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闫嘉仪

620502199711221069

摘要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EPC总承包模式日益普及。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该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以及实际案例的研究,识别出包括设计风险、采购风险、施工风险等在内的多种风险类型。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如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各方沟通协作、采用先进技术手段等。这有助于提高EPC总承包项目的成功率,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为建筑企业在EPC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EPC总承包模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识别;应对策略

正文

一、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识别

1. 设计阶段风险
1)设计深度不足是常见风险之一。如果设计单位在设计初期未能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需求和现场条件,设计深度不够,就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设计变更。例如,在某高层建筑项目中,由于设计时对地质条件勘察不细致,基础设计深度不够,施工过程中发现需要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这不仅增加了额外的成本,还导致工期延误。
2)设计与施工的衔接不畅也会带来风险。EPC模式下虽然强调设计与施工的一体化,但在实际操作中,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可能存在沟通障碍。设计人员可能不了解施工工艺的局限性,而施工人员可能对设计意图理解不到位,这就容易造成施工过程中的矛盾和返工。比如在一个工业厂房项目中,设计人员设计的大型设备安装位置没有考虑到施工现场的起吊设备的作业半径,导致设备无法顺利安装,只能重新调整设计方案。
2. 采购阶段风险
1)供应商选择不当是采购阶段的重要风险。如果总承包商没有对供应商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选择了信誉不佳、生产能力不足或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供应商,就可能出现原材料供应不及时、质量不合格等问题。

2)采购合同管理不善也会引发风险。采购合同条款不明确、不完善,容易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产生争议。

3. 施工阶段风险
1)施工进度管理风险较为突出。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劳动力不足、机械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施工进度滞后。例如,在一个大型住宅项目中,由于施工单位没有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导致不同工种之间相互干扰,施工效率低下,工期严重延误。
2)施工质量风险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如果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如在一个商业建筑项目中,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密实,导致部分结构构件出现蜂窝麻面现象,影响了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二、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应对策略

1. 设计阶段应对策略
1)加强设计深度管理。总承包商应要求设计单位在设计前进行充分的现场勘察和需求调研,制定详细的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深度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定期审查,确保设计方案满足项目的实际需求。

2)强化设计与施工的协同。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在项目初期就组织设计 - 施工联合研讨会,让双方共同参与项目方案的制定,施工人员可以提前提出施工工艺方面的建议,设计人员也能更好地理解施工的实际需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解决设计与施工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采购阶段应对策略
1)优化供应商选择。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从供应商的信誉、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在选择供应商时,可以采用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最适合项目需求的供应商。例如,对于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商,可以进行实地考察,确保其具备稳定的生产能力和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
2)加强采购合同管理。在签订采购合同前,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合同条款进行仔细审查,确保条款明确、具体、无歧义。特别是对于货物的交付时间、质量检验标准、付款方式等关键条款,要进行详细的约定。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对合同的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3. 施工阶段应对策略
1)强化施工进度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劳动力、机械设备等资源的投入。建立进度监控体系,定期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进度的问题。

2)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明确质量管理责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加强对原材料、构配件和工序的质量检验,确保每一道工序质量合格。例如,可以实行质量“三检制”,即自检、互检和专检,层层把关,确保施工质量。
三、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应对的保障措施

1.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在EPC总承包项目中,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例如,由项目经理担任风险管理的总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工作,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对整个项目的风险进行统筹管理和监控。
2)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应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标准。例如,规定风险识别的方法和频率,明确风险评估的指标和等级标准,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的选择原则等。
2. 加强项目团队建设
1)提高项目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EPC总承包项目涉及多个专业领域,要求项目团队成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要加强对项目团队成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例如,可以组织内部培训、外部学习交流等活动,让团队成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
2)增强项目团队的协作能力。项目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密切协作。通过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建立良好的团队文化,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沟通,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团队拓展训练、项目经验分享会等活动,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强化项目沟通管理
1)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在EPC总承包项目中,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渠道,确保项目各参与方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地沟通信息。例如,可以建立项目例会制度,每周定期召开项目例会,各参与方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建立即时通讯群组,方便项目成员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沟通。
2)明确沟通责任。要明确项目各参与方在沟通中的责任,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例如,规定总承包商负责向业主定期汇报项目整体情况,施工单位负责向总承包商及时汇报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等。

结语

在建筑工程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EPC总承包模式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只有充分认识到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和保障措施,才能提高EPC总承包项目的成功率,实现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等目标,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建筑产品。这不仅需要建筑企业自身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也需要行业内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项目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红丽.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2019.

[2] 李宇霆.国内工程总承包F+EPC模式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