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下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策略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殷美贞

摘要

EPC模式是现代工程行业中常见的一种模式,其是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设计、采购等项目的服务工作,并完成对项目质量、安全等责任的承包。EPC模式的应用,可以真正实现“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符合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因此,其在工程行业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其实现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以EPC模式为基础,对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可以为推动工程行业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

EPC模式;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控制策略

正文


引言:

EPC模式与工程行业具有较高的适配性,在工程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EPC模式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提升。工程造价是保障企业利益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工程造价,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其改变了传统事后审计的弊端,实现了审计的前置处理,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同时,也为强化工程管理的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企业需要明确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价值,采用合理的控制措施,依托有效的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助推企业的发展与转型。

1、EPC模式下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意义

EPC模式下将设计、施工等环节,全部转嫁到总承包商责任范围内,实现了传统建设责任结构的重组。因此总承包商为了实现持续发展,需要通过系统性的造价控制,来消化项目建设的风险,并保障自己的利润空间。而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所以传统的工程造价方式,无法实现对问题的有效处理,进而影响了总承包商的基本利益。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式,将介入点提前到了方案设计阶段,其可以充分发挥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作用,从源头上规避造价失控所产生的风险,是推动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与采购环节的深度交叉,也是EPC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差异所在,其可以在施工图纸未完全固化之前,提前启动相应的采购工作,并完成对采购的优化与调整,实现以持续性的监控为核心,解决传统“秋后算账”的问题,是推动参与方成本控制目标优化的重要途径[1]

2、EPC模式下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策略

2.1准备阶段的审计

准备阶段的审计,可以为后续工程造价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支撑。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有效地准备阶段审计,可以避免后续项目的“扯皮”,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前期审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审计的重点放在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等方面,其决定了后续项目的建设需求、交期等,通过对其合理性进行严查,可以明确为总承包单位的责任边界,是实现风险分配机制优化的重要保障。在工程量清单准确性复核方面,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初步设计的文件,通过数据比对的方式,了解当前数据与历史数据的差异,辅助审计人员快速地了解清单中的漏项、重复项等,避免由于工程量清单缺陷,引发后续的争议。此外,为了提高中标率,市场中衍生出大量的报价模式,这些报价模式也会对工程造价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企业也需要做好报价的管理工作,运用指标对比的方式,分析综合单价与市场价的偏离度,判断投标价格是否存在前期虚高等问题。

投资估算是决策阶段的核心,其也是后续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依据,所以保障投资估算的合理性,也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在对投资估算进行审计中,需要结合项目的特性以及自己的经验,通过综合性的评估,排查投资估算是否存在高估冒算或低估漏算的情况。而对于采购费、建安工程费等,这些费用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重点审计其取值依据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规范等,保障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2.2实施阶段的审计

施工阶段始终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EPC模式下,工程造价与全过程跟踪审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项目实施阶段,审计人员也需要明确施工审计的重要性,结合项目动态性的特点,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将审计工作与设计变革、进度支付等过程融合,打造全过程管控工作,保障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进而为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助力[2]

设计变更是工程项目建设中常见的问题,而设计变更也伴随着工程造价的变化,所以若审计变更走完既定流程之后,工作人员需要通过技术经济比选验证的方式,对变更必要性进行审核,并同步核查变更审批流程是否合理、资料是否齐全。在确定设计变更合规后,审计人员需要量化变更对造价的影响,督促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及时更新目标成本。材料设备采购不仅是工程项目中资金投入最多的部分,而且还贯穿项目的全过程,所以做好材料设备采购的审计工作,可以提高材料设备采购的质量,实现在满足工程项目需求的基础上,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是保障EPC模式下,总承包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审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合同的内容,通过市场询价、历史数据比对等方式,对采购价格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在整个过程中,审计人员还需要做好到货验收工作,以合同要求为基础,保障材料质量与合同要求相契合,避免以次充好等问题的发生。

进度款支付是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础,而进度款的支付,是以工程量计量为基础。所以为了避免超进度支付、重复计量等风险,审计人员需要做好现场工程量的分析工作,通过现场勘查与施工日志交叉验证的方式,了解工程项目的进程,保障进度款支付的合理性,进而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助力。

2.3竣工阶段的审计

竣工审计是审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做好该阶段的审计工作,可以完成对整个项目的有效检查,确保项目建设与合同要求的一致性。在竣工审计阶段,审计人员需要从结算文件的终局性复核入手,对竣工图纸、变更指令的资料进行检查,构建完善的证据链,并重点核查隐蔽工程的信息,确保隐蔽工程与设计图纸一致。而工程量与综合单价的复核,可以以建设数据为基础,借助BIM等现代化技术,对竣工实体与清单工程量进行比对,验证单价套用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此外,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工程变更的影响,会导致索赔与反索赔等问题的发生,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重点审查设计变更责任归属等,并运用因果分析法,提出非承包方责任导致的损失主张,维护承包商的基本经济利益。而且在审计结束后,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反思工作,并结合审计中的问题和处理的对策等,整理好上传到数据库中,进而为后续EPC项目提供信息支持[3]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其可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工程,符合EPC模式下工程项目建设的需求。所以相关企业需要了解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价值,从项目前、中、后期入手,做好管理模式的优化,实现以审计平衡好工程项目成本、质量、进度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推动工程行业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胡楚涵.EPC模式下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方法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5,(05):148-151.

[2]涂丽琼.EPC模式下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探讨[J].财会通讯,2022,(11):118-122+176.

[3]何华茂.试论EPC模式下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管理的控制方法[J].营销界,2020,(42):179-18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