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控制
正文
引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关乎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当前,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日益复杂,传统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1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目前,部分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未规范落实,工程质量不符合行业标准等问题屡见不鲜,给建筑工程留下巨大安全隐患,甚至威胁用户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大工程管理力度,全程落实质量控制,为建筑工程提供质量安全保障。通过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促进建筑工程按部就班地推进,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的建设目标,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效。建筑工程种类多样,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且很多施工内容存在安全风险。施工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还须在工程管理方面优化创新,科学、合理地推进施工质量控制,充分发挥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的作用,防控安全事故,保障工程建设按期完工。
2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2.1加强人员管理
提高人员管理水平是优化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可以通过定期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使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如定期召开协调会议、使用项目管理软件等,促进各参建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问题解决。通过制度建设、文化引导等方式,培育积极、向上的安全文化,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2.2重视施工材料质检工作
施工材料质量直接决定了地基与基础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若材料质量不过关,使用劣质钢筋,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便难以达标,导致基础在承受上部结构荷载时发生断裂,使整个建筑面临严重的安全隐患;水泥若安定性不合格,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降低基础的抗渗性和整体性。为确保材料质量,应建立完善的材料供应商筛选机制,对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能力、信誉等进行全面评估,优先选择有良好口碑、具备相应资质且产品质量稳定的供应商。在材料进场前,要求供应商提供齐全的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并对这些文件进行仔细审核;材料进场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抽样检验。对于钢筋,除了检查外观尺寸、锈蚀情况外,还要进行拉伸试验、弯曲试验等力学性能检测;水泥要检测其凝结时间、强度等关键指标;砂石料则需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等参数。检验出的不合格材料,坚决予以退场处理,严禁用于工程施工,从源头上保障基础施工材料的质量。
2.3开展标准化环境管理
质量控制涵盖人、机、料、法、环5个部分,最后一步是做好对施工环境的把关控制。施工环境作为辅助施工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相关单位应对施工环境问题进行深层次剖析,分析评估其中存在的环境风险及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要求施工企业在施工规划管理过程中制定严谨的环境管控制度,涵盖施工的各个方面,如污染控制、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等,并理清各层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之后,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架构,包括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信息沟通机制等,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在此过程中,企业应推动施工管理环境控制的标准化,基于内部环境变化灵活调整施工方案,使施工更具适应性和针对性。例如,对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供应链环境进行标准化分析,理清其中潜在的危险、挑战和机遇,有效管控这些因素,应对施工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风险。另外,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也要重点把控现场环境,对于现场环境管理,可着重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从5S管理角度出发,依托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个方面加强现场环境管理,辅助施工质量的提升。
2.4加强施工工艺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管理因工艺特性面临多重挑战:施工过程涵盖地基处理、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管线安装等多种工艺,各工艺技术标准与操作流程差异显著,交叉作业时工序衔接顺序、资源调配节奏及质量检验标准的协同管理难度较大,易因某环节工艺执行偏差引发连锁质量问题;新技术如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时,部分施工人员对新型工艺操作要点掌握不熟练,配套技术标准与施工指南存在滞后性,且新技术应用过程中材料性能适配性、节点连接可靠性等潜在风险缺乏成熟评估体系,质量控制要点难以精准把握;设计优化、地质条件变化等因素导致工艺变更频繁,每次变更需重新进行技术交底、调整施工组织方案,若变更前后工艺参数衔接控制不到位,易出现施工流程混乱、质量验收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对工程整体质量稳定性产生干扰。
2.5推进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
现代建筑施工正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过渡,质量管理里,信息化技术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采用三维可视化模拟施工流程,优化设计思路,预先洞察潜在隐患,提升施工组织及进度管理成效。物联网技术跟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组合在一起,达成施工现场关键指标实时数据的采集,如温度、湿度、振动及结构变形等项,保障施工环境跟结构的安全无恙。搭建数字化质量管控平台,把采集来的数据集中存储与分析,加强施工质量数据的透明度及追溯的便捷性,协助管理人员实现科学决策目标。信息化技术应用对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起到提高作用,还强化了质量控制的即时性与精准程度,切实减少质量方面的风险。
2.6完善竣工验收标准化流程
为了保证验收过程的规范性和公正性,要建立标准化的竣工验收流程。1)竣工验收前进行全面的自查和内部验收,确保所有施工任务、设计变更及修缮工作已完成,并符合质量要求。2)组织具有资质的第三方验收机构进行正式验收,验收内容主要是工程的施工质量、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3)验收过程中,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行业规范和合同要求,逐项核对工程质量,必要时进行现场测试和检测,确保工程达到设计和技术规范的要求。4)竣工验收报告由各方签署确认,明确工程的验收结论,并记录所有发现的问题及整改要求。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齐心协力,推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建筑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管理理念的持续创新,建筑工程管理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提高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提升管理效率和控制工程成本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从而推动整个建筑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刘欢,张永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的探讨[J].新潮电子,2024(2):166-168.
[2]毛斌,孙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J].新材料·新装饰,2024,6(16):163-166.
[3]刘超群.建筑工程中屋面防水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研究[J].中国厨卫,2024,23(7):46-48.
[4]鱼宝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与管理措施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3(21):139-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