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控制措施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控制措施
正文
引言
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居住、出行都离不开建筑工程,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摩天大楼、住宅小区、商业中心,城市的整洁、美观、规划也需要依赖于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涵盖了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方方面面,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发展。
1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1.1管理方式不科学
施工方法缺乏科学性,其原因在于信息化建设严重落后。例如,建筑材料的采购工作仍然采用手工核算和手工表单录入的方式,不能及时了解各种材料的库存、调配和使用状况,导致材料排班指令失效,造成部分的临时性材料紧缺,严重影响了建设的进程。另外,传统的手工核算方法非常费时、效率低下,而且报表易丢失或出错,给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同时,未设置智能监测和报警体系,不能实时监控臂架和其他施工设备的安全问题。
1.2材料质量问题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建筑材料的种类与规格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作为建筑实体的基本构成元素,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在施工过程当中,如果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不仅会降低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还会严重影响项目的整体质量,并可能埋下安全隐患。然而,在实际项目操作中,部分建筑企业仍然面临材料质量监管不严、管理意识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材料采购、检验、使用的各个环节缺乏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导致不合格材料被用于工程建设中,给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带来了重大风险。实际上,材料质量问题不仅影响项目的当前建设进度和质量,还可能对其长期效益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一旦因材料问题引发安全事故或质量争议,除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外,还会损害其品牌声誉和市场地位。
1.3成本管理问题
①预算超支的原因。项目在设计阶段缺乏全面、细致的预算编制,未能充分预见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如材料和人工成本波动较大,特别是在材料价格上涨或施工人员薪资提高的情况下,原定的预算难以覆盖实际开支。许多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因设计或施工方案的修改,导致追加成本。施工现场管理不善、资源浪费和施工效率低下也加剧了成本的失控。②成本控制措施缺失。一些项目缺乏健全的成本管理系统,未能实时监控施工各阶段的成本变化,导致预算与实际支出脱节。成本控制责任未能明确划分,管理层和现场执行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沟通与监督机制。成本控制措施中因忽视风险管理,未能预见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额外支出或潜在风险,最终导致成本超支问题的发生。
2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2.1健全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要想做好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一个完善的现场施工管理体系不仅包括从项目管理到施工监管的全流程管理,而且应建立一套详细的工作规范和标准,以便工作人员能清晰地知道管理要求和标准。此外,还应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包括信息化管理系统、智能检测设备、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和人员配备等,从源头上杜绝问题出现。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应建立全面的管理机制,包括从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和环保等多方面配备专业的负责人负责监管,确保施工过程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其次,现场管理人员应定期制定和改进管理标准和流程,注重工艺、标准、安全和绿色建筑等方面,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的管理规范,以便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最后,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采取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对工程进程、工期、物资分配、施工日志、质量验收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监测和管理,及时了解和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异常情况,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同时,还应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队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综上,通过建立完善、系统、科学和规范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体系,能够为工程质量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2.2严格把控材料与设备质量
在建筑工程整个项目周期中,材料质量作为决定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核心要素,其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从源头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消除所有潜在的质量隐患,是建筑工程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为此,建筑企业必须重视材料采购环节,通过实施全面细致的动态管理策略,确保所选材料既符合行业标准又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从而为后续建设奠定稳固基础。首先,建筑企业应持续优化材料采购流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保证采购过程的透明性和规范性。在选择材料时,需综合评估其质量和价格,考虑材料性能、成本以及供应商信誉等因素,挑选出既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又具备良好性价比的材料。其次,建筑企业需提高材料加工与使用的合理性,以混凝土为例,作为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在配制混凝土时,应精确控制水泥用量,确保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同时,还可探索使用如集料、粉煤灰等替代材料来减少水泥用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性能。最后,鉴于设备性能对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企业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维修或替换,并储备必要的零部件以便于设备维修,保障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整体性能,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持。
2.3加强成本管理
①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技术的结合。项目的初期阶段要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确保各项成本估算准确,避免预算偏差过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借助BIM等技术进行精确的成本分析,通过三维可视化模型直观呈现建筑设计的各项成本构成,从而更加精准地预测材料、设备和人工等费用。成本控制技术如成本核算系统、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等,能够有效地将预算管理与实际开支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预算超支的风险并进行预警。②引入动态成本控制机制。为了更加灵活地应对建筑工程中的成本波动,可以建立动态成本控制机制。动态成本控制不同于传统的静态成本管理,它能够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实时监控和调整成本,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项目各个阶段的成本数据应进行实时采集和更新,管理者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预算和资源配置,确保成本控制在动态变化中得以实施。如在材料价格上涨或不可预见的外部环境变化导致成本增加时,项目管理者通过动态调整预算,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或优化施工方案,以降低成本压力。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齐心协力,推动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建筑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系统分析,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期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以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旺.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2):70-72.
[2]金海丰.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8):51-53.
[3]曾繁科,郑泽明.建筑工程管理意义及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居业,2023,(08):5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