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成本管理
正文
引言
在建筑领域,项目的成功实施和运营离不开有效的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项目的预算和成本管理变得尤为重要。预结算阶段的准确估算和规划可以为项目提供可行的预算基准和目标,而施工成本管理阶段的控制和优化则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预算完成,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期望能够提供有关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原则和实践关联的全面理解,这将为建筑项目的成功实施和运营提供指导,并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
1.1.造价预结算的概念和定义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是指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对项目的预计造价进行评估和核算的过程。它通过对建筑工程所涉及的各项费用进行全面的预估和计算,包括劳动力费用、材料费用、设备费用、施工费用等,从而确定项目的投资规模和经济可行性。造价预结算是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和后续施工过程起着关键作用。
1.2.造价预结算的目的和重要性
造价预结算的主要目的是为建设项目提供科学、合理的预算依据,确保项目在投资范围内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它能够为项目管理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确定合理的造价控制目标,并为后续的合同谈判、采购管理和项目管理提供支持。造价预结算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决策支持:造价预结算提供了项目投资的参考依据,帮助决策者进行经济决策,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预防风险:通过预先计算和评估各项费用,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经济风险和问题,避免造成后期项目成本的过度增加;(3)优化资源配置:造价预结算有助于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劳动力、材料和设备等,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项目成本;(4)合同谈判和采购管理:通过对项目造价的预估和核算,可以为合同谈判和采购管理提供参考,确保合同的公正性和合理性,防止合同纠纷的发生。
2.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原则
2.1.综合管理原则
综合管理原则是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强调将成本管理与其他项目管理活动相结合,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综合管理原则的目标是实现项目的整体管理和综合优化,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预算完成。综合管理原则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决策:综合管理原则强调在项目决策过程中综合考虑成本管理的因素。成本管理不应是独立的决策,而是与项目的其他决策密切相关。例如,在项目设计阶段,应综合考虑设计方案的成本影响,并在设计中注重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减少后期成本的增加。
(2)综合控制:综合管理原则要求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控制,包括时间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等。成本控制不能独立于其他控制活动,而应与时间和质量等管理指标相协调。通过综合控制,可以实现项目各项指标的协同推进,保证项目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3)综合优化:综合管理原则追求项目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成本管理不仅关注成本的控制和降低,还应考虑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应综合考虑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投资回报率以及长期运营成本等因素,以实现项目的综合优化。
2.2.预算控制原则
(1)预算监控:预算控制原则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监控和控制。监控过程中需要对实际支出与预算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偏差。通过预算监控,可以及时调整和控制项目的成本,避免成本超出预算范围。
(2)变更管理:预算控制原则要求对项目变更进行有效管理。在工程建设中,设计和施工的变更都有可能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制定更改管理机制,并与有关各方协商并作出决定,从而对更改造成的费用影响作出及时的评估,以控制变更对预算的影响。
(3)费用控制:预算控制原则强调对各项费用进行控制和管理。通过制定费用控制策略和措施,如合理采购、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施工效率等,可以有效控制费用的增长,确保项目成本不超预算。
2.3.持续改进原则
(1)思维转变:持续改进原则要求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进行思维转变,从传统的成本控制转向主动的成本管理。传统的成本控制主要关注预算与实际支出的比较,而持续改进强调从根本上寻找成本降低的机会,推动项目成本的持续改进。
(2)绩效评估:持续改进原则要求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对成本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建立绩效评估指标,如成本偏差、成本效益指标等,可以对成本管理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创新和优化:持续改进原则鼓励创新和优化成本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工艺或管理方法,寻求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的机会。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等手段,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
3.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关联
3.1.数据共享和依赖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都依赖于项目相关的数据和信息。造价预结算阶段需要获取和分析设计方案、工程量清单、市场行情等数据,以制定合理的项目预算。而施工成本管理阶段需要根据预算和实际支出进行费用核算和控制,对比预算和实际支出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
3.2.预算与成本核算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是在项目启动阶段制定项目预算,根据项目需求和要求进行估算和分析。而施工成本管理是在项目实施阶段对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和控制。预算和成本核算是两者的关键环节,预算提供了成本管理的基准和目标,成本核算则评估和控制实际成本与预算之间的差异。
3.3.变更管理
设计变更是建筑项目中常见的情况,它可能会对项目的造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阶段,设计变更需要及时跟踪和评估其对项目造价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而在施工成本管理阶段,设计变更的实际影响需要纳入成本核算和控制,确保项目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3.4.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都需要进行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预算与实际成本的对比和分析可以评估预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发现成本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同时,施工成本管理的实践和经验也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提供参考和优化。
4.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的效益和改进措施
4.1.制定出科学的预结算责任制
首先,需要确定负责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主体,通常是项目管理团队中的造价部门或专业造价咨询机构。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估算项目的成本,并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作,明确预结算责任制的目标,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及时评估设计变更对项目造价的影响,提供决策支持等,目标应与项目整体目标相一致,明确预结算责任制中各个角色的责任和权限,确定造价部门负责预算编制和成本估算,设计部门负责提供设计变更信息,项目经理负责评估设计变更对项目造价的影响等,建立科学的预结算程序和标准,确保预结算工作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通过内部审核,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建立沟通和协调机制,与设计部门、项目经理、供应商和承包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至关重要,以确保准确的成本数据和预算信息的及时提供。
4.2.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效益和改进措施
通过充分的数据收集、分析和估算,可以制定准确的预算,为项目提供合理的成本基准和预期目标。改进措施包括提高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准确性、参考过往类似项目的经验数据,以及与供应商和承包商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提供了决策支持的基础,项目团队可以根据预算和成本估算数据做出明智的决策,调整设计方案、资源配置和工期计划等,以实现项目目标。改进措施包括建立绩效评估和决策分析的指标体系,优化决策流程和工具。预结算阶段可以提前识别和评估潜在的成本风险,以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改进措施包括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流程,采用适当的风险分析工具和技术,以及与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风险沟通和协商。
4.3.施工成本管理的效益和改进措施
施工成本管理可以帮助有效控制项目的实际成本,并寻求成本优化的机会,改进措施包括建立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机制,加强成本监督和审计,采用有效的资源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方法,优化施工进度和工艺流程,通过施工成本管理,可以优化资源的利用,提高施工效率和生产力。改进措施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和调度,推行现代化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人的技能和培训水平,实施精益施工和绿色建筑理念,施工成本管理有助于提升项目的绩效和质量水平,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预算完成。改进措施包括建立绩效评估和质量管理的指标和标准,加强质量监督和验收,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措施。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合理的预算制定和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管理项目的经济性、质量和进度,实现项目的成功交付,然而,建筑行业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技术进步和管理挑战。因此,持续改进是至关重要的。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的实践框架和改进措施提供了指导和借鉴,但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需求和挑战,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应用,通过不断学习和改进,我们可以不断提升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卓越业绩。
参考文献
[1]石建庆.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分析[J].商业文化,2022(009):000.
[2]兰岚.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3(3):4.
[3]秦林臣.浅谈建筑工程造价中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3(4):4.
[4]郭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