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王慧

浙江新联融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使房屋建筑的建造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后浇带作为一种有效的结构措施,通过在施工过程中预留缝隙并在后期进行浇筑,可以有效缓解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引起的内应力,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概念,重点强调建筑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建设。


关键词

后浇带;施工技术;房屋建筑;运用

正文


引言

后浇带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结构控制措施,通过在施工过程中预先设置临时施工缝,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并达到一定稳定状态后,再对这些施工缝进行混凝土浇筑处理,从而实现结构的整体连接和加固。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基沉降等不利因素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1后浇带施工技术概念

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指在混凝土建造过程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方法,将整体构造拆分为多个片段,同时设置界面。等到初期混凝土浇筑部分增强到一定程度之后,重新注浆后续浇筑区域用于混凝土材料,这样就可以砌筑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物。这种方法精细地安排了混凝土构造的灌注流程以及施工接缝的分布,精心安排了在建设过程中混凝土因温度变动和体积缩小产生的内部应力,因此成功地管理了由温度和收缩导致的不稳定应力

2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运用特点

2.1准确性

房屋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较强准确性特点。在此项施工技术具体应用环节,若想充分发挥出技术所具有的真正优势,施工人员必须严格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要求,来进行精准定位,在适合的位置处进行后浇带的建立,以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在具体施工环节,施工人员还必须严格依据施工顺序进行各项操作,如此便可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实施。

2.2复杂性

房屋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还具有复杂性特点。一般来讲,后浇带施工技术涉及到诸多类型,例如:沉降后浇带施工技术、温度后浇带施工技术、伸缩后浇带施工技术等。而类型不同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要点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各不相同,这则大幅度提高了工程施工难度。而若想充分发挥出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真正作用,进一步提升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延伸建筑物应用年限,则需要施工人员依据所选用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来科学进行施工操作,以减少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保证后浇带施工的整体质量。

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3.1做好模板预设的工作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模板的预设不仅关系后浇带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准确性,而且直接影响后浇带与周围混凝土的结合质量。因此模板的预设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来进行。模板的选材和制作需要考虑其强度、刚度及耐久性,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承受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时产生的压力,同时保证后浇带的几何尺寸不变形。模板的固定方式也至关重要,需要确保模板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因混凝土浇筑而发生位移或变形。在模板的预设过程中,还应考虑后浇带的施工顺序和浇筑时间,而且模板的预留位置应与后浇带的最终位置精确对应,以便于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此外模板的拆卸也应考虑施工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确保在后浇带浇筑完成后能够快速而安全地拆除。比如在某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面对的是一个多层住宅建筑,其设计要求在结构中的多个关键部位设置后浇带。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团队首先对模板的预设工作进行了精心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后浇带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准确性。

3.2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的质量和浇筑工艺直接关系后浇带的性能和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对混凝土的配比、浇筑时间、振捣方法等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管理和控制。首先,混凝土的配比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进行优化,确保其具有适当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在浇筑前应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包括水泥、骨料、外加剂等,确保其符合施工标准。浇筑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和顺序,以减少混凝土的离析并保证其均匀性。同时浇筑速度应根据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施工条件进行调整,以避免因浇筑过快或过慢而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振捣是确保混凝土密实度和均匀性的关键步骤,应使用合适的振捣设备,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混凝土内部的气泡被有效排出,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结构的整体性能。

3.3钢筋施工

房屋建筑项目中,钢筋施工是决定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的关键步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后浇带的浇注效果。因此在混凝土浇注开始前要做好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其具备完善的知识储备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结合数字化设备,全面检查钢筋性能,核对钢筋数量。直至二次复核结束后,若发现后浇带梁板宽度较窄,则应做到钢筋配置一次性安装到位。若梁板宽度相对较大,则要遵循既定标准,科学断开,在后续混凝土浇筑开始前完成焊接处理。对于后浇带混凝土厚度,应通过绑扎水泥砂浆垫块的形式,要求垫块间隔距离固定在1cm左右。对于钢筋模板施工缝要用高压水枪,清理施工缝杂质。混凝土进入终凝状态,方可卸除钢丝网。再次利用高压水枪清洗施工缝,凭借凿毛机进行有序处理。为避免蜂窝麻面现象产生,使用脱模剂,保证混凝土与模板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如果产生混凝土结构蜂窝麻面,则要求施工人员,通过打磨机进行打磨,使混凝土结构表面平整,搭配粗细磨料,实施多次打磨。依靠砂光机,提高混凝土结构表面光洁度,若蜂窝较为严重,及时进行补强修复,清理松散颗粒,喷涂专用浸透型修补剂,填充蜂窝孔隙。规范浇注工艺,防止产生气泡和孔隙,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及时喷洒水,覆盖防水膜,避免混凝土表面过早干缩。

3.4养护施工

在后浇带混凝土施工结束后,第一时间开展养护工作。建筑工程的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控制在30d以上,要求施工人员做好后浇带的表面防护。通过适当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并清理好施工区域的污染杂质,在施工场地加设防护栏,避免因人为因素影响施工效果,进一步考虑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明确施工条件以及质检标准。对于矩形建筑结构,应将后浇带间隔距离设定在4m以内,宽度大约在80cm。在养护时,加强环境参数监测,适当结合数字化程序、信息化技术,打造全过程动态监控系统,及时掌握后浇带混凝土的实际温度与湿度。在浇注时间的把控方面,根据不同后浇带的类型进行科学调整。以后浇温度带为例,要在养护60d后完成浇注工作。对于后浇沉降带而言,要在主体结构封顶结束后,方可实施混凝土浇筑,并保证施工时地基沉降稳定。最后施工人员还要考虑施工成本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相关工艺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增强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有效应用并确保施工质量,需全面考量多种应用策略与实际情况,从而做出最优方案选择。通过这样的综合分析,能将各种有效措施无缝衔接,进一步推动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深化应用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荣勋.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产城:上半月,2023(4):289-291.

[2]赵本春.探究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产城:上半月,2023(5):163-165.

[3]叶欢.探究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乐园,2023(2):202-20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