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中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探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周迎开

湖南省交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地下管线保护的多种策略,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管道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在管线保护中,详细了解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是基础,隔离法、悬吊法和支撑法等保护措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有效避免了管道的损坏。特别是对于热力管道、燃气管道和自来水管道,每种管道的特性要求不同的保护策略。热力管道需通过保温和负重管理防止破裂,燃气管道则要求高度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避免泄漏事故,而自来水管道的稳定性保护则侧重于防止腐蚀与外部压力的影响。文章强调,提升施工水平、加强规划设计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确保地下管线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


关键词

市政公用工程;地下管线;保护措施;探究

正文


一、 市政公用工程地下管线损坏的原因

(一)施工前缺乏充分的勘察和调查

在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如果未进行充分的勘察和调查,将极大增加地下管线遭受损坏的风险。首先,未能准确掌握地下管线的分布及其运行状态,使得新建管线与现有管线发生交叉,造成物理性损伤或干扰原有管线的功能。此外,施工前对土质、水文、气候等因素的忽视,也容易导致管线埋设位置的不合理,进而在施工过程中遭受外力影响。勘察不到位还可能导致未标明的废弃管线未被识别,这些管线一旦被误操作,也会给项目的顺利进行带来重大风险。因此,缺乏充分的勘察和调查不仅会影响施工的精确性,也增加了项目后期维护的难度,导致地下管线损坏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二)地下管线材料质量不达标

在市政公用工程中,管线的质量是确保工程稳定运行的基础。然而,部分施工单位在管线采购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选择了低质量材料。这些低质量的管材可能在施工过程中不易安装,且存在耐腐蚀性差、抗压性不足等问题,容易受到地下环境的侵蚀,导致使用寿命缩短。此外,管线材料质量不合格还可能造成接头不紧密或管壁薄弱,进一步加大漏水、泄漏或管道破裂的风险,给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严峻挑战。尤其在恶劣的地下环境中,劣质管材的表现尤为突出,未能及时发现和更换,将给后期使用带来隐患。

(三)施工完工后未进行有效的隔离与保护

在市政公用工程完成后,如果未能对地下管线进行有效的隔离和保护,管线遭受损坏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施工单位在工程完成后往往忽视对周围环境的管理,导致施工区域内的地面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地下管线的安全性。未进行适当隔离的管线容易受到车辆重压、土壤沉降或其他外力的影响。此外,由于施工期间的环境改变,施工现场可能存在扬尘、污水等问题,这些因素对地下管线的保护形成威胁。如果未设立安全防护措施或进行适当的后期检修和维护,地下管线的运行状况将变得更加不稳定,增加了管线损坏和故障发生的几率。

二、市政公用工程中地下管线保护策略

(一)全面掌握地下管线分布及运行状况

在市政公用工程中,地下管线的安全保护始于对管线分布情况的全面了解。施工单位应在工程开始前,通过实地勘查、查阅历史档案及设计图纸,准确识别和确认现有管线的位置、类型、管径以及运行状况。此外,对管线的使用年限、维修记录、存在的故障点等信息也应进行详细调查,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特别是对停用或废弃管线的明确标识,有助于避免在施工过程中误操作而损坏。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地理信息的准确采集,还需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及水文等环境因素,确保对地下管线状态的全面掌握,为后续的管线保护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二)合理运用隔离法减少施工干扰

隔离法是地下管线保护中最常用且有效的措施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设置物理隔离层,防止施工过程中对地下管线的直接干扰与损坏。在市政公用工程中,隔离法通常通过钢板、混凝土、围挡等物质构建隔离带,以形成施工区域与地下管线之间的安全缓冲带。施工单位需根据管线的布置和施工内容合理选择隔离材料与结构,确保隔离层具备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此外,隔离带的建设不仅限于避免机械操作带来的破坏,还需要考虑到土壤沉降、振动等环境因素对管线的潜在影响。科学设计隔离区的宽度和形式,能够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发生管线损坏的风险,保障地下设施的安全性。

(三)应用悬吊法保障管线安全

悬吊法作为一种先进的地下管线保护手段,主要适用于地下空间有限且管线布局复杂的场景。在悬吊法的应用中,施工单位通过钢筋、吊索等结构将地下管线固定在较高位置,从而避免管线与地面施工活动发生直接接触。悬吊法特别适用于土壤松软或施工区域存在较大沉降的环境。通过这种方式,管线可以保持一定的悬空状态,减少由于地面沉降、压实等外力引起的管线变形或破裂。此外,悬吊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在管线布置和施工空间受限的情况下提供有效的保护。尽管悬吊法施工成本相对较高,但其在特殊工程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地下管线的安全性,是复杂工程条件下的一项重要保护策略。

