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分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杨辉

绍兴新中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

在我国建筑规模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混凝土工程施工总量以及单次施工体积都在与日俱增。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常碰到的裂缝及其他质量问题,必须分区域,分段落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且受建筑结构整体性与个性化的影响,在不同建筑结构分区间均需采用后浇带施工划分。后浇带在工程结构整体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后期防水工作也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结构施工中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施工技术。因其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应提高规范性、强化质量控制水平、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符合使用要求。


关键词

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正文


当前,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很容易受外界因素限制,例如温度的改变,就会引起钢筋混凝土产生收缩与膨胀等情况,甚至可能引发裂缝问题,严重使混凝土质量下降,进而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造成很大影响。由于后浇带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些质量缺陷,所以施工单位必须要根据施工中的实际状况来合理地规划后浇带位置,完善后浇带施工技术及应用。

1.后浇带主体概况

后浇带,主要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随温度变化出现的开裂问题进行有效地防止与降低,并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混凝土对墙体进行修复、横梁与底板等接缝处留出的暂时性带形缝避免了对建筑物整体平面布局及外观效果造成影响,进而增加了整栋建筑物稳固性。后浇带浇筑宜在温度较低时段进行,选用浇筑水泥或在其中加入少量铝粉混凝土来保证强度大于构件强度避免混凝土间开裂。但超长基础底板施工时,后浇带处充填混凝土强度应比原结构高,以避免影响结构安全防水。当前后浇带施工中使用最多的是沉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以及温度后浇带等,沉降后浇带可以很好地解决主楼与裙房接缝处沉降差问题;伸缩后浇带解决了大范围建筑基础施工混凝土开裂问题;且温度后浇带可防止混凝土受温度作用出现伸缩,拉裂等现象。

 2.以后浇带为依托,研究了建筑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2.1施工准备工作

建筑后浇带施工之前,不管是施工总包单位或者是特定专业施工队伍都必须对建筑后浇带的各种施工技术,材料以及人员设备等进行充分的准备,从而对建筑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及使用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一方面需要对后浇带进行清洗,清洗冲洗,避免夹渣与尘土导致施工时衔接不顺畅,以便准确确定需要多少物料及执行步骤;另一方面还应对平整后浇带留设面进行凿毛,提高混凝土衔接处整体性,并可按要求采取各种处理措施相互配合,尤其应作好界面黏合剂涂刷。由于后浇带衔接处是防漏和质量控制的重点区域,施工单位和检查控制单位的负责人员要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2.2后浇带间距的控制

后浇带与整体浇筑相比较,主要功能在于控制伸缩膨胀量、减少裂缝出现、搞好衔接处理等,因此,通常后浇带的施工间距以7cm为宜。后浇带留设太大、太小均会影响后期施工难度及建筑整体结构,所以应特别注意后浇带留置面积大小。

2.3后浇带模板的支设

模板支护在建筑物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设计图,施工方案和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合理支设模板,合理地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在确保模板位置及几何尺寸精度的前提下,以免因人为原因造成施工失误,继而影响工程质量。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对于地下室防水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模板支设不宜采用直槎的形式设计,而底板钢筋不宜焊接;为增加后浇带稳定性及避免模板因侧压力而发生偏移,施工人员应对模板进行加固,可在钢筋骨架上增加斜拉筋及水平拉筋,这可以极大程度地增强固有模板支护系统。若后浇带保留于墙板部位,技术人员决定模板支护施工方案时应先确定钢筋间的间距,再将松木板锯一小口做为侧模,并在间隙处进行胶带粘贴加工;钢筋应在以后的施工中绑扎好,所以施工人员可事先在模板支护施工作业中预留适当尺寸的孔洞,孔洞直径一般为0.6m~0.7m。

2.4在钢筋控制方面

后浇带中钢筋的控制至关重要,其质量控制应规范化、严格化,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对钢筋质量的控制。施工单位应当对进入施工现场钢筋质量情况进行检验,包括钢筋尺寸、大小、接头、间距等情况,不得出现一点差错,保证钢筋材料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2)搞好钢筋绑扎。建筑后浇带在施工时会使用大量的钢筋,为避免因钢筋移动而造成的隐患和提高稳定性应绑扎钢筋支架。绑扎时应多用后浇带的两侧马凳、垫块等,加密处理以提高钢筋保护层、网片高度值。若后浇带技术对于钢筋存在附加要求时,施工人员可在后浇带两侧钢筋绑扎施工时共同完成附加钢筋绑扎。(3)钢筋的焊接。在施工过程中,当钢筋发生断开情形时,施工人员需绑扎钢筋的连接部位。一般情况下,接头的绑扎工作量应小于整体的四分之一,接头处不应超过整体的一半。(4)搞好钢筋除锈工作。钢筋长期处于空气中会受到腐蚀而生锈。施工人员应做好钢筋除锈工作,然后再做后续的施工工序。

2.5 二次混凝土浇注

进行后浇带二次混凝土浇筑时需采取补偿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并向混凝土内掺加膨胀剂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能够达到要求,二次浇筑前需对混凝土块进行松动处理,对其内部浮浆进行清浆处理,同时对后浇带内垃圾进行及时清浆处理,利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浆处理,冲浆处理结束后对积水进行清浆处理保证施工质量。若后浇带钢筋锈蚀问题发生在施工期间,则需第一时间防锈处理,清洗后应及时浇注,以免再生锈。同时在二次浇筑环节,也要确保振捣操作质量,使刚浇筑好的混凝土能够和旧混凝土充分接触并在浇筑结束时进行,用麻袋遮盖地表并做好维护,在整个施工期间,应尽量避免过早堆积重物,以免混凝土还未达到强度,影响到后续施工的安全性。

2.6施工后处理

在施工完工后浇带施工时,施工缝需及时处理并检查外观是否平整,以防出现黏结不良的质量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注浆,注胶及补强施工治理措施。混凝土初凝阶段做好外观检测及测试工作,配合浇筑前水压冲洗,垃圾处理及凿毛,界面黏合剂涂刷等工作,并做好施工后处理及检查工作。

2.7维护

建筑物的后浇带在施工结束时,应在维护好之后将模板拆下,避免过早拆模,过早的让后浇带受压。应加强养护期监督管理与防护,搞好成品防护工作及养护措施落实情况检查,以免导致后浇带强度不够而损坏。并针对不同季节气温及环境影响,对建筑物后浇带做好维护工作,严格执行维护要求洒水,遮盖或保温,使后浇带应力扩散速度处于中等水平,避免应力集中出现温差应力裂缝。

3 结语

总之,随着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对于后浇带技术来说,它极大地影响着建筑施工质量,同样也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就需要施工单位可以加强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关注,保证应用到的工艺可以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从而为其施工质量和稳定性的提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健强,程雪松,张晓波.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在现代建筑施工中的 运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1):72-73,76.

[2]王俊.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 (36):124-1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