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施工技术的探究
摘要
关键词
住宅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施工技术
正文
引言
混凝土结构作为住宅建筑的主要承重和围护结构,其防渗漏性能至关重要。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结构设计以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渗漏问题。这在严重影响住宅建筑外部视觉美观与使用功能的同时,也会为其结构安全与使用寿命构成隐患。为此,对于混凝土结构的防渗漏施工技术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1防渗漏施工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必要性和价值
渗漏不仅会影响住宅建筑的外观及使用寿命,还会威胁住宅建筑的稳定,影响使用者的居住体验,增加维护成本。因此,防渗漏施工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防渗漏施工技术能有效防止水的浸入,保护住宅建筑物结构,确保住宅建筑的安全与舒适。防渗漏施工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第一,科学的防渗漏措施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结构因渗水而发生腐蚀和材料性能劣化。第二,采用防渗漏技术,可保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防潮防霉,为住户营造优质的居住环境。第三,从经济上讲,防渗漏施工虽然会增加初期投入,但是从长远来看,既可节省维护成本,又可使房产增值,其投资回报是显著的。
2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施工技术
2.1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至关重要。水泥应优先选用水化热低、抗渗性好的品种,如普通硅酸盐水泥。骨料要选择级配良好、含泥量低的。外加剂可选用减水剂、膨胀剂等,减水剂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膨胀剂能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在混凝土中建立预压应力,提高抗渗性。混凝土搅拌与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工艺,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坍落度损失过大。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时,要采用合理的浇筑方法,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300-500mm,以保证混凝土的振捣质量。
2.2双掺型混凝土配比控制技术
双掺型混凝土采用粉煤灰与矿渣粉复配提升混凝土密实性与抗渗性能,矿渣粉超细颗粒填充混凝土内部孔隙,粉煤灰球形颗粒改善混凝土工作性。两种掺合料按1∶1.2~1∶1.5质量比复配,总掺量控制在胶凝材料质量25%~30%,这种配比能最大程度发挥两种材料的协同作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分子结构设计降低混凝土收缩开裂倾向,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1.2%~1.8%时既能保证和易性又能降低泌水离析。水胶比严格限制在0.35以下,在此基础上掺加补偿收缩剂调控混凝土体积变形,抑制收缩裂缝产生。所用材料性能指标要求水泥强度等级42.5级以上、粉煤灰细度<45μm、矿渣粉比表面积>400m2/kg,这些指标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与抗渗性。
2.3混凝土墙体防渗漏施工
在外墙抗渗透的施工环节,确保混凝土的高品质成为一个关键的部分。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在模板的表层均匀涂上防水涂料,保证墙的外表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防水涂抹品的选型依赖于其使用方便程度、耐久性以及防水功能的持久性等多方面因素。部分防水涂料虽使用方法简便,但耐久性欠佳;相比之下,无机型防水涂料有较好的防老化特性和耐久性,更符合长期防水需求。除此之外,防水膜作为一种传统的防水材料具有很高的水分隔离能力,但其制作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因此需要专业的施工技巧来确保安全性。使用刷子、滚筒、热风喷枪或喷雾设备等工具,以确保防水材料均匀铺设于墙体。为增强外墙抗裂性,涂灰处理采用分层施工,并在砂浆中掺入聚丙烯。在养护的环节中,为了确保其能在长时间内有效地进行防水处理,定期评估防水材质的干燥状况是至关重要的。综合考虑混凝土墙体防水施工时,必须全面评估所需材料的选择、适当的设备及工具选择、施工方式、后期养护以及施工结束后的维护检测,以确保高质量的施工和卓越的防水效果。
2.4建筑外墙抹灰防水
建筑外墙防水施工活动中,抹灰属于一个重点项目,其实际施工质量对外墙防水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建议在抹灰前完成外墙墙面的检查处理工作,确保不存在任何杂质或者是灰尘,再科学开展界面剂喷涂活动。除此之外,抹灰前大约4d,外墙墙面应落实好润湿处理,利用喷雾的方式进行全面洒水,之后还应该于正式抹灰前再利用有关设备完成1次喷雾洒水活动,从而保证墙面湿度能与施工要求相符,以提升抹灰质量,保证外墙防水施工质量达标。结合实践经验,采取两遍抹灰法可显著提高外墙防水性能,一般建议首遍用1.0∶3.0配比制成的砂浆实施均匀涂抹,次遍再用1.0∶2.5配比制成的砂浆实施均匀涂抹。完成上述工作后,建议在10h后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好洒水养护措施,并将养护时间保持在3d以上。
2.5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1)处理混凝土结构表面。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首先,需要精细化处理混凝土结构表面,通过机械打磨与专用材料填充等方法,消除表面粗糙度与不平整区域。其次,借助仪器或肉眼观察识别细微裂缝,对裂缝进行打磨与修补,封闭裂缝源,预防因裂缝扩展而导致形成渗水通道,同时避免表面脱皮与缝隙扩大。(2)涂刷底层胶。在经处理后的混凝土结构表面均匀涂抹底层胶,应遵循单次成型原则,避免因多层叠加而导致内聚失效与黏结力削弱。针对混凝土结构中的复杂角落与特殊构造部位,采用手持小刷子进行细致涂刷的作业方式。在阴阳角等应力集中区域,应预先涂抹一层加强底层胶,增强防水屏障效果,随后再进行大面积的表面涂刷,确保整个混凝土表面底层胶层厚度均匀一致,无遗漏、无白斑。
2.6施工缝、变形缝及后浇带处理技术
施工缝处理时,要合理设置施工缝位置,一般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在施工缝表面,要将浮浆、松动的石子等清理干净,然后涂刷水泥浆或界面剂,增强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变形缝处理要根据变形缝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构造形式。变形缝内要填充止水材料,如橡胶止水带、密封膏等。在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表面,要设置防水附加层,增强防水效果。后浇带处理时,后浇带的设置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要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对两侧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
结语
工程渗漏问题对于整体施工质量而言具有重大影响,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其结构渗漏问题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以避免对室内居住环境以及结构使用寿命造成负面影响。而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须严格把控材料与设备质量标准,并做好图纸审查工作,确保施工可行性,严格落实施工标准,确保防渗漏施工的规范性,进而保障住宅建筑施工的质量水平,尽可能延长住宅建筑使用寿命,保障居民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许大伟.防渗漏施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23(5):365-366,369.
[2]张胜利.建筑防水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7):244-246.
[3]吴德儒.防水混凝土结构防渗漏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8):124-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