(四)利用支撑法提供管线稳定性保障

支撑法主要应用于土壤沉降严重或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区域。通过在地下管线周围设置临时或永久性支撑体,支撑法有效防止了地下管线在施工过程中因地面沉降或外力作用发生偏移或破损。支撑法常使用支撑柱、支架等结构形式,依据管线的具体位置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支撑法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针对性,能够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支撑结构,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支撑系统进行动态调整。为了确保支撑系统的可靠性,施工单位需要对支撑材料的强度进行精确计算,同时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以确保支撑法的长效稳定性。在土地沉降和土壤变形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支撑法无疑是保障地下管线安全的有效手段。

(五)规范施工操作确保安全实施

规范的施工操作是地下管线保护工作的核心。施工单位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并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安全标准。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应时刻监督施工过程,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防止因人为失误导致地下管线损坏。操作规范不仅限于常规的施工步骤,还应包括机械设备的使用、土方开挖的深度控制、施工作业的频率与力度等方面。通过规范施工流程,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强化对施工机械的管理,确保所有设备在最佳工作状态下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

(六)加强市政工程的综合规划与设计

市政公用工程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结合现场勘查结果,对地下管线的布置进行精细规划,确保新建管线与现有管线不发生冲突,避免重复施工和管线损坏。综合规划不仅要考虑管线的合理布局,还需考虑到管线的运行状态、维修难度等因素,合理调整施工方案,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地下管线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同时,市政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需求和潜在的管线扩展,确保施工方案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通过对地下管线的科学规划和设计,可以有效减少施工风险,提高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七)构建市政工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逐渐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建立市政工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施工单位可以实时监控地下管线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处理。这一系统可以集成管线分布、施工进度、安全隐患等多维度数据,为施工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通过系统化的信息管理,施工单位不仅可以提高地下管线保护的效率和精度,还能实现施工过程的全过程监管,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此外,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帮助施工单位追踪管线维护记录,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风险,并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为市政公用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具体管道保护措施

(一)热力管道的安全保护措施

热力管道作为城市供热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运行的稳定性。为了确保热力管道的稳定运行,必须对管道进行有效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高温高压蒸汽管道,需要避免管道上方堆积重物,以免增加管道承压,导致破裂或泄漏。在施工现场,必须对热力管道的周围进行严格的标识和警示,确保施工机械和人员避免误操作。对于管道的埋设深度和周围环境,应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进行评估,选择适当的保护材料,尤其在寒冷地区,需采取保温措施防止管道受冻。此外,施工完成后要加强对管道的监控,定期进行检查,特别是对管道的接头、阀门等易发生故障的部位,进行重点维护,确保热力管道长期稳定运行。

(二)燃气管道的安全保护措施

燃气管道是城市基础设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安全性关系到公共安全和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施工过程中,燃气管道的保护措施应特别严格。首先,施工单位在开挖过程中应确保燃气管道的精确定位,并对管道周围进行明显标示,防止机械设备误碰管道。在施工区域内,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外部压力或物理撞击造成管道损坏。其次,管道埋设深度应考虑到周围土质的稳定性及外部环境的压力,确保其不受地质变动的影响。燃气管道的材料选择应符合抗腐蚀、抗压等要求,尤其是在高湿度或腐蚀性土壤环境中,应选用适合的防腐材料。此外,施工后要进行系统性的检查和测试,特别是对管道的连接部位进行重点检测,确保无泄漏隐患,提升燃气管道的安全保障水平。

(三)自来水管道的安全保护措施

自来水管道是保障城市供水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其保护措施在市政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自来水管道的保护首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准确定位管道的埋设位置,防止管道与其他地下设施发生冲突。施工单位应确保挖掘过程中遵循安全规程,避免机械设备误伤管道,特别是在存在多个管线交错的复杂环境中。管道的材料选用至关重要,应选择具有耐腐蚀、耐压性强的管材,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保证水质不受污染。在一些特殊区域,可能需要采用加固措施,如使用钢管套管或设置防护网以防止外部压力影响管道安全。此外,施工完成后,需定期进行管道的检测和维护,重点检查管道的接头部位、阀门及可能的泄漏点。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确施工,确保自来水管道长期稳定、可靠地为城市提供供水保障。

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提出的各类保护措施为市政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在实际应用中,施工单位应结合具体的环境条件与管线特性,采取最适宜的保护方法。同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综合规划设计的加强也为管线的长效管理提供了保障。综上所述,地下管线的保护不仅需要科学的施工技术,还依赖于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为市政公用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凯. 关于市政公用工程中地下管线保护的措施[J]. 中国航班,202215):160-163.

[2]张綦家. 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线的保护问题[J]. 科技创新导报,202224):178-180.

[3]赵海庆. 浅谈市政公用工程中地下管线保护策略[J]. 世界家苑,20226):60-62.

[4] 彭俊忠.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问题影响因素与控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20):24-2528.

[5] 冯雨.城市道路精细化养护管理探讨[J].市政技术,20213911):42-47.

周迎开(1991-10 性别:男 民族: 籍贯:湖南省益阳市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市政公用工程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