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问题及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正文
实施国土空间资源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大量的土地资源损失和农业用地非农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1生态修复的内涵与意义
1.1内涵
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以乡镇或者村落为最基本的执行单位,对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以及生态空间进行整体规划以及整体设计和整体改造。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复垦与开发,优化土地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城乡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2意义
1.2.1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根据有关数据,农村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土地没有被开发和使用。耕地面积很少分布比较广使得农业机械难以利用。这些措施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土地质量不断提升为推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2.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我国农村面临土壤侵蚀和水环境污染以及物种多样性下降等诸多问题。通过植被修复和湿地修复以及河流整治等措施,实现对土壤侵蚀和水质以及生态环境的有效控制。以山地为例,经过5年的植被重建森林覆盖度提升15%,土壤侵蚀降低40%,水生物种显著增多。
1.2.3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要发展农村工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就要合理使用土地改善农村生活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相结合,实施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营造优良的农村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外来人才,推动农村的继承和发展,增强农村发展的动力。
2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
2.1农用地整理程度低
农村土地一是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分配与经营不够合理。目前,我国山地与林地交错分布,零星分布的林地被农田所环绕,现有的林地和草地零星坑塘以及闲置地等大量闲置农田。二是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仍然是以家庭为主体的常规农业管理模式,其规模小产出效率低。
2.2产业发展联动性不足
一是三产融合在农村发展中效果不佳,没有完善的产业链各个行业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发展非常不平衡。二是要对现行劳动力市场进行制度创新。目前,我国仍处在中后期的工业化阶段未来我国的工业发展,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劳动人口逐步转向高科技含量的工业。
2.3生态环境亟须改善
一是物种之间的种系分化,也就是物种之间具有显著的物种分化。由242和省道组成的南和北两条由南至北的生态走廊,阻隔生物的联系干扰生物的生存与迁移,并对其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冲击。二是走上穷途末路,即农地和耕地相互交织,形成土地利用的两种形态。三是天然水域面积大,现有渠道大多处于天然状态,另一部分处于不动状态,丧失原有的水利功能与生态功能。
3生态修复路径的应用
3.1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3.1.1开展土地确权与流转工作
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界定与流转,是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关键部分。正确和完整的宅基地使用权证书能够清晰界定宅基地产权减少纠纷,提升农民的预期与安全感。推进以承包和入股等多种形式推进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把零散的土地向具有专业技术和资金实力以及经营实力的新型农民团体聚集起来。
3.1.2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加强村镇整体规划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要密切联系农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和农业以及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这对于农村聚落的开发和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乡镇要从工业发展需要出发深入剖析当地的自然生态特征,认真规划引导零散农民有序迁移达到聚集效果。
3.2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3.2.1森林资源保护与恢复
应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力度,保持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首先,要加大森林资源监管力度,坚决查处破坏森林生态的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消除森林破坏现象。其次,要着力改善树木的质量。例如,植树造林能使林地快速扩大;实行封山育林,是治理土壤侵蚀的重要措施。但人类活动对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生产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2.2湿地保护与修复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湿地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首先,我们需要改进和完善我们国家的湿地生态环境。从法律上讲,要彻底杜绝各种非法占用和倾倒等非法行为,使湿地的生态得到更好的保护。其次要积极进行湿地的生态恢复工作;比如,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工程,治理500多亩农田。
3.2.3水体污染治理
目前,水环境治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因地制宜的应对措施。中心城区的固体废物处置水平较高,可以对其进行高效处置,并确保其达标排放。在偏远山区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和人工湿地等分散处理技术,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生态优势,而且可以减少操作成本。
3.3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3.3.1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应结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以及市场需求,发展当地的农产品。例如,某地依托当地的资源,开发核桃和板栗等特产经济林,并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使其商品增值带动农户收入增长。
3.3.2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
开发农村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以及开发观光旅游。比如有座小镇经过修缮古建筑开发民间文化,形成田园观光品牌一年的客流量就有二十多万,带动当地的餐饮和住宿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给当地人民增加收入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3.4强化资金与技术保障
3.4.1强化资金保障
要继续加大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支持力度,将生态修复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逐步建立起可持续投入的长效机制。同时,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例如,在国家主导下引入民间资本,成立生态修复基金作为修复项目的经费。
3.4.2提供技术保障
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及企业共同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研究,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土壤污染治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取得重大科学和技术突破。强化生态修复专业人才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提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质量与效率减少治理费用。
3.5完善农民参与机制
以推进乡村生活和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为重点。在项目实施中要充分听取农民意见,保障农民对项目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以及决策权。如利用村委会开会和发放调查表等形式使农民参与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要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工程建设和监督中来,建立监督小组对工程的质量与进度进行监督,确保项目不仅符合农民的利益也符合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
结语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关系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以及资金还有科技投入不足,农户参与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优化土地结构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强化金融和科技支持,完善农户参与机制等对策。在执行的时候要结合每个村庄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计划,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项目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以及协调性,对农村的土地资源进行最好的保护,对生态环境进行高效的保护,推动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实现美丽宜居的农村和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亚龙.国土空间规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以陇西县农业空间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2,40(08):51-58.
[2]曹小曙.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4):1+33+2.
[3]杨忍,刘芮彤.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衔接与融合[J].现代城市研究,2021,(03):23-32.
[4]胡振琪,李勇,陈洋,等.2019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0年展望——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分报告[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02):93-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