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摘要
关键词
道路桥梁工程;预应力施工;张拉控制;锚固防护;质量管控
正文
一、引言
道路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技术通过预先施加应力(如对梁体施加压应力),抵消荷载产生的拉应力,提升结构跨度与承载能力。传统预应力施工存在明显局限:一是材料适配性差,未结合构件类型(如连续梁、简支梁)选择钢绞线规格(如直径、强度等级),或锚具与钢绞线匹配度低;二是张拉控制粗放,人工操作导致张拉力偏差超±5%,伸长值与理论值不符(偏差超±6%);三是防护不到位,锚固区未做防腐处理,预应力筋锈蚀率超5%/年,缩短结构使用寿命。
随着道路桥梁向大跨度、重载化发展,传统施工已难适配需求。因此,研究预应力施工技术要点,对保障桥梁结构安全、延长服役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应力施工核心痛点与技术价值
2.1核心施工痛点
施工中面临三方面瓶颈:一是材料质量隐患,钢绞线进场未检测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伸长率),锚具存在裂纹、变形,导致张拉时出现滑丝、断丝;二是张拉精度失控,张拉设备未定期校准(校准周期超6个月),张拉力分级控制不规范(如未按“0→10%→20%→100%”分级张拉),伸长值监测不及时;三是锚固与防护失效,锚固区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孔隙率超3%),预应力筋封锚后未做防水处理,雨水渗入导致锈蚀。
2.2技术核心价值
为道路桥梁提供三重支撑:一是结构性能提升,合理预应力施工使梁体开裂荷载提升30%-50%,挠度减少40%以上,满足大跨度(如30m以上简支梁)承载需求;二是耐久性保障,规范防护使预应力筋锈蚀率控制在0.5%/年以内,结构设计使用寿命延长至100年;三是经济性优化,减少裂缝修补费用(降低运维成本20%-30%),避免因结构病害导致的限行、抢修损失。
三、预应力施工核心流程要点
3.1施工准备阶段要点
奠定施工基础:一是材料选型与检测,根据构件受力需求选择钢绞线(如1860MPa级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直径15.2mm),锚具选用OVM型等匹配型号,进场材料需检测钢绞线抗拉强度(≥1860MPa)、锚具硬度(符合GB/T 14370标准);二是设备准备与校准,张拉设备(千斤顶、压力表)需经计量机构校准(校准误差≤±1%),校准周期≤3个月,安装预应力孔道(如金属波纹管)时确保位置偏差≤5mm/m;三是施工方案制定,明确张拉顺序(如对称张拉、分批张拉)、张拉力值(根据设计计算确定)、伸长值控制范围(理论伸长值±6%),针对曲线预应力筋需计算摩阻损失。
3.2张拉施工要点
确保精度控制:一是张拉前准备,清理锚具与钢绞线(无油污、锈蚀),安装张拉千斤顶(与锚具对中,偏差≤2mm),连接位移传感器监测伸长值;二是分级张拉控制,按“0→10%σcon(初始应力)→20%σcon→100%σcon”分级张拉,每级持荷时间≥3min,张拉力偏差控制在±2%以内,实时监测伸长值,与理论值偏差超±6%时暂停施工,排查原因(如孔道摩阻过大);三是锚固与封锚,达到设计张拉力后持荷5min,缓慢回油锚固,锚具夹片外露长度控制在2-5mm,封锚前清理锚固区,采用C40以上补偿收缩混凝土封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
3.3防护施工要点
保障长效耐久性:一是孔道压浆,张拉完成后24h内进行孔道压浆,采用水泥浆(水灰比0.26-0.28),压浆压力控制在0.5-0.7MPa,确保孔道饱满(排气孔流出浓浆),压浆后养护温度≥5℃,养护时间≥7d;二是锚固区防护,锚固区涂刷防腐涂料(如环氧富锌漆),外包钢筋网片(直径≥8mm,间距≤150mm)增强抗裂性,表面做防水处理(如铺设防水卷材);三是预应力筋防护,对暴露的预应力筋(如梁端伸出部分)采用防腐油脂包裹,外套PVC管,避免锈蚀。
四、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与风险防控策略
4.1质量控制关键措施
提升施工精度:一是材料质量管控,建立材料进场台账,每批钢绞线、锚具抽检比例≥3%,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二是过程监测,张拉时每级记录张拉力与伸长值,绘制“张拉力-伸长值”曲线,确保线性关系良好;孔道压浆后采用超声波检测饱满度(检测覆盖率≥20%);三是验收标准,张拉力偏差≤±2%,伸长值偏差≤±6%,锚具夹片滑丝、断丝数量≤1根/束,锚固区混凝土无裂缝,预应力筋无锈蚀,方可通过验收。
4.2风险防控策略
应对施工隐患:一是张拉风险防控,张拉区域设置警示围挡,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张拉设备出现异常(如压力骤降)时立即停止,排查锚具、钢绞线状态;二是压浆风险处置,压浆时若出现压力不足,检查孔道是否堵塞(如采用高压水冲洗),重新压浆;若出现漏浆,及时修补孔道破损处;三是锈蚀风险预防,施工中避免预应力筋长时间暴露(暴露时间≤24h),雨天做好防雨覆盖,封锚后定期检查锚固区防水状况(每季度1次)。
4.3人员与设备保障
夯实施工基础:一是人员培训,施工人员需经专项培训(培训时长≥40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张拉操作人员需熟悉设备操作与应急处置;二是设备管理,建立张拉设备台账,定期维护(如千斤顶清洁、油管检查),校准记录留存完整;三是应急准备,制定应急预案(如钢绞线断丝、锚具失效),配备备用锚具、钢绞线与张拉设备,确保突发情况快速处置。
五、结论
道路桥梁工程预应力施工需通过材料精准适配、张拉精度控制、长效防护,解决当前材料隐患、精度不足、防护薄弱的问题,实现“结构安全-性能稳定-耐久长效”目标。当前仍面临曲线孔道摩阻损失计算不准、大跨度构件张拉同步性控制难、极端环境(如高寒、高湿)防护技术不足等挑战。
未来,需进一步研发智能化张拉设备(如自动同步张拉系统)、高性能防腐材料(如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涂料),完善质量验收标准(如孔道压浆饱满度量化指标);施工中加强人员技术培训与过程监测,最终构建“材料合格-施工精准-防护到位”的预应力施工技术体系,助力道路桥梁工程高质量建设。
参考文献
[1]陈世九.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预应力施工技术运用分析[J].石油化工建设,2025,47(6):136-138.DOI:10.3969/j.issn.1672-9323.2025.06.045.
[2]马丁.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预应力施工技术分析[C]//中国国土经济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一)论文集.2024:1-3.
[3]张乐.预应力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当中的应用及要点分析[J].工程施工与管理,2025,3(7).DOI:10.37155/2972-435X-0307-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