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唐清清

340111198704053514

摘要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作为保障施工质量、安全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首先对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进行概述,明确其内涵与重要性;接着深入分析当前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面临的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挑战;最后针对这些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提升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水平提供参考,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挑战;对策

正文


前言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当下,建筑智能化逐渐融入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建筑智能化不仅提高了建筑的功能和品质,还在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1]。然而,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涉及范围广、施工复杂等特点,这对施工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监管作为确保建筑智能化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效益[2]。但就目前而言,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完善监管体系,成为当前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概述

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是指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阶段,相关监管主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工程合同等,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应用、质量控制、安全管理、进度安排等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的活动。其核心目标是确保建筑智能化工程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施工,保障工程质量符合规定,施工过程安全有序,工程进度如期推进,最终实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功能实现[3]

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动态性高等特点。专业性强体现在建筑智能化涉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要求监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涉及面广是因为建筑智能化工程涵盖了建筑的各个系统,如安防系统、消防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监管工作需要协调各个方面;动态性高则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技术变更、材料供应等,监管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2 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面临的挑战

2.1 技术更新快,监管难度大

建筑智能化技术处于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中,新的技术、产品和系统层出不穷。一方面,监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知识,才能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应用进行有效监管。但由于技术更新速度快,监管人员往往难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对一些新技术的监管缺乏足够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而现有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可能无法及时涵盖这些新内容,使得监管工作缺乏明确的依据,增加了监管难度。例如,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广泛应用,大量的智能设备需要进行联网和数据交互,这对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相关的监管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完善,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2 监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需要监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熟悉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和规范,又要掌握建筑智能化相关的技术知识。然而,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存在不足的问题。部分监管人员来自传统的建筑工程领域,对建筑智能化技术了解甚少,无法对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质量和技术应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判断;还有一些监管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智能化技术知识,但缺乏实际的施工监管经验,在面对复杂的施工情况时,难以做出准确的决策和处理。

2.3 监管体系不完善,协同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监管职责不明确、监管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在监管职责方面,多个部门都涉及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工作,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容易出现监管重叠或监管空白的现象。例如,住建部门、消防部门、安防部门等都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某些方面具有监管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往往会出现各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影响监管工作的整体性和有效性。在监管流程方面,现有的监管流程较为繁琐,审批环节过多,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3 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的对策

3.1 加强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提升监管技术水平

为应对技术更新快带来的监管挑战,首先要加强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推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同时,要加快监管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与更新,针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系统,及时制定相应的监管标准和规范,为监管工作提供明确的依据。

3.2 加强监管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是提升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水平的关键。应建立健全监管人员培训体系,定期组织监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使其及时掌握建筑智能化领域的新技术、新规范和新方法。培训内容应包括建筑智能化技术知识、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监管人员的实际监管能力。此外,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考核和管理,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考核机制,确保监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进行再培训或调离监管岗位,以保证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

3.3 完善监管体系,健全协同机制

完善的监管体系和健全的协同机制是保障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要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出现监管重叠或监管空白的现象。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监管合力。例如,可以成立专门的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协调机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解决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优化监管流程,简化审批环节,提高监管效率。建立健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监管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提高监管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结语

建筑智能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是确保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面临着技术更新快、监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监管体系不完善等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提升监管技术水平;加强监管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完善监管体系,健全协同机制。只有不断提升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水平,才能推动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健康发展,为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建筑智能化施工监管工作将更加科学、高效,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疏刚.智能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14):43-45.

[2]覃雪莲.建筑工程管理中智能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21):49-51.

[3]祁建明.高层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J].大众标准化,2025,(13):159-1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