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生水泥土生境构筑技术在道路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郑小琴

甘肃省陇南公路应急保障与路网监测中心 甘肃 陇南 746000

摘要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也正在快速建设,在交通与水利建设中,大量的施工工地与施工区域都形成了裸露边坡,这些边坡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一定影响,还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植生水泥土生境构筑技术,期望能够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避免边坡出现塌方问题。


关键词

植生水泥土;生境构筑技术;道路边坡工程;应用

正文


引言: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正在快速扩张,而城镇扩张就需要进行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免会留下很多工程边坡,这些遗留的工程边坡不仅干扰到了原有的城市地形,甚至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若出现边坡塌方事件,不仅会危害到城市经济的平稳发展,更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围绕道路边坡工程进行合理规划,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修复。

一、植生水泥土生境构筑技术

(一)技术概要

植生水泥土中憨厚多种材料,以种植土、水泥、有机肥、化学纤维为主,具有抗冲刷与保水性强的特点,并且这种材料适合植物生长,其中的有机肥为植物提供了充分的营养,在应用后能够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1]

植生水泥土生境构筑技术能够将水泥的特点充分发挥,利用水泥的胶结力,将基础材料有效固定在道路边坡上,并且为植物的成长提供条件,实现绿色环保的道路边坡修复效果。

(二)植生水泥土生境构筑技术的适用场景

此技术适合在小于60度的边坡中应用,比如水利水电与交通施工中形成的道路边坡,若应用地区的降水量较大,易冲刷边坡导致发生水土流失,传统的边坡防护方法难以发挥出全部作用,但植生水泥土生境构筑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坡面水土流失的问题,此技术通过在边坡上种植植被的方法,利用植物根茎固结土壤,不仅能够避免边坡出现滑坡,还可避免因大雨导致的水土流失,实现道路边坡的有效防护。

二、植生水泥土生境构筑技术在道路边坡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一)清坡

常见的道路边坡上会存在一些松散物体,比如石块土块或其他物体,在进行清坡时首先要自上而下对坡面进行清理,将坡面上所有的松散体完全清除,避免松散体在后续施工中造成安全隐患[2]

清除松散体后,工作人员应进行坡面的整平工作,整平后的坡面应无大的石块和冲沟存在,确保坡面平顺,整平不仅有助于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还能为后续的网片布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修筑截排水系统

截排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拦截坡顶汇集的地表水,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坡面,造成水土流失和坡面破坏,工作人员应在边坡坡顶距离坡口线约2米的位置修建截水沟,截水沟的尺寸和坡度需根据当地降雨量和汇水面积进行精确计算。

在边坡马道和坡脚处应修筑排水沟,排水沟的作用在于收集和引导坡面流下的雨水和地下水,将其安全排出边坡区域,排水沟的布置需与截水沟形成有效的排水网络,确保水流能够迅速排至市政排水网络中,避免在坡面和坡脚处积聚。

(三)安装工程锚杆

工程锚杆应采用直径16毫米的HRB400级螺纹钢制作,长为3米,将其进行梅花状排列,这种布置方式不仅能够均匀分布锚杆的承载力,还能有效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锚杆的最底排与坡脚的距离为30厘米,确保锚杆能够深入坡体内部,提供足够的锚固力,锚杆在竖向和横向的间距均为3米,这一间距既能保证锚杆的锚固效果,又可避免对坡体造成过度扰动,锚孔内应灌注M30水泥砂浆,确保锚杆与坡体之间的粘结力达到最佳状态。

锚杆中间应设置限位锚钉,限位锚钉采用直径8毫米的HPB300级圆钢制作,长度为0.5米,间距为0.5米,限位锚钉能够限制锚杆在坡体内的位移,确保锚杆在承受外力时能够保持稳定。

