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混凝土检测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杨若天 郭春霞

浙江中能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200

摘要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混凝土作为水利工程中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对水利工程混凝土进行科学、准确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混凝土检测施工技术不仅能够及时发现混凝土中的潜在问题,还能为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混凝土检测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水利工程;混凝土检测;施工技术

正文


中图分类号:TV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利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重要功能。在这些工程中,混凝土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功能性。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混凝土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混凝土检测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手段,对混凝土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和评估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对原材料质量的把控,还涵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工程竣工后的长期性能监测。在水利工程的特殊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往往需要承受复杂的水力荷载、冻融循环、化学侵蚀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使得混凝土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水利工程混凝土检测的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混凝土检测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原材料检测、配合比设计验证、施工过程控制和结构性能评估四个方面。原材料检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第一道关口,主要对水泥、骨料、掺合料和外加剂等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检测。其中,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是关键指标;骨料的颗粒级配、含泥量和坚固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的活性指数和细度需要严格控制;外加剂的减水率、凝结时间差等性能指标也必须符合工程要求配合比设计验证是确保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检测人员需要通过试配试验验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在水利工程中,抗渗性、抗冻性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指标往往比强度指标更为关键。施工过程控制包括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检测、浇筑质量的监控和养护条件的检查。其中,坍落度、含气量等新拌混凝土性能的检测频率较高,通常每班次不少于两次;而强度试件的制作和养护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确保检测结果的代表性结构性能评估主要针对已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强度检测、缺陷探查和耐久性评估。常用的非破损检测方法有回弹法、超声法和雷达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在不破坏结构的前提下评估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对于重要部位或存在质量疑问的区域,还需要钻取芯样进行直接强度测试。耐久性评估则包括碳化深度测量、氯离子含量分析和钢筋锈蚀状况检测等,这些指标反映了混凝土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性能退化情况

2、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基本特点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具有区别于普通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显著特点施工环境通常较为复杂多变,水利工程多位于江河湖泊等水域附近,受水文气象条件影响大,施工期间可能面临水位变化、水流冲刷、波浪冲击等多种不利因素。同时,许多水利工程位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材料运输和设备进场困难,这进一步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和难度。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通常具有大尺寸、大体积的特点大坝、闸墩、消力池等结构物的截面尺寸往往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属于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这种大体积特性使得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大量水化热,容易导致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应力,进而引发温度裂缝因此,温度控制和裂缝防治成为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问题水利工程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极为严格由于长期处于水环境中,混凝土结构不仅承受水压力作用,还可能遭受冻融循环、化学侵蚀、水流冲刷等多种破坏因素的共同作用。为确保工程长期安全运行,水利工程混凝土必须具备优异的抗渗性、抗冻性、抗冲刷性和抗化学侵蚀性能。这些性能要求通常通过严格的配合比设计、优质的原材料选择和精细的施工工艺来实现

3、水利工程混凝土检测的重要性

混凝土检测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系统的检测程序,可以及时发现原材料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避免不合格材料进入工程实体,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在水利工程中,一旦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渗漏、冲刷甚至结构失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严格的混凝土检测程序是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重要防线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通常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力、波浪冲击力和地震力等复杂荷载,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定期的结构性能检测,可以评估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在工程运行多年后,混凝土材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伤,定期的检测评估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变化,为工程的维修加固提供决策支持水利工程投资巨大,设计使用年限通常为50-100年。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可以全面了解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状况,预测其性能退化趋势,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显著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例如,通过检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和氯离子渗透情况,可以判断钢筋锈蚀的风险程度,及时采取防腐处理;通过抗冻性检测,可以评估混凝土在寒冷地区的耐久性能,为冬季防护提供依据这些措施都能有效延缓混凝土结构的性能退化,实现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4、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核心技术之一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难题,通常采取分层分块浇筑、预埋冷却水管、控制入仓温度等措施。分层分块浇筑可有效减少单次浇筑量,降低水化热积聚;预埋冷却水管通过循环冷却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热量;控制入仓温度则从源头减少热量输入。此外,还采用低热水泥、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来降低水化热。

低温季节施工技术主要解决寒冷环境下混凝土施工难题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需采取保温加热措施,如搭建保温棚、使用加热拌合水、覆盖保温材料等。特别重要的是要确保混凝土在达到临界强度前不受冻,否则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硬化速度慢,需适当延长拆模和养护时间

高温季节施工技术重点解决高温环境下混凝土水分蒸发快、坍落度损失大、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等问题。主要措施包括:降低原材料温度,如使用冷却碎石、冰屑代替部分拌合水;缩短运输和浇筑时间;加强表面保湿养护,如喷雾保湿、覆盖湿麻袋等;必要时添加缓凝剂延缓凝结时间。高温季节还需特别注意浇筑后的及时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过快蒸发

