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策略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雷港

河北京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怀来075400

摘要

在现代工业生产及各类社会活动里,机电设备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从工厂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到大型建筑的各类设施,从交通运输工具到办公场所的电器设备,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是保障生产、生活正常开展的基础。本文深入探讨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办法,致力于保障机电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转。通过分析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涉及维护技术升级、管理模式改良以及人员素养提升等内容,为相关企业和管理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从而增强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出现的概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最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机电设备;保养;管理策略

正文

引言

机电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性能降低、故障频繁等问题。所以,深入研究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策略,对于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维修成本、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1.1保障设备正常运转

机电设备在运行时,由于机械磨损、电气老化、环境因素等影响,性能会逐渐下降。定期且有效的维护与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潜在问题,确保设备各部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比如,通过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查,及时紧固松动的零部件,可避免因部件松动引发的设备振动加剧,进而防止设备损坏,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

1.2延长设备使用年限

科学合理的维护与管理策略有助于减缓机电设备的老化速度,延长其使用年限。如按照设备的使用要求,定期进行润滑保养,能减少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降低磨损程度;对电气系统进行定期检测与维护,及时更换老化的电线电缆和电器元件,可避免因电气故障引发的设备损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设备更新换代的次数,降低企业的设备采购成本,还能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价值。

1.3保障生产安全

机电设备若维护管理不当,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例如,设备的防护装置损坏未及时修复,操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设备,极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电气设备接地不良,可能导致触电事故。通过加强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安全防护装置,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为操作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保障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

2.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现存的问题

2.1维护技术水平不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电设备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结构也更加复杂。但部分企业的维护人员技术水平没能及时跟上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一些维护人员缺乏对新型设备的了解,在设备出现故障时,难以准确判断故障原因,无法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此外,企业对维护技术的研发投入不够,缺乏对先进维护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导致维护工作仍依赖传统方法,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机电设备的维护需求。

2.2管理模式不健全

许多企业在机电设备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设备档案管理混乱,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维修记录等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给后续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同时,维护计划制定不合理,要么过于频繁造成资源浪费,要么间隔过长使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在设备故障处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应急机制,故障发生后,往往不能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导致故障影响范围扩大,生产停滞时间延长。

2.3人员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过于看重生产效益,忽视设备的维护保养,将设备维护看作一种成本支出,而非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生产安全的必要手段。这种观念导致在设备维护与管理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不足。另外,一线操作人员也存在对设备维护不重视的情况,日常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加速了设备的损坏,增加了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

2.4维护与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

在信息化时代,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非常重要。但目前不少企业仍采用传统的人工记录和统计方式,对设备的运行数据、维护记录等信息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缺乏信息化管理系统,无法及时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也不利于对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和决策,限制了维护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升。

3.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改进策略

3.1提高维护技术水平

企业应加大对维护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维护人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定期组织维护人员参加专业培训课程,邀请设备制造商的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使其掌握新型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方法和维修技巧。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维护技术和设备,如无损检测技术、智能诊断系统等,提高维护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建立维护技术交流平台,促进维护人员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共同提高维护技术水平。

3.2优化管理模式

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为每台机电设备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包括设备的基本参数、采购合同、安装调试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故障维修记录等。依据设备的运行状况和使用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采用预防性维护、预测性维护等先进的维护策略,合理安排维护时间和内容。同时,建立健全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故障发生时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与分工,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响应,快速恢复设备正常运行。

3.3提高人员重视程度

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其充分认识到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将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在设备维护与管理方面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因维护管理不善导致设备故障的人员进行相应处罚,提高人员对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重视设备维护与管理的企业氛围,使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自身在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中的责任。

3.4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引入先进的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通过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温度、压力、振动等参数,一旦发现异常,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维护人员及时处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设备维护记录进行电子化管理,方便查询和统计分析,为设备维护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的故障模式和运行趋势进行预测,提前采取维护措施,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维护与管理。

结束语

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对于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年限、确保生产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尽管当前在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方面存在维护技术水平不高、管理模式不健全、人员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但通过采取提高维护技术水平、优化管理模式、提高人员重视程度和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改进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持续投入资源,不断完善维护与管理策略,以适应机电设备不断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机电设备稳定、高效运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力保障,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雄杰.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系统AI智能体的建设及应用[J].中国交通信息化,2024(10):121-124.

[2]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西局关于印发《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J].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24(09):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