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化现场建设分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陈双全

342622197408108430

摘要

本文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围绕施工现场布置、安全防护、质量控制、机械设备与物资管理、人员管理五个方面,分析标准化施工现场建设的关键内容及实施措施,并结合信息化技术,探讨优化管理的策略,以期为施工企业提供可行的管理思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推动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化现场建设;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正文


引言: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化现场建设是提高施工质量、安全性和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实施标准化安全防护、优化施工工艺流程、加强机械设备与物资管理,以及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体系,可有效提升工程管理水平,降低施工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施工现场标准化的概念与原则

施工现场标准化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统一化管理,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并促进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原则:一是规范性原则,要求现场布置、施工流程、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二是安全性原则,确保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环境的安全,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三是高效性原则,通过优化现场布局、标准化作业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四是环保可持续原则,推动绿色施工,减少污染排放,优化资源利用;五是信息化原则,应用BIM、智能监测、物联网等技术,提高施工现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1]

2、标准化现场建设的关键内容与实施措施

2.1施工场地布置优化

2.1.1施工区域划分与功能区设置

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应划定总面积的30%-40%,办公生活区占10%-20%,余下空间分配给作业面与运输通道。存放区地面采用C20混凝土或碎石夯实结构,硬化厚度10-15cm,地耐力指标≥200kN/m²——这是通过实验室压力测试得出的基准参数。

运输干道宽度建议控制在4.5m以上,人行道宽度1.2m,实现人机分离,消除作业干扰。塔式起重机布置需匹配建筑轮廓,回转半径限定在施工红线外1.5m范围内,此参数源自《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规程》附录B的规定。功能区边界须设置反光警示条与隔离墩,执行JGJ/T 354-2015标准中安全作业区、警戒区、禁行区的划分细则,该标准第5.2.3条款明确要求使用黄黑相间条纹标识危险区域。

2.1.2现场道路与运输通道规划

施工场地道路规划与运输效率、安全水平密切关联。主干道宽度一般维持在5m以上,次干道不低于3.5m;路面承载力需达到50kN/m²标准,满足重载车辆通行需求。路面结构采用分层设计,其15cm C30混凝土面层覆盖于20cm级配碎石基层之上,有效提升结构耐久性。物料运输通道需单独设置,与作业区域保持分离,防止动线交叉干扰。垂直运输设备优先布置在核心筒区域,各作业层至设备水平距离控制在30m以内,缩短物料转运耗时。场地出入口配置两个以上通行口,主入口宽度维持6m标准;满足大型器械通行需求,优化现场物流效率。

为保障道路运行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施工期间应制定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明确车辆进出路径、停靠区域及通行时间,防止高峰时段交通拥堵。同时,道路两侧应设置明显的交通标识与警示标牌,夜间配备照明设施,提升施工环境的安全性。针对雨雪等极端天气,需预设应急排水系统和除雪设备,避免道路积水或打滑影响运输效率。此外,应合理安排施工便道的维护计划,定期检测道路平整度与承载能力,及时修复破损部位,确保运输通畅。施工区域与生活区域的道路布局应加以区分,保障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出行安全,有效提升整体施工管理水平。

2.2施工安全防护标准化

2.2.1 临边与洞口防护标准化

施工现场的楼板边缘、楼梯口、电梯井口与屋面边缘等临边区域,需设置标准化安全防护措施,定型化钢管防护栏杆高度设置为1.2m,横杆间距控制在0.6m以内,底部安装踢脚板(高度≥180mm)以阻隔物料下坠风险。

电梯井口及楼梯口等区域需使用盖板或安全网封闭洞口,井口盖板荷载承受能力须≥1.5kN/m²,洞口尺寸超过1.5m×1.5m时,底部应加装密目安全网,网眼密度标准为≥2000/m²,此类防护措施既能控制物体掉落风险,又能保障人员活动安全[2]

2.2.2 高处作业防护标准化

高空作业属于施工场所高危操作类别,需实施规范化的安全防护。施工人员进入高空作业区域前,需正确佩戴GB 6095-2009标准安全带,其安全绳长度控制在2m以内,固定端需连接于稳固承重结构,锚固点抗拉承载力应≥15kN

脚手架搭建须严格遵循JGJ 130-2011技术规范,各作业层脚手板应满铺,板间缝隙不得超过30mm;外侧封闭式安全网覆盖作业全高度,安装质量满足GB 5725-2009规范要求。

2.2.3 施工临时设施安全标准化

施工临时设施包括临时用房、临时用电、临时排水系统等,其安全管理标准化对于施工现场整体安全体系建设至关重要。首先,临时用房应选址合理,远离危险作业区域和易燃易爆品堆放场所,保持通风良好,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砂箱、水桶等。宿舍、办公室、仓库等功能区域划分清晰,设立明显标识,并配置应急疏散通道,确保火灾等突发事件时人员能迅速撤离。