5、水利工程混凝土检测的常用方法

5.1、激光扫描技术

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是复杂的,但是一般是由以下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材料:对于商品混凝土,随着原材料特性和加工工艺的改变,构件自身的性质也就随之变化,此时就需要重新调整混凝土的级配以及配比等,从而对混凝土本身性质造成影响设计:由于设计缺陷等原因,混凝土结构在承载设计应力时会产生裂缝,如截面尺寸较小的梁,在有超载或者外力作用下可能会在跨中位置或受拉区出现裂缝混凝土的施工控制:施工的条件和质量不佳均可会导致表面裂缝的产生,比如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没有做好支撑,形成了自身沉陷。识别裂缝的重点是如何获取从点云数据中提取出的裂缝特征,通过算法分析、判断。具体的裂缝识别过程可分成如下几个关键技术的环节。裂缝特征提取:裂缝在激光扫描的数据中表现为表面的高度突变或孔洞,故而裂缝特征提取主要是通过分析相邻点之间的几何变化,通过计算点云中相邻点之间的高度差是否超过一定的阈值来判定裂缝的存在。据激光扫描得到的裂缝,通过对数据进行图像增强及边缘提取算法,裂缝被标识出来。红色方框中遮挡着的区域为裂缝区域,根据裂缝的方向和形态可以观察出裂缝的延伸情况,能够快速高效地识别裂缝,并做到准确区分裂缝的的位置、长度和延伸方向[1]

5.2、无损检测技术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耐久性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服役年限的持续增长,混凝土结构质量检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的钻芯法等破损性检测方法不仅会对结构造成损伤,还存在取样局限性和代表性不足等问题。混凝土强度检测采用网格布点法,每个区块布置3个测区,每个测区内进行16点回弹测试和1点超声波测试。测区尺寸为400mm x 400mm测点间距不小于50mm,且远离施工缝和坝体排水设施。超声波测点选取在回弹测区的中心位置,发射和接收探头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00mm 。内部缺陷检测采用系统扫描法,以lm x lm的网格为基准进行布点。在溢流面和渗水部位,网格加密至0. 5 m x 0. 5 m。超声波检测沿网格线每隔50Omm布置一个测线,每条测线上每隔250mm布置一个测点;冲击回波检测则在每个网格交点处进行测试,形成均匀分布的检测点阵裂缝深度检测针对坝体表面可见裂缝进行,选取裂缝宽度大于0. 2mm的裂缝作为检测对象,重点检测水位变化区域的横向裂缝。沿裂缝走向每隔50Omm布置一个测点,每个测点采用对称布置法,发射和接收探头分别位于裂缝两侧等距离处[2]

5.3、回弹法

工程检测中通常用钻芯抗压强度代替混凝土实际强度,但由于水库大坝工作年限较长,大量取芯会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影响其安全运行,因此大坝的混凝土强度一般选取少量测区进行钻芯检测,整体仍以无损回弹法为主。 回弹法得到的混凝土强度是由回弹值通过相关规范给出的通用曲线结合碳化深度换算得到的,但通用曲线在用于具体的工程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另外这种转化的基础是混凝土表面硬度和强度的联系,再结合统计学得到的经验关系,所以其本质为基于统计学的预估值,这种关系可能会因为一些外界因素而改变。 因此通过回弹法得到的混凝土推定值一般与混凝土实际强度之间存在误差[8]。专用曲线的建立很好地避免了由统一测强曲线带来的差异性,且通过钻芯抗压强度削弱了混凝土内部或表面的外在因素对混凝土表面硬度和强度关系的影响。 可以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来选择回归方程式,然后相应地拟合出测强曲线,影响因素有回弹值R、碳化深度值 d、龄期H、含水率W。 为探索官厅水库混凝土构件的钻芯抗压强度与其回弹值的相关关系,结合最小二乘法原理将混凝土回弹值与钻芯抗压强度拟合,得到工程专用测强曲线[3]

6、实际案例分析

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全面的混凝土检测技术体系在大坝主体混凝土施工中,通过回弹-超声综合法对现场强度进行无损检测,同时辅以钻芯法校核,确保了强度指标的可靠性。耐久性方面,采用电通量法评估抗渗性,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控制在1.5×10-12m2/s以下;通过300次冻融循环试验验证抗冻等级达到F300。裂缝监测则结合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和定期人工巡检,实现了对大坝混凝土裂缝的实时监控。检测数据显示,工程混凝土质量均匀性良好,各项指标均优于设计要求,为工程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4]

另一个案例是某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的输水隧洞衬砌混凝土检测针对隧洞环境潮湿、易渗漏的特点,重点加强了抗渗性和裂缝检测采用红外热像法对衬砌表面进行大面积快速扫描,发现疑似缺陷区域后,再用超声波法精确定位裂缝深度。检测发现局部存在0.2mm以下的表面裂缝,经注浆处理后复检合格。耐久性检测显示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低于1.0×10-12m2/s,碳化深度两年内仅为1.5mm,预计使用寿命可达100年以上该案例表明,针对工程特点选择适当的检测技术组合,能够有效控制特殊环境下的混凝土质量[5]

结束语

水利工程混凝土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系统的检测程序,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预防工程缺陷,评估结构性能,为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当前,虽然混凝土检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面临着复杂环境适应性、内部缺陷检测精度和耐久性评估等方面的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检测技术研发,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检测人员素质,推动水利工程混凝土检测工作向更科学、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振戎.大跨度玻璃穹顶建筑机电安装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以某文旅工程项目为例[J].房地产世界,2024,(20):146-148.

[2]严刚华.机电管线综合支架设计与安装研究[J].建筑科技,2024,8(09):104-106+110.

[3]陈洪.浅谈综合楼机电安装工程各阶段成本管理与控制[J].四川建筑,2024,44(04):292-293.

[4]何宇烨.浅谈机电安装的管线综合排布技术[J].中国设备工程,2024,(16):239-241.

[5]丁承东,南刚,周冰君.建筑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细部施工要点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4,(15):143-1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