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枢纽机场复杂环境下不停航地下管线迁改及保护施工
摘要
关键词
机场改扩建 地下管线 迁改或保护 机场安全运行
正文
1 工程简述
XXXX国际机场本期扩建按满足2030年旅客及货邮吞吐量分别为8300万人次、100万吨的目标设计。其中场道工程建设包括新建3条跑道及相应平滑;现状跑滑间新建联络道系统;新建115个机位站坪;新建2号下穿通道;新建配套的排水、消防、附属设施等;迁建2座场面监视雷达站;建设汽车加油站、驱鸟设施、防吹篱、遮蔽屏、多源信息融合智慧跑道系统等。本项目第一阶段不停航施工范围为现状C滑行道中心线南侧43.5米为界以南现状S1跑道、D滑行道两侧区域,包括1-1、1-2、1-3、1-4、1-5、1-6、1-7、1-8共约11万m2新建联络道相关的土石方及地基处理、道面、排水、消防、附属设施等工程施工;施工场区涉及有供电、供水、消防、空管、110KV电缆沟等各类型地下管线或构筑物,需要采取相应的迁改或保护施工及措施,保证各类管线或构筑物的安全,确保机场安全、通畅运行。
图1 第一阶段东侧施工平面图
2 管线处置前准备
施工前,根据竣工图纸等历史参考资料了解地下管线情况,首先由权属单位进行管线现场交底。再按现场交底信息组织技术人员通过班组技术交底、管线地表设施核查、物探等方式,初步摸排所有地下管线的类型、位置等参数及所属权属单位,就管线参数向相关权属单位详细咨询及摸排,逐一落实是否存在设计变更,过程改造等情形,绘制或修正地下管线图纸,并做好标注。
根据管线图纸及交底信息进行管线路由测量定位,组织探挖专业作业人员、专门作业工具进行人工探挖。按10m*10m方格网开沟,并特别暴露出管线转弯位置点;开挖样沟宽度80cm,深度按照1.5m考虑,且超过管线图纸标注深度30cm,充分暴露及核查管线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其分布、走向、位置、埋深、管径、材质等参数,再次与管线所属权属单位联系、确认。探明暴露的所有管线均设置醒目的现场标志,并配置专人巡视保护,杜绝出现人员、机械损坏管线的情况。
3 管线迁改或保护方案
管线经探明暴露确认后,组织建设方、监理方、设计院、管线权属方、管线处置方等参建方召开管线处置专题会议,根据项目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以及管线现状及运行要求,共同确定管线迁改或保护方案。对允许放在道面结构层以内的灯光、电力等管线,对管线采取增加套管、混凝土包封等保护,若需改接或迁改则由专业管线施工单位完成。
表2 施工场区地下管线摸排及处置方案表
管线类型 | 材质 | 电压/管径 | 处置数量 | 埋深m | 涉及长度m | 处置方式 | 备注 |
消防管线 | PE | 200mm | 1 | 2-2.5 | 220 | 迁改 | |
供水管线 | 铸铁 | 500mm | 1 | 2-2.5 | 130 | 迁改 | |
供电电缆 | 铜 | 0.38kv | 11 | 0.6-0.8 | 3598 | 迁改 | |
铜 | 0.22kv | 20 | 0.6-0.8 | 360 | 迁改 | ||
铜 | 0.38kv | 1 | 0.8 | 118 | 保护 | ||
空管光缆 | 光纤 | 100mm | 6 | 0.8-1.2 | 210 | 迁改 | |
光纤 | 100mm | 6 | 0.8-1.2 | 380 | 保护 | ||
电缆沟 | 砼结构 | 110kv | 1 | 0.9-1.2 | 300 | 保护 |
3.1 消防管线迁改及保护
场区现状消防管线处于S1跑道南侧,将贯穿新建平滑两端及与S1跑道相连的联络道区域。本次新建东端联络道1-8区内有现状消防管一根,管径为DN200,材质为PE,埋深2m-2.5m,结合管线综合情况及与道面影响区的相对位置,确定采取迁改方案。
迁改段新建管线埋设参数参照原管线参数及管线权属单位要求。其中土面区管线采取直埋的方式埋设,管线周围采用30cm砂包封、上部采取素土分层回填至设计高程;道基区按技术要求先行开展地基处理换填,后反开挖沟槽方式预埋钢套管,管线在套管内穿过,套管周围及上部采取素土分层回填至设计高程。
待迁改段管线熔接敷设完成后,与管线权属单位协调,将原消防管线就近两端阀门关闭、管内的水排净,沿改迁的碰口节点将原消防管线截断,与新埋设的消防管线熔接。熔接完成后需开启两端阀门测试是否漏水及试压试验,试验结果经管线权属单位确认后,再将接头包封素土分层回填隐蔽。
3.2 供水管线迁改及保护
场区现状供水管线处于S1跑道南侧与现有围界北侧之间,将贯穿新建平滑两端及与S1跑道相连的联络道区域。本次新建东端联络道1-8区内有现状供水管一根,管径为DN500,材质为铸铁,埋深2m-2.5m,结合管线综合情况及与道面影响区的相对位置,确定采取迁改方案。
迁改段新建管线埋设参数同样参照原管线参数及管线权属单位要求。其中道槽区、土面区埋设方式,以及迁改碰口处理程序同消防管线迁改段方式一致。供水管材质采取同原供水管材一致,节点碰口位置采用弯头焊接连接。
3.3 供电管线迁改及保护
场区现状供电管线主要为跑滑灯光系统的主电缆及二次电缆,处于S1跑道及D滑行道两侧,将贯穿与S1跑道、D滑行道相连的联络道区域。本次跑滑间新建联络道8个区内均有现状供电主电缆及二次电缆,电压为0.38kv及0.22kv两种,材质为铜,埋深0.6m-0.8m,结合管线综合情况,确定主电缆采取保护、二次电缆采取迁改方案。
