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施工中电缆敷设施工技术要点解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陈俊帆 丁琛奇 金晶

浙江中新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200

摘要

电缆安装作业在现行的电力体系扮演着核心角色,其施工品质直接关乎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此外,在电力工程领域,电缆线路的搭建成本通常较高,而电缆的敷设方法对其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科学规划与精准挑选电缆的敷设技术,成为地下电缆敷设工作的关键步骤。文章重点就电力系统施工中电缆敷设施工技术要点展开分析。


关键词

电力系统;电缆敷设;技术要点

正文


在实施电力配网工程时,电缆的敷设作业往往会受到作业场地、周遭环境以及技术差异的影响,导致一系列挑战。为增进电缆敷设作业的技术水平,必须对配网工程的核心技术进行细致剖析,并着重强化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以保障电缆敷设的合规性和标准化作业。

1电力电缆的选择

1.1电缆保护材料的选择

由于电线缆材质的多元化,比如常见的聚氯乙烯绝缘型电缆、交联聚乙烯材质电缆以及橡胶绝缘电缆等,它们之间的显著区别并不在于功能或应用领域,而在于其各自特有的护套材质。这些护套材料的不同,使得电缆具备了不同的特性和使用范围。譬如,聚氯乙烯绝缘的电缆多用于频率较低、电压较低的场合;交联聚乙烯类型的电缆则适合在频率较高、电压较高的环境下使用;橡胶绝缘电缆则因其特性,常被用于一些特殊环境,包括易燃、易爆等区域。

1.2控制电缆横截面积

电缆截面的大小在电力传输系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不当的选择,无论是截面过大还是过小,都会引发线路能量损耗的增加,进而导致运营费用的提高。鉴于此,为了优化电力网络的可靠性和运作效率,必须在进行电缆选型前对电力负载进行前瞻性预测。准确预测电力消耗对于确定电缆截面尺寸至关重要。恰当的截面尺寸选择,能够保障电力输送既经济又有效率,避免不合理的成本支出。

1.3选择电缆敷设方式

在电力供应网络环节,电缆的敷设作业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恰当的敷设技巧能够增强电力输送的可靠性与效能,同时降低能源损耗及安全隐患。鉴于电缆敷设方式繁多,实际施工时需综合考量周遭环境特征、电压与电流参数、导体截面积以及具体的敷设环境和施工手段等要素,针对实际状况挑选最恰当的布线策略。

1.4电缆支架的制作和安装

在电缆支架中,层间实际净空间需确保不低于电缆外直径的两倍加上10mm。对于电压等级在35KV及以上的高压电缆,层间净空间应至少为电缆外直径的两倍再加50mm。电缆支撑结构必须稳固安装,保证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准确性;托架和支撑结构的固定方法需遵循设计图纸的指示。同一层的各支撑横梁应保持同一水平线,高度差不应超过5mm。托架和支撑结构在槽盒走向的左右偏差不应超过10mm。在具有坡度的电缆沟或建筑物上安装电缆支撑结构时,应与电缆沟或建筑物保持一致的倾斜角度。电缆支撑结构的最上层和最下层至沟顶、楼板或沟底、地面的距离,若设计文件未作规定,则不宜小于下表所列数值。

2电力配电工程电缆敷设施工技术

2.1直埋施工技术

在施工前,必须对电缆沟进行彻底清检,保证沟槽内无任何杂物,以免影响施工。同时,对沟槽中存在的弯角位置进行周密分析,以避免电缆在转弯时因摩擦造成损伤,进而减少安全隐患。在电缆直埋的过程中,预先在沟槽中安放导向滚轮是必要的,这样做有助于电缆的平稳敷设,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保障电缆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必须的。在电缆直接埋地的情况下,通常会按照约5m的间隔安装导向滚轮,这样的布局有助于滚轮的平滑运作,进而提升埋设作业的效率。

