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与对策分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张陆明

河北瑞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聚焦于市政工程质量管理领域,深入剖析了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涵盖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材料质量管控薄弱、施工方法不规范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材料质量管控、规范施工方法与提升人员素质三大对策。


关键词

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关键问题;对策分析

正文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的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仍存在诸多关键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寿命,还可能对城市的安全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深入分析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当前,一些地方的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诸多不足。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职责交叉重叠,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高效的协调机制,导致管理效能低下。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不够细化、量化,操作性不强,对施工材料、工艺、工序等缺乏明确、具体的技术指标要求,难以指导和规范一线的质量管控行为。同时,质量检测手段相对滞后,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支撑,影响了质量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材料质量是市政工程质量的基础,但目前建设方在材料采购和使用环节把关不严,质量隐患突出。一些工程项目为降低成本,在材料采购中盲目追求低价,缺乏对供应商资质的严格审查和现场取样检测,导致不合格材料混入施工现场。建设方的材料管理也存在漏洞,对施工方的材料使用缺乏必要的现场抽检和平行检验,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违规行为。此外,材料标识和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存储、运输过程中出现污染变质、性能下降等问题。施工方法涉及施工技术、工作流程、工作规范、方案制定等方面,但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执行工艺标准,导致工程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小型施工单位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受到影响。例如,在混凝土浇筑时未按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进行,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影响道路的整体质量。此外,部分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导致质量隐患。

二、市政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是提升市政工程质量的基础。首先,领导层应在现代化管理观念支持下优化组织管理结构,合理应用质量管理人才。要充分考虑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针对性地分配任务,并明确其责任和义务,确保出现问题时能够进行追溯。同时,构建专门的互联网平台,为各部门提供沟通、交流机会,提高管理效率。其次,从施工现实情况出发,打造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施工单位应在工作人员尚未参与岗位工作前,对其进行培训,帮助其明确施工各环节情况以及施工要点,并在规章制度约束下,避免违规操作。例如,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此外,要合理分工,明确各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并在出现问题后及时追责,确保管理工作能够展现出应有价值。构建完善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异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对于工作敷衍的员工进行惩处,确保员工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工作中。最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收集各方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材料质量管控

确保市政工程品质,材料品质管理是核心,因此加强材料品质控制显得尤为关键。在采购材料阶段,应设立严格的材料采购管理规程。所有材料必须在使用前经过彻底的质量检验,只有通过检验的材料才能投入使用。在采购过程中,应优先考虑信誉卓著的供应商,并与之签订质量保证合同,以确保材料来源的可追溯性。以大宗材料为例,企业可构建一个大宗材料供应商的协作团队库,并定期对库内团队进行评估。在新项目中标后,从协作团队库中挑选信誉高、质量优且价格合理的供应商进行招标比较,以确定最终供应商。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确保施工品质。材料运抵施工现场前,项目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材料进行再次全面检查,确保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进入场地。材料运至施工场地后,需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并根据材料的特性及用途进行分类管理,以避免材料受潮或变质,从而节约成本并确保施工品质。同时,应加强对材料使用过程的监控。建立材料使用台账,记录材料的领取、使用和剩余情况,确保材料的合理利用。监理人员应强化对材料使用的监督和检查,定期进行现场抽样,以防止施工单位使用劣质材料或减少施工量。

(三)规范施工方法与提升人员素质

规范施工方法和提升人员素质是提高市政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在规范施工方法方面,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规范,并进行培训,确保所有施工人员熟悉相关标准。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随时跟踪施工工艺的执行情况,确保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分享施工经验,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施工质量监控系统,实时记录施工质量数据,以便于后期分析和改进。例如,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如混凝土的强度、路基的压实度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在提升人员素质方面,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培训内容应包括施工技术、安全知识、质量管理等方面,通过考核机制,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施工人员给予奖励,激励其持续提升个人素质。此外,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选拔和培养。选拔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重要岗位,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和方面。当前,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材料质量管控薄弱、施工方法不规范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材料质量管控、规范施工方法与提升人员素质三大对策。

参考文献:

[1]杨波. 市政工程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 佛山陶瓷, 2025, 35 (03): 152-154.

[2]严超.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策略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5, (07): 190-192.

[3]王文霖. 市政工程顶管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 中国住宅设施, 2024, (12): 107-1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