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水利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重要性与实施路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质量终身责任制
正文
引言
国家对水利工程的投资逐年增加,水利建设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专项)监理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中,均提出了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然而,如何切实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一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水利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一般都是通过法律政策层面的措施来实现的。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在水利工程中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以期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一、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分析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指通过对工程实体和工程质量的检查,监督参建单位是否按照法定程序、相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以及合同约定等进行施工,并对工程实体和工程质量进行验收的活动。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政府质量监督部门是唯一的质量监督主体,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质量监督主体。但是,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虽然在国家法律政策层面上要求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水利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理论基础
1. 质量终身责任制的概念和内涵
我国现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提到的“质量终身责任制”是指对建设工程质量负有责任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并遵守“五个确保”,即“确保工程主体结构安全;确保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工程保修期限内的质量”。
2. 质量终身责任制在其他行业的应用案例
在工程质量管理领域,质量终身责任制已有较多实践案例,例如,上海市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终身责任制制度从试点到全面实施已有近10年时间。2018年2月,上海市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终身责任制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终身责任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相关专业服务单位的质量责任落实到人,并将相关质量信息录入上海市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
三、构建水利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实施路径
1. 法律政策层面的措施
首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明确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基本内涵。其次,出台相关实施办法或规范性文件,对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追责程序等内容进行规定;第三,针对重大工程项目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事项进行报告和说明;第四,规定在项目招标阶段和施工阶段,明确相关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与义务,确保工程质量;第五,通过立法规范责任主体、责任人的权利和义务、责任范围、追责程序等内容,明确项目法人的主体责任与义务、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与检查频次。
2. 组织机制层面的措施
建立水利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机制来保障其有效实施。一方面,要在工程建设全过程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和明确的责任主体,明晰各层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同时,要强化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建设,加大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类不规范行为。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质量终身责任制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实施不能只依靠一种手段、一个机构来保障实施,而是需要建立起完整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以确保各责任主体能够自觉履行职责。
3. 实施细则和监督机制的建立
水利工程建设各参与方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制定各自的实施细则,并及时进行完善,作为开展日常监督工作的依据。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督工作,对设计变更、隐蔽工程验收等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实施细则和监督机制,在主体责任落实的基础上,应重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发挥质量管理体系作用。要加强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动态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进行整改。
四、案例分析与对比
1. 某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终身责任制的实施情况
某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出了质量终身责任制的要求,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签订合同时,明确项目法人、参建各方、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质量终身责任制;(2)在工程验收时,将质量终身责任制作为验收内容之一,并以此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3)项目法人和参建各方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均承担相应责任,并由监理单位签署意见;(4)对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的参建各方,取消其相应资质或在资质考核中予以降级处理;(5)项目法人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终身责任实行终身负责制。
2. 与其他行业质量终身责任制的对比分析
从全国范围来看,质量终身责任制在行业内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全国多地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或文件,但质量终身责任制在建筑领域并未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1)质量终身责任制属于行政法规,法律效力较低。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是由行政法规上升到法律层面的,其效力层次较低,在法律责任方面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2)建筑工程的质量责任主体繁多且复杂,难以实现全覆盖。由于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存在众多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每个主体都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
结语
水利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有利于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有利于提高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管能力;与其他行业相比,水利工程具有其特殊性,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具体实施路径。对于政府层面来说,应建立和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对于项目建设单位来说,应重视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参建单位来说,应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个人责任意识;对于建设主管部门而言,应完善组织机制、明确职责权限、完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元龙,吴澜.落实水利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措施与建议[J].水利技术监督,2019,(02):62-64.
[2]李冬梅.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4,5(03):110.
[3]刘磊.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C]//《中国招标》期刊有限公司.新质生产力驱动第二产业发展与招标采购创新论坛论文集(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水务局;2025:177-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