2.2电缆沟埋施工技术

为确保电缆在电缆沟敷设过程中的运输安全,实施双层防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采用铠装层和金属支架对电缆进行加固。此外,对电缆沟的深度进行合理规划同样关键,既要避免因埋设过浅而导致的地下防护风险,又要确保埋设过深不会影响电缆架设的节流效果,以实现安全与功能的最佳结合。在采用直埋施工方法时,该技术以其施工便捷、工期较短、成本较低等优势受到青睐。但直埋技术亦有其局限性,例如对天气、地形、地下水等外部因素的敏感性较高,同时还需要面对更多的维护与修复任务。

2.3架空电缆敷设技术

为优化电缆敷设,必须把电缆横截面积控制在35mm2的限定标准内,这样有助于保持辐射截面在合理范围内,进而保障电力传输的平稳与安全。施工过程中的要点在于精准把握辐射截面,满足既定技术要求,特别是在进行架空电缆架设时,必须严格调整曲线半径,确保在允许的波动区间内,这样做既提高了电缆敷设的安全性,又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此外,架空电缆施工中的路径设计也不容忽视,通常采用6根大约35kV的电缆进行能源输送,确保电力传输满足实际需求。同时,还需重视电缆线路的绝缘性能,保证其达到技术规范要求,预防漏电等安全隐患的发生。

2.4电缆接地方式

按照电力行业的安全规范,所有不带电的金属外罩电气设备均须进行接地处理,此规定同样适用于电缆的铝护套或金属屏蔽层。在本工程实践中,10kV级别电缆选用了三芯结构,电缆路径仅在两端设置接地。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三芯电流之和能够互相补偿,实现均衡,因此在铝护套或金属屏蔽层周围不会有磁链聚积。两端接地设计使得铝护套或金属屏蔽层的感应电压接近于无,从而有效避免了感应电流经过这些部分。

2.5优化故障技术

首先,采纳实时网络监测手段,以实时跟踪电缆状态;其次,整合智能自检功能,自动侦测并处理潜在隐患。借助于网络监测系统,能够在电缆投入使用时对其进行持续的运行监控。该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异常,并通过精确分析确定故障的性质。借助这种手段,我们能够及时有效地监控电缆的运行状况,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恶化。智能自检功能作为故障检测优化的关键,能够预测故障发生的风险,并实施预防性措施。通过智能自检,电缆能够自行评估其运行状况,发现可能导致故障的因素,并实施必要的预防策略。

2.6优化调试技术

在电缆敷设作业中,对调试技术进行深度优化,旨在确保作业过程严格契合预定的规范要求,进一步提高电力配送工程建设的整体作业质量和运行稳定性。该技术不仅有助于及时揭示潜在的安全风险,而且能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通过对电缆敷设路径进行细致的审查与评价,不仅可以确认施工活动是否与相关规范保持一致,还能够揭示施工中可能存在的疏漏,进而保障电力工程运行的连续性和安全性。为了保证电缆敷设的品质,制定并执行了一套全面的线路检查程序,能够及时揭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迅速反馈给负责人员,以便立即采取措施解决,确保电缆敷设过程的顺畅,并提升工程建设品质与安全水平。伴随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缆敷设技术正向智能化时代稳步过渡。利用尖端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对电缆敷设线路进行调试,极大地提高了调试效率,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和时间成本。

总之,电缆线路敷设施工技术是电力系统运行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它对确保电力网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起着决定性影响。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依照实际需求挑选适宜的电缆品种及敷设方法,并且恪守施工标准流程,这样方能确保我国电力分配网络的稳定与高效率运作。

参考文献

[1]郑雨翔, 杨劲业, 张润骏, 董晨晔, 袁浩悦.基于电力电缆线路的运行及维护技术分析[J]. 科技风, 2024, (12): 67-69.

[2]王文波.配电电缆施工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J].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3, (10): 168-170.

[3]李鹏.电力电缆故障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J].电工材料, 2023, (06): 41-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