(四)铺设铁丝网与钢筋网

铁丝网应采用14号镀锌勾花铁丝网,其网眼尺寸为5x5厘米,这种规格的铁丝网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有效防止坡面土体的流失和滑移,铁丝网与道路坡面的距离应控制在4至5厘米之间,这一距离可确保铁丝网与坡面之间形成良好的结合面,同时避免对坡面造成过度压迫,在铺设过程中,铁丝网需顺坡面平顺弯曲,必要时可使用垫块进行支撑,以确保铁丝网的铺设平整且牢固,铁丝网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厘米,并需绑扎牢固,以确保整个铁丝网体系的整体性和稳定性[3]

在铁丝网的上方应铺设钢筋网,钢筋网采用HPB300Φ6钢筋,网眼为40x40厘米,这种规格的钢筋网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外部荷载和土压力,钢筋网的布设需结合锚杆的弯头在坡面上进行编制,确保钢筋网与锚杆形成有效的连接,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钢筋网应在节点处通过焊接或绑扎的方式牢固连接,以确保整个钢筋网体系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五)植生水泥土拌合

在进行拌合之前,首先根据基材设计配比,准确计算所需各材料的用量,拌合过程从在搅拌罐中投放适量水开始,随后依次投放土壤、有机肥、有机料、水泥以及生态剂,在投放过程中,需持续进行搅拌,以确保各种材料能够均匀混合,搅拌过程中要根据材料的实际状态和施工需求,适时补加水,以调节混合物的稠度。

在所有材料投放完毕后,搅拌过程需继续进行10至15分钟,这一持续搅拌的时间段可确保各种材料充分反应,形成均匀且稳定的混合物,对于面层材料的拌合,还需在混合过程中加入植物种子,搅拌完成后,植生水泥土应具备良好的流动性和粘结性,以便于喷射施工。

(六)植生水泥土喷植

植生水泥土喷植过程分为基层和面层两次喷植,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植被的生长环境得到充分保障,首先进行的是基层喷植,喷植厚度控制在6至7厘米,基层喷植可为边坡提供坚固的结构支撑,增强坡面的抗冲刷能力和整体稳定性,在喷植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喷植的厚度和均匀性,确保植生水泥土能够紧密附着在坡面上,形成一个均匀且坚固的基层。

面层喷植则在基层喷植完成后进行,喷植厚度为3至4厘米,面层喷植需确保种子在混合料中均匀分布,以便在喷植后能够顺利发芽和生长,在喷植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喷植的均匀性和厚度控制,避免出现局部过厚或过薄的情况。

(七)覆盖养护

在喷植结束后,需立即覆盖无纺布进行养护,无纺布应与坡面紧密接触,防止被风吹起或移位,从而确保其覆盖效果,无纺布的作用在于保持坡面湿度,减少水分蒸发,为植物种子提供适宜的发芽和生长环境,养护管理的主要措施为喷灌洒水和局部修复,水分补充以喷灌方式进行,确保整个幼苗生长期内坡面不出现缺水现象,喷灌的频率和水量需根据天气情况和坡面湿度进行动态调整,以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养护管理分为苗期养护和生长期养护两个阶段,苗期养护为完工后的前60天,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植物种子能够顺利发芽和幼苗的初期生长,期间需密切监控坡面湿度和植物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喷灌和病虫害防治,生长期养护为完工后的第61至365天,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促进植物的持续生长和边坡植被的稳定覆盖。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道路边坡维护中,植生水泥土生境构筑方法能够有效固结土壤,避免边坡出现滑坡与水土流失的现象,并且此技术施工周期较短,成本相对较低,且修复后的坡面能够迅速定植植物,在维护道路边坡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黎明,申剑,周明涛,等. 植生水泥土生境构筑技术标准初建[J]. 水电与新能源,2021,35(11):28-32,37.

[2] 刘黎明,冯善周,许文年,等. 植生水泥土植生性能试验研究[J]. 金属矿山,2023(5):296-305.

[3] 张发迪,高政瑞,朱启锋,等. 公清项目植生混凝土边坡施工技术[J]. 云南水力发电,2024,40(12):82-8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