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手段在建筑消防施工监督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智慧化手段;建筑消防;施工监督;物联网
正文
前言
建筑消防施工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建筑火灾防御能力和人员疏散效果。近年来,多起建筑火灾与消防施工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相关,凸显监督工作重要性。传统监督依赖人工检查,需亲临现场,耗费人力物力且存在监督范围有限、发现问题不及时等弊端[1]。信息技术发展为监督带来新机遇,智慧化手段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和精准管理,弥补传统模式缺陷。因此,研究智慧化手段应用,分析问题并提改进建议,对提高监督效率质量、降低火灾风险意义重大。
1 智慧化手段在建筑消防施工监督中的应用
1.1 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监测
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实现信息交换通信,为建筑消防施工监督提供实时监测可能。
在消防设施、设备及施工现场关键位置安装温度、湿度、烟雾、振动等传感器,可实时采集现场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监控平台[2]。监督人员借助平台随时查看数据,掌握施工动态。当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高、出现烟雾等异常,平台立即警报,提醒采取措施。如消防管道安装中,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压力变化,可及时排查泄漏等问题,保障施工质量。
1.2 大数据分析助力风险预警
建筑消防施工复杂,潜在风险多,大数据分析能挖掘海量数据,为监督提供风险预警支持。施工前,监督部门收集类似项目消防施工、历史火灾事故、材料性能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风险评估模型,预判项目风险,确定高风险环节区域,为监督计划提供依据。
施工中,大数据持续分析物联网采集的实时数据、人员操作记录、材料采购使用记录等,可发现异常模式和潜在风险。如分析人员违规操作数据,能找出频繁违规行为,及时培训教育;分析材料质量检测数据,可及时发现不合格材料使用,避免影响施工质量[3]。同时,结合气象、周边环境等外部信息,对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等风险预警,助相关方提前准备。
1.3 BIM技术实现可视化管理
BIM是基于数字化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通过三维可视化模型整合项目信息,在建筑消防施工监督中实现可视化管理,提高监督准确性效率。利用BIM构建含消防系统的建筑三维模型,标注消防设施位置、规格等信息,监督人员可直观了解系统设计施工情况,检查设施布置、管道走向等是否规范。施工中,施工人员将实际情况与BIM模型对比,及时发现偏差。监督人员通过查看对比情况,快速发现消防栓安装位置不符、管道坡度不够等问题,督促整改。此外,BIM可模拟施工,提前发现碰撞等问题,减少返工,其模型信息还为消防验收提供数据支持,简化流程。
2 智慧化手段在建筑消防施工监督中应用的不足
2.1 技术应用不够成熟
智慧化手段应用虽有成效,但部分技术不成熟。一方面,部分物联网传感器稳定性可靠性不足,在高温高湿等复杂施工现场易受干扰,导致数据采集不准或传输中断,影响监测效果。另一方面,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处于初级阶段。现有模型算法多基于历史数据,对新型建筑结构、消防技术适应性差,难准确识别预警新风险,且数据分析深度广度不足,仅能简单统计分析,无法挖掘深层问题。
2.2 专业人才匮乏
智慧化监督需懂建筑消防施工且掌握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这类人才短缺,难以满足需求。传统监督人员多具备丰富消防知识,但对信息技术了解少,无法熟练运用智慧化工具平台,影响应用效果。信息技术人才虽懂技术,却缺乏消防施工专业背景,难将技术与监督有效结合,无法充分发挥智慧化手段优势。此外,智慧化技术更新快,现有人员需不断更新知识技能,但培训体系不完善,导致专业素质难跟上技术发展。
2.3 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
建筑消防施工监督涉及建设、施工、监理、监督等多主体,各主体产生大量数据,但数据分散,共享机制不完善,资源无法充分利用。不同主体信息系统差异大,数据格式不统一,难交换共享。如施工单位管理系统与监督部门平台可能接口不兼容,导致施工数据无法及时传输,影响监督及时性准确性。同时,因缺乏有效共享机制和安全保障,各主体顾虑数据泄露滥用,阻碍数据共享流通,使智慧化手段难发挥数据分析综合应用优势,影响监督整体效率。
3 智慧化手段在建筑消防施工监督中应用建议
3.1 推动技术创新与完善
为提高应用效果,需推动技术创新完善。加大物联网传感器研发投入,提高其稳定性、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适应复杂现场环境,开发更智能传感器,提高数据采集精度效率。加强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应用,结合消防施工特点,开发适用于不同建筑和场景的模型算法,通过机器学习优化模型,提高风险识别预警准确性,拓展分析深度广度。推动 BIM 与其他智慧化技术融合,如结合物联网数据、大数据结果,实现更智能可视化的监督管理。
3.2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针对人才匮乏,需加强培养。建立健全体系,通过高校教育、职业培训、企业内训等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高校调整课程,增加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课程,加强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企业和监督部门定期组织培训,邀请专家授课,更新员工知识技能,提高其运用智慧化手段监督的能力。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信息技术人才投身该领域,鼓励消防人才学习信息技术,促进跨领域发展。
3.3 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
健全数据共享机制是发挥智慧化手段作用的关键。政府牵头制定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明确各主体共享范围、格式和方式,确保数据兼容一致。搭建统一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各主体数据,实现实时交换共享。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措施,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滥用,保障安全隐私。通过数据共享,各主体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监督协同性和效率,实现全过程有效监管。
4 结语
智慧化手段为建筑消防施工监督提供新途径,物联网实时监测、大数据风险预警、BIM 可视化管理等弥补了传统模式不足。但目前存在技术不成熟、人才匮乏、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健全数据共享机制等解决,以发挥智慧化手段优势,提升监督水平。未来,随智慧化技术发展应用深入,建筑消防施工监督将更智能、精准、高效,为建筑消防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冬,李园园,李戈扬.房屋建筑消防工程施工问题及安全隐患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5,11(02):91-93.
[2]苏千劲,李俊昇.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检查重点[J].工程质量,2024,42(04):14-17.
[3]丁盛.建筑消防工程施工验收难点与解决对策分析[J].今日消防,2023,8(08):130-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