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智能化控制技术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石岩亭

河北京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怀来075400

摘要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各领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然而,长期运行中,设备故障频发会影响生产效率并可能导致停产。将机电一体化设备智能化控制核心技术进行整合,在制造智能制造当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此,本文对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设备智能化控制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机电一体化;设备智能化;控制技术

正文


引言

人工智能是当前机电一体化设备智能化控制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集成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章旨在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备智能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1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机械、电气、电子及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融为一体,是一项革命性的创新成果。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代表,机电一体化系统整合了机械工程、电子电路、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该技术体系依托精密机械构造作为物理载体,借助电子传感装置实时采集数据,经由嵌入式控制器进行逻辑运算,最终驱动执行机构完成预定动作,形成完整的智能控制。在工业制造场景中,这种技术架构使流水线设备有自主决策能力,优化了生产节拍与产品合格率指标,而在汽车制造业中,由电控单元协调运作的主动安全系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升了驾乘体验的科技质感,这种系统性技术革新正持续推动生产模式向智能物联方向演进,成为现代工业体系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推手。

2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设备智能化控制中的应用

2.1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

机器学习算法在机电一体化设备智能控制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设备的自主性、响应速度和智能化水平。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机电一体化设备可以实现自适应调节、自主决策和故障预测,从而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满足智能制造对自动化设备更高的要求。传统控制系统往往需要人为设定参数,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实时数据进行自我学习和调节。设备可以通过对传感器反馈的数据进行学习,自动调整速度、压力、温度等参数以适应不同的工况。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VM)等算法能够从历史数据中找到最优控制模型,使设备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实时更新控制策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故障预测和预防性维护中,通过深度学习、时间序列分析等算法,系统可以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对各种可能的故障进行识别和预测。例如,通过监测设备震动、温度、电流等参数的变化,算法能够预测出潜在的故障并提前发出警报。这种故障预测功能显著降低了设备的非计划停机时间,提升了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企业节约维护成本的同时保障了生产安全。除此之外,机器学习算法在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方面也表现出强大的能力。针对机器人控制等动态场景,强化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NN)等算法可帮助设备实现路径优化、自主避障和精确定位。尤其在生产线上,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使机器人根据实时检测数据自主调整操作路径,提高工作效率。机器人手臂通过强化学习可以优化抓取路径,避免碰撞并减少操作时间,在复杂工件加工和精密装配中尤为实用。

2.2实时监控与反馈

实时监控与反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控制应用中的另一个关键方面,它通过大量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通信网络实现对整个制造过程的全面、实时监控并基于监控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反馈,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在现代智能工厂中,实时监控系统覆盖了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厂的整个生产链。高速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系统能够捕捉到微秒级的变化,这在精密制造领域尤为重要,如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纳米级的加工精度要求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超高频率的采样和控制,工业物联网(IIoT)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了实时监控的能力,使得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生产设备都能被纳入统一的监控网络。基于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数据处理平台能够快速分析海量监控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可视化界面直观地呈现给操作人员和管理者。人工智能技术在质量检测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纺织品生产中,基于机器视觉的实时检测系统可以快速识别面料缺陷,大大提高了质量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实时监控与反馈系统还与企业的生产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紧密集成,实现了从车间层到企业管理层的纵向集成,使得企业能够基于实时数据进行快速决策和调整。

2.3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

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备智能控制中的应用,为人机交互和设备管理提供了更加直观和高效的方式。通过解析和理解人类语言,NLP技术能够实现设备的智能命令控制、故障诊断、智能监测等功能,显著提升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传统的操作方式通常依赖于复杂的控制面板或编码指令,而通过语音识别和文本处理技术,操作者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或文本输入控制指令。例如,机器操作员可以用口语命令启动或停止设备、调整参数、查询状态等。这种直观的交互方式降低了操作者的学习曲线,提高了操作效率,适用于各种工业应用场景,尤其在复杂和动态的工作环境中更显优势。

3机电一体化与制造智能化技术融合的实现方式

要实现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必须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智能化技术领域的关键难题。例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机器人等核心技术和设备,提高我国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对智能化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和制定,促进不同企业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实现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融合的关键。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加强相关专业的建设,开设智能化技术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企业也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提高员工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此外,还应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智能化技术人才,为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企业应积极推进智能化系统的集成与应用,将智能化技术融入到机械制造的全过程中。例如,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计划的自动排产、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建立智能化的质量管理系统,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程追溯和管控;建立智能化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和故障诊断。通过智能化系统的集成与应用,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实现企业的智能化升级。

结束语

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方法,为机电一体化设备设备智能化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自动化特征提取和数据分析,显著提高了设备智能化的精度和实时性。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当前技术仍面临数据不足、算法复杂度较高以及模型可解释性差等挑战。

参考文献

[1]杨振东.基于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煤矿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24(11):72-75.

[2]王文星.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设备故障诊断与智能预测算法的研究[J].家电维修,2024(10):89-91.

[3]张玉龙,李萌,李耀坤,等.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方法研究[J].移动信息,2024,46(10):237-2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