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标准化协同管理技术探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黄莎莎

广西桂垦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16

摘要

在建筑行业持续革新的当下,传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弊端渐显,基于 BIM 技术的标准化协同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提升行业效能的关键路径。本研究聚焦于此,深入剖析 BIM 技术核心,其凭借多维信息集成特性,打破了传统造价管理中各阶段信息孤立的困境,实现从项目决策至竣工全生命周期造价信息的精准串联。在协同管理层面,通过重塑协同流程,明确各参与主体基于 BIM 平台的全新权责,有效解决多参与方沟通壁垒问题。数据交互技术则保障了 BIM 模型与造价软件间的数据顺畅流转,配合风险预警模拟技术,能提前识别并应对造价风险。


关键词

BIM 技术;建筑工程造价;标准化协同管理;协同流程重塑

正文


引言

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造价管理模式下,项目各阶段造价信息犹如 “孤岛”,彼此孤立,导致决策缺乏精准数据支撑,成本超支、工期延误等现象屡见不鲜。随着建筑项目规模愈发庞大、结构日益复杂,传统模式已难以满足行业对高效、精准造价管控的需求。BIM 技术的出现,为这一困局带来曙光。它突破了传统信息传递与管理的局限,以多维信息集成的独特优势,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开辟新径。将 BIM 技术深度融入造价管理,构建标准化协同管理体系,有望打破参与方沟通障碍,实现全流程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

1.BIM 技术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基础剖析

BIM 技术作为建筑行业革新性力量,其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融合具有深远意义。从原理看,BIM 并非单纯的三维建模,而是构建一个多维信息数据库,将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如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信息集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信息实时交互与共享。传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多依赖静态定额与经验估算,各阶段造价信息相对孤立,缺乏连贯性与精准性。而 BIM 技术介入后,在设计阶段即可依据模型精准测算工程量与造价,实时反馈设计变更对成本的影响,为方案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施工阶段,通过 BIM 模型与实际进度、资源消耗数据对比,动态调整造价管理策略,打破传统造价管理各环节间的壁垒,以全新的信息交互与管理模式,为实现精准、高效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奠定坚实基础,推动行业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传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痛点及 BIM 技术的针对性破局

传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深陷诸多困境。信息传递宛如 “蜗牛爬行”,各阶段数据更新迟缓,图纸变更后造价调整常滞后,导致成本管控错失先机。多参与方协同更是 “一盘散沙”,设计、施工、造价咨询方沟通不畅,信息反复确认,效率低下。BIM 技术强势破局,以其信息集成优势,打造实时共享数据库,一处数据更新,各方同步获取,让造价调整紧跟项目变化。借助协同平台,各方基于同一 BIM 模型交流,施工方依模型反馈问题,设计方及时优化,造价咨询方实时评估,打破沟通壁垒,高效推动项目,实现造价管理质的飞跃。

3.基于 BIM 的建筑工程造价标准化协同管理体系构建

3.1标准化协同管理目标设定

基于 BIM 技术构建的建筑工程造价标准化协同管理体系,设定了一系列极具创新性与前瞻性的目标。在造价精准管控维度,利用 BIM 模型实时更新数据的特性,将造价偏差率严格控制在极小范围内,确保项目成本始终处于可控状态,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在资源与进度协同方面,借助 BIM 的可视化模拟功能,精准匹配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投入与施工进度计划,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大幅缩短项目工期,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在质量保障与成本关联目标上,通过 BIM 模型提前模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点,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成本增加,以高质量建设保障项目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

3.2协同管理参与主体权责划分创新

在基于 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标准化协同管理体系中,参与主体的权责划分迎来创新性变革。设计方不再局限于传统设计范畴,借助 BIM 模型,需承担起设计方案造价预评估责任,在设计阶段精准考量成本因素,通过模型调整优化设计,降低潜在造价风险,从源头把控成本。施工方基于 BIM 可视化平台,除负责施工任务执行外,需实时反馈施工进度与资源消耗数据,确保施工过程与造价计划紧密契合。一旦发现实际与计划偏差,及时协同各方调整,保障造价可控。造价咨询方依托 BIM 技术,不再仅是事后核算,而是全程深度参与。利用 BIM 模型数据,提供实时造价分析,预测潜在成本变动,为各方决策提供专业建议,同时监督各方造价相关权责履行情况,确保整个项目造价管理流程规范、高效运行,通过全新权责划分,构建起紧密协同、高效运作的管理生态。

3.BIM 技术在标准化协同管理中的关键应用技术解析

3.1. BIM 模型与造价软件的数据交互技术

在基于 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标准化协同管理中,BIM 模型与造价软件的数据交互技术是关键支撑。传统模式下,二者数据流通不畅,致使造价信息更新滞后、精准度欠佳。如今,创新的数据交互技术打破这一僵局。通过运用开放的数据接口标准,如 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实现 BIM 模型与造价软件的无缝对接,确保数据双向顺畅流动。借助先进的 ETL(Extract,Transform,Load)技术,能从 BIM 模型中精准抽取几何信息、材料属性、施工进度等关键数据,并依据造价软件的数据格式要求进行转换,高效加载至造价软件中,为造价计算与分析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基础。反之,造价软件中的成本核算结果、价格调整信息等,也能逆向传输至 BIM 模型,同步更新项目成本状态,助力各方基于统一、最新的造价信息开展协同作业。

3.2基于 BIM 的造价风险预警与模拟优化技术

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基于 BIM 的造价风险预警与模拟优化技术正引领行业变革。该技术利用 BIM 模型强大的信息集成能力,全面整合建筑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各阶段数据,精准识别潜在造价风险因素。通过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实时监测模型数据变化,一旦指标触及预设风险阈值,立即发出预警,如材料价格波动、施工进度延误等风险均可提前察觉。

在模拟优化环节,借助 BIM 的可视化与模拟功能,对不同风险应对策略进行虚拟仿真。通过模拟不同施工方案、资源调配方式下的造价变化,直观对比分析,选出最优方案以降低风险损失。

总结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基于 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标准化协同管理技术,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传统造价管理模式存在信息孤岛、协同困难等痛点,严重制约行业效率与效益提升。BIM 技术凭借其多维信息集成、实时共享、可视化模拟等特性,精准 “击中” 这些痛点。通过构建标准化协同管理体系,明确各参与主体在 BIM 平台下创新权责划分,重塑协同流程,实现从设计到竣工全生命周期造价信息高效流转与协同作业。在技术应用上,BIM 模型与造价软件创新的数据交互技术,确保数据实时准确流通;基于 BIM 的造价风险预警与模拟优化技术,提前把控风险,科学优化方案。经实际案例验证,该模式显著提升造价控制精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这一成果有望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造价管理方向大步迈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婷婷.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标准化协同管理技术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2):79-81.

[2]刘晓为.BIM技术支持下的建筑工程造价标准化管理探究[J].中国标准化,2025,(04):207-209.

[3]卢璐.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标准化管理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4,(23):91-9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