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对电力负荷特性的影响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彭振飞 李英俊 郝林林

河南腾龙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摘要

为了能够满足民众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确保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就需要基于用户实际充电需求制定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方法。鉴于此,本文立足于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围绕电动汽车充电特性现状以及对负荷特性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展开如下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

电动汽车;交通路网;动态充电需求

正文


1.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电动汽车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电动汽车的使用,充电问题成为了人们使用电动汽车时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电动汽车的应用,对电能的需求较大。从人们的实际需求来看,是否使用电动汽车的主观判断取决于电价和激励用电政策,而这些因素会随着用户的用电行为而发生改变。当前,根据用户需求可将电力响应模式分为以下两种:(1)电力用户的用电方式发生了改变。在负荷高峰期,电力系统要充分考量用电情况以及用电安全,制定了对应的电价机制,但是,用户并不满意当前的电价方案,而是选用其他消费方法,将这种方式称之为用电转移,比如,用电不用电炉做饭而选用煤气做饭[1]2电力用户用电时段转移。在负荷高峰期,将用电习惯转移到谷电价或者平电价的使用段,不仅能够降低用电高峰期的负荷压力,同时还能够尽可能减少用户的电力使用成本。

2.电动汽车充电特性现状分析

为确保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要考虑到居民出行规律以及充电行为时段比较集中的特点,为用户配置充电设备设施。就当前电动汽车的充电特性来看,因设施配置不当,存在着设施限制或者过于缺乏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充电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居民进行问卷发现,个别区域存在着白天充电设施限制,而在晚间下班后充电高峰期充电桩不足的现状,无法满足充电需求,大大降低了车主的充电需求满意度。新基建的推进,要求居民充电桩的配置比例不能低于停车位的10%,但是,因考虑到后期维修以及充电桩成本等方面问题,很多居民并不愿意承担充电设施的建设工作。基于居民区电力负荷时间特点,基于电动汽车负荷的居民区负荷时间特点更为明显,负荷波动大[2]

总之,为满足车主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就要从电动汽车的充电特点以及充电设施的配置方面全方位分析。

3.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

为确保电动汽车的运行需求,就需要在前期规划阶段合理规划每一辆汽车,并以电动汽车为单位进行建模,结合该区域内的电动汽车数量分析人们的出行规律以及充电特性,尽可能弱化每辆电动汽车的随机性,提高分析结果的普适性。所以,应该深入分析居民区的充电需求,将其结果作为制定充电方案的依据。

3.1慢充负荷预测

要想精准预测某区域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就需要明确该区域电动汽车的行为特点,综合电动汽车的行为特点和出行特点,对充电居民区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进行预测。(1)充电特性1)充电时刻的分布特点。电动汽车通常集中在夜间 22 时集中充电,占比约为 12%同时,上午 8 点左右大约有5%的车辆集中进行充电,这两个时间段和夜间电价激励以及上午车主的出行时间有关,以此为依据绘制出了如图3-1 (a)所示的电动汽车充电时刻图。 2)电动汽车单次充电时长特点[3]。纯电动汽车的单次充电时长大约是2.83h大多数电动汽车的单次充电时间大约在4 h以内,如图 3-1 (b)所示为电动汽车具体充电时长分布图。

图片9.png 

3-1  电动汽车充电特性

2出行特性纯电动汽车的日均出行次数大约为2.57次,周末大约为2.61 次。日均行驶时间分别为1.87h 1.75h从出行时间来看,电动汽车的提出行时刻早晚高峰期非常明显,工作日7 时至 9 时区间及 16 时至 18时,出行比例分别为20%和 19%。基于相关数据绘制工作日和周末电动汽车出行和返回时间规律如图 3-2 所示。

 图片10.png

3-2 居民区电动汽车出行规律

基于居民区电动汽车的充电特点,对车辆进行充电,无序充电方式大大降低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浪费了车主的时间。基于规模化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在增加配电网过载率的同时,还扩大了汽车充电规模,增加了电压控制难度。对此,要通过建立有序充电模式来为车主给电动汽车充电提供便利,这样一来也能够避免大量电动汽车同时接入后影响电网稳定性。基于居民电动汽车的充电特点以及出行规律,再利用正倒序结合方法进行充电[4]。正序谷时段也就是电动汽车车主从负荷谷期开始充电的阶段,在充电满或者下一个出行时段,如果充电时长比谷期总时长大,将开始充电前移使充电结束为负荷谷时段如图 3-3①、②所示。倒叙谷时段充电恰恰相反,需要将电动汽车的充电结束时段定在末段,如果充电时长比负荷谷时段大,就需要将充电开始时间定在负荷谷开始时段,如图 3-3③、④所示。

负荷谷时段开始              负荷谷时段结束

图片11.png

  3-3  谷时段时序充电模式示意图

正倒序结合充电方法也就是对以上两种充电方式的结合。这种模式综合了正序和倒序的优势,能够尽可能降低电费,提升电动汽车的接纳能力。在有序的充电方式的引导下,具有预测电气汽车充电负荷曲线的作用。2)快充负荷预测基于居民出行特点,需要将一些慢充需求以一定的比例转化为快充需求,为居民区车主充电提供便利。

3.2针对面向路网的电动汽车负荷预测

1)根据停车生成率的慢充负荷预测。共享充电桩配置了面向路网的车辆需求,通常是快充需求。但是,出于对办公区、居民区等区域的考虑,要在特定的停车位上配置慢充桩。这些慢充需求可通过改进停车生成率来进行预测。根据车辆停放功能区的不同,充电需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在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同时,对其进行规模化管理。比如,对于出租车、公交车,这类车辆的停放地点和停放时间过于集中,而对于公务车以及私家车,这类车主集中在居民区、商业区。通常情况下,要想得知某区域的停车需求,就需要明确该区域的停车率,以该项指标乘以建设面积,得到的结果便为该区域的停车需求。结合停车特点,停车需求会根据实际停车情况而发生变化[5]。对于工业区以及办公区域的车辆停放,可将其分为非通勤车和通勤车这两类,其中,通勤车的停车时间主要集中在上班时间(7时~ 11 14 至 17 时)停车时长通常在3 ~8 小时左右,而非通勤车的停车时间较为随意,停车时长大约为 2 小时左右。商业区的车辆停放以及工业办公区比较类似,但是,在下午16 时左右就会进入到停车高峰期。2)基于能量等效法的快充负荷预测。根据充电原因,分析车辆的充电需求,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车主都会选用快充充电方式。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电动汽车节能环保需求,在考虑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机的前提下,发展前景良好。面对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的趋势,一系列新问题随之产生,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时空随机性较强,必然会影响电网规划的运行发展。对此,要精准预测充电负荷,制定科学合理的充电规划策略以及营销方案,为用户电动汽车的使用提供便利,这样一来也能够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松. 基于用户行为特性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优化配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李芳. 基于供给需求侧的城市不同功能区充电设施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3]车长明,张华栋,李建祥,袁弘,刘海波. 需求侧规模化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优化调控策略[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47(06):108-114+133.

[4]赵堃,李晓婷,李远卓,邢晶,张志,路峰,张隽,王冠楠. 考虑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城市配电网负荷预测[J]. 华北电力技术,2017,(11):1-5.

[5]邵尹池. 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预测及充电分层引导控制策略[D].天津大学,20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