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施工验收监督标准与执行偏差问题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建筑智能化;施工验收;监督标准;执行偏差
正文
前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建筑智能化技术日益成熟,智能建筑以其高效、便捷、节能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建筑智能化系统涵盖通信网络、信息网络、建筑设备监控、安全防范等多个子系统,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功能和安全性[1]。施工验收监督作为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智能化施工验收监督标准与执行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部分智能化工程存在质量隐患。因此,对建筑智能化施工验收监督标准与执行偏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筑智能化施工验收监督标准
建筑智能化施工验收监督标准是保障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的准则和依据,它涵盖了施工过程中的多个方面,对各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在系统设备安装方面,标准对各类智能化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连接工艺等都做出了详细规定。例如,对于安全防范系统中的摄像头,要求安装位置应能清晰覆盖监控区域,镜头焦距应根据监控距离合理选择,设备固定要牢固,避免因振动等原因影响监控效果[2]。同时,设备的电气连接必须符合电气规范,确保接触良好,防止短路、断路等故障的发生。
系统功能测试是验收监督的重要内容,标准明确了各子系统的功能指标和测试方法。以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为例,需要测试对空调、给排水、照明等设备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如温度控制误差应在规定范围内,设备启停响应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通信网络系统,要测试网络带宽、传输速率、信号稳定性等指标,确保能够满足建筑内各种信息传输的需求。
工程资料审查也有相应的标准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提供完整、准确的工程资料,包括施工图纸、设计变更、设备合格证、检验报告、隐蔽工程记录、测试记录等[3]。资料的整理应规范,能够清晰反映工程的施工过程和质量状况,验收监督人员需对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
2 建筑智能化施工验收监督标准与执行偏差问题
2.1 标准认知不清晰导致的执行偏差
部分施工单位和验收人员对建筑智能化施工验收监督标准的认知存在不足,未能准确理解标准的具体要求。一方面,一些施工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于专业的标准条文理解困难,在施工过程中仅凭经验操作,忽视了标准中的细节规定。例如,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时,标准对线缆的弯曲半径、绑扎间距等有明确要求,但部分施工人员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随意拉扯线缆,导致线缆受损,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另一方面,验收人员对标准的掌握不够全面,在验收过程中只能对一些直观的项目进行检查,而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功能测试项目,由于不熟悉标准中的测试方法和指标要求,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得部分不符合标准的工程通过验收。
2.2 利益驱动下的执行偏差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中,部分参与方受利益驱动,人为降低施工和验收标准,导致执行偏差。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使用质量不达标的设备和材料。例如,用非屏蔽线缆替代屏蔽线缆,虽然成本降低了,但会使系统抗干扰能力下降,影响通信质量。一些施工单位还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如减少设备安装的固定件数量,降低设备安装的牢固性。
2.3 技术更新快与标准滞后的矛盾导致的执行偏差
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而相关的施工验收监督标准更新相对滞后。一些新型智能化系统,如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人工智能安防系统等,缺乏完善的验收标准,导致在施工和验收过程中无章可循。施工单位在采用新技术时,只能参考类似系统的标准进行施工,容易出现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情况。验收人员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可依,难以对新技术的应用质量进行准确评估,使得部分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质量隐患。
3 建筑智能化施工验收监督标准与执行建议
3.1 加强标准宣传与培训,提高认知水平
为解决标准认知不清晰导致的执行偏差问题,应加强对建筑智能化施工验收监督标准的宣传与培训。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施工单位、验收人员参加标准培训课程,邀请专家对标准条文进行详细解读,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标准的应用方法。同时,利用网络平台、行业期刊等渠道广泛宣传标准知识,提高行业内人员对标准的重视程度。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内部施工人员的培训,将标准要求融入到日常的施工管理中,确保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标准。验收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对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确保验收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2 强化监管力度,杜绝利益驱动下的违规行为
针对利益驱动下的执行偏差,需要强化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全程监管,监理单位应切实履行职责,对施工单位使用的设备和材料进行严格检查,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加大对偷工减料、违规操作等行为的处罚力度,一旦发现,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同时,加强对验收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廉洁自律制度,防止验收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可以引入第三方验收机构,提高验收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确保验收结果真实可靠。
3.3 加快标准更新速度,适应技术发展需求
为解决技术更新快与标准滞后的矛盾,相关部门应加快建筑智能化施工验收监督标准的更新速度。建立标准动态更新机制,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纳入标准体系中。组织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共同参与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对于一些新兴的智能化系统,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暂行验收标准,为施工和验收工作提供指导。
4 结语
建筑智能化施工验收监督标准的有效执行是保障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的关键。当前,在标准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认知不清晰、利益驱动、标准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加强标准宣传与培训、强化监管力度、加快标准更新速度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建筑智能化施工验收监督工作的质量。未来,随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还需要持续关注标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措施,推动建筑智能化行业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彬.新时期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3,(21):55-57.
[2]林泉.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验收监督与管理研究[J].低碳世界,2025,15(06):112-114.
[3]乔瑞飞.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监督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10):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