其次,在临时用电方面,所有电气设施安装与维护应严格遵循《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电箱必须采用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箱体具备防雨、防尘功能,接地电阻不大于4Ω。施工现场临时照明线路应采用绝缘良好的电缆,架空布设高度不低于2.5m,禁止使用裸线和私拉乱接现象,确保用电安全。

2.3质量控制与工艺流程标准化
施工工艺流程标准化是确保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的关键。以下是主要施工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内容:

工序类别

施工流程

关键控制点

标准化要求

钢筋工程

下料 绑扎 验收

绑扎点间距

≤500mm



保护层厚度

梁柱:25~35mm,板:15~25mm

模板工程

组装 加固 复核

拼缝控制

≤2mm,防止漏浆



支撑间距

墙体 ≤600mm ,梁 ≤1.5m 

混凝土工程

浇筑 振捣 养护

振捣时间

15~30/



养护时间

≥7天,冬季需保温

砌体工程

砌筑 砂浆填充 养护

砂浆饱满度

≥90%



灰缝厚度

水平8~12mm,垂直6~10mm

2.4机械设备与物资管理标准化

2.4.1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

施工现场常用的大型设备包括塔吊、施工电梯、混凝土泵车、挖掘机等,其选型与配置必须符合工程需求。例如,塔吊的布置应满足覆盖整个施工区域,其最大回转半径应比施工区域大 1.5m ,塔吊高度应高于建筑物最高点5~10m,以确保吊装作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施工电梯的额定载重 一般在2t~3t之间,吊笼尺寸应满足 ≥2.5m×1.5m×2.2m ,并配备自动防坠装置,确保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

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严格按照周期执行,以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例如,塔吊基础承载力应不低于150kN/m²,并采用C30~C40混凝土进行基础浇筑,以保证稳定性。施工升降机的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得低于6,吊笼停层误差应控制在 ±30mm以内,确保运行平稳。施工现场的搅拌机、振动棒等中小型设备,应采用三级配电系统,电缆截面不小于10mm² ,并配备额定漏电动作电流 ≤30mA 的二级漏电保护装置,确保用电安全。

2.4.2物资管理标准化

施工物资管理标准化涵盖材料分类堆放、库存管理、进出库验收及智能化管理等领域,保障现场材料供应充足,降低损耗,提升物资利用率。材料存放需依据类别与规格实施分区管控,维持施工区域整洁状态。其钢筋按规格分层码放,堆高≤1.5m,垛间距≥0.3m,距墙≥0.5m,配置反光标识提升存取效率;水泥储存在防潮库房,叠放不超过10袋(1.5m),存储周期<3个月,避免受潮导致结块失效;砂石料独立存放区设置300~500mm挡墙,防止不同粒径材料混杂。库存管理执行"先进先出"准则,确保物资在有效期内投入使用。进场材料24h内完成验收流程,核查产品合格证与检测报告,建立包含材料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检验批号等要素的电子台账[3]

2.5人员管理标准化

2.5.1 人员考勤与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方面,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进度+质量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标准。例如,砌体施工的日均完成量标准为 ≥5m³/ ,钢筋绑扎效率标准为 ≥1t/ ,若工人未能达到该标准,需进行相应培训或调整工序安排。质量方面,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标准作业,如混凝土浇筑的平整度误差不得超过3mm,墙体垂直度误差不得超过4mm,否则影响绩效考核评分。考核结果与工资发放、奖励机制挂钩,例如,对绩效优秀的工人,每月给予300~500元的奖励,鼓励工人提高工作质量。

2.5.2 岗位培训与安全教育

施工现场的人员培训与安全教育是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安全事故率的关键措施。所有施工人员在入场前,必须完成 ≥24小时的安全培训,并通过考试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如塔吊司机、电焊工、高空作业人员)需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且每年进行一次复审,确保技能符合最新安全标准。

安全教育方面,施工单位应定期开展每月至少1次的安全培训,包括火灾应急演练、触电急救、高空坠落防护、机械操作规范等内容。例如,高处作业人员需学习正确佩戴安全带的方法,安全绳固定点的承载力不得低于15kN,确保作业安全。

结束语:研究表明,标准化现场建设结合智能化管理手段,如BIM技术、物联网监测、智能安全管理系统等,可进一步提升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工程项目的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婷珊. 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思考[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4,12(31):73-75.

[2]刘晓娜. 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 房地产导刊,2015(35):368.

[3]吴君山. 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 建材与装饰,2015(26):186-18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