇筑作业开展前,应对已安装于支撑架上的预制钢筋进行全面检测。

2.3预制梁安装

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制梁正确安装是确保整个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功能关键。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队需要仔细核对设计图纸和梁体标识,以确认每根梁准确位置。特别注意不同端面可能设计有细微差别梁体,以避免错误安装造成返工风险。为确保施工安全,还需建立完善安全保护措施,如设置牵引绳和安全护网等。在进行主梁和次梁吊装作业时,使用扁担梁作为承载元件,其上设定挂钩点,以塔机将梁体稳定提升至指定位置。这种吊装方法能够有效分散梁体重量,减少因不均匀受力导致开裂风险。对于主梁安装,关键在于精确放样和定位,确保与设计控制线偏差控制在±5mm之内,确保结构精准对接。安装前,应搭建临时支撑架,以便在主梁高度确认后,通过调整支撑架高度精确控制梁位置。次梁安装工作则在主梁完成后进行,采用是“牛担板”连接方式,保证主次梁之间稳定连接和传力。

2.4钢筋连接新方法

传统的钢筋连接多采用绑扎搭接,施工繁琐,易产生应力集中。装配式建筑宜采用新型机械连接方式,如钢筋套筒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等。钢筋套筒连接是在钢筋端部套上金属套筒,通过机械挤压或灌浆方式实现连接。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连接可靠,广泛应用于梁柱钢筋的连接。浆锚搭接是将预制构件钢筋端部弯成马鞍形,浇筑混凝土时与现浇钢筋搭接,再灌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实现连接。此法施工精度要求较高,常用于剪力墙竖向钢筋的连接。2.5墙体混凝土浇筑养护预制墙板之间的连接部位以及一些现浇节点部位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浇筑前,应对模板进行安装和加固,模板的密封性和稳定性要满足要求,防止混凝土漏浆。混凝土采用与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匹配的配合比,浇筑过程中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式,每层厚度不超过300mm,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要密实,确保混凝土与预制构件之间结合紧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对于墙体混凝土,可采用喷水养护或覆盖保湿养护的方式,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确保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

结束语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策略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建筑质量。通过优化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工厂的标准化生产流程,确保了构件的精度与质量。同时,精细化的构件连接与安装操作,进一步巩固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这些措施不仅推动了建筑行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为实现绿色、高效的建筑目标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丁莉,张元峰,孙斌.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2(12):68-70.

[2]陈冬.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4(2):16-18.

[3]单庆波,薛海彬,张进明,等.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4):167-1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