第一阶段不停航施工期间S1跑道处于关闭状态,S1跑道两侧电缆未运行,可临时将其挖出切断,放置于施工区两侧外非作业区域进行保护,待水稳基层施工完毕,在水稳上切槽预埋镀锌钢管,再进行混凝土面层的施工。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毕后将电缆穿过镀锌钢管与两端电缆连接并测试。
第一阶段不停航施工期间D滑行道两侧电缆,因与运行中的C滑行道处于同个供电系统,在施工期间仍在运行使用。施工前利用停航时间将其切断,并于次日开航前将电缆加长连接,放置于施工区外侧非作业区域进行保护,沿线设置防护设施及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人员及车辆损坏。待水稳基层施工完成,在水稳上切槽预埋镀锌钢管,再进行混凝土面层的施工。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毕后,同样利用停航时间将其切断,并于次日开航前将电缆穿过镀锌钢管与两端电缆接上恢复原状。
第一阶段不停航施工需破除部分S1跑道及D滑道肩,该区域灯光二次电缆进行迁改。道肩破除后,原灯光二次电缆废弃,待水稳基层施工完毕,根据施工图纸重新在水稳上切槽预埋镀锌钢管及穿线接线,待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毕后恢复该区域灯光设施投入运行。
3.4 空管管线迁改及保护
场区现状空管管线处于S1跑道南侧,将贯穿与S1跑道相连的联络道区域。本次新建东端联络道1-8区内有现状空管管线十二根,套管管径为DN100,埋深0.8m-1.2m,结合管线综合情况及与道面影响区的相对位置,确定道肩区域管线采取保护、道面区域管线采取迁改方案。
保护段原状道肩破除时,管线2米范围采取人工破除及土方开挖。将管线套管表面清理干净,检查套管及检测管线没有破损,将套管底部掏空20cm,周边用30cm砂包封,砂上面浇筑C15混凝土至道面结构层底。
迁改段新建管线区域按技术要求先行开展地基处理换填,后反开挖沟槽方式预埋专用多孔塑性套管,管线在套管内穿过,套管周边用30cm砂包封,砂上面浇筑C15混凝土至道面结构层底。待迁改段管线敷设完成后,与管线权属单位协调,利用航后时间停用该段空管管线,对改迁范围内的空管管线进行切割,与新敷设好的空管管线进行熔接连接,熔接完毕后进行试用检测,经管线权属单位检测合格后,再将套管砂包封及素土分层回填隐蔽。
3.5 110KV电缆沟保护
场区现状110KV电缆沟横穿S1跑道和D滑行道。新建联络道道肩改造施工有可能会影响到电缆沟,沟体尺寸双孔2m*2.1m,埋深0.9m-1.2m,根据电缆沟位置情况对有局部影响的电缆沟采取保护方案。
根据施工图纸,电缆沟有部分构体位于改造道肩的灰土层内。在改造道肩破除以后,人工开挖至电缆沟沟顶,将原设计的灰土层改为C25抗渗混凝土回填,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进行上部结构层施工。
3.6 道路范围的其他管沟保护
根据摸排的场区各类地下管线情况,在场区主次道路规划及修建时,注意避开管线埋设深度较浅、损坏后影响面大的区域。同时对道路范围内存在的各类管线上部5m范围满铺厚钢板保护,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道路两侧沿线设置防护设施,防止车辆及机械行驶至非道路区域。
4 管线保护应急抢修机制
为加强管线损坏应急处理的综合能力,提高管线损坏事件抢修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机场安全运行的影响,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应急抢修工作的指挥和协调。
施工期间,积极与各管线权属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探明场区所有管线并测量定位,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对所有的管理人员、班组长、作业人员进行层层的管线现场交底,严格落实参建各方共同制定的管线迁改或保护方案的内容,确保管线全天候处于受监控状态,保证管线安全及正常运行。
若发生管线损坏事件,立即停止施工及设置警戒线。当班管理人员立即通过对讲机或手机等通讯设备将发生管线损坏的位置、初步判断情况同步上报项目应急值班领导、业主指挥部值班室、机场指挥中心、监理单位等部门,等待管线抢修单位到达现场,组织人员及设备配合抢修单位第一时间修复管线设施。事后查明事件原因和责任人,并做出处置决定,同时召集所有相关人员进行讲评,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XXX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南飞行区场道工程第一阶段东侧现状跑滑两侧区域的不停航施工及管控,对本阶段施工场区涉及有的各类型地下管线或构筑物开展迁改或保护相关方案的阐述,总结了机场扩建工程普遍存在的地下管线种类众多及布置复杂、参考资料缺失或不准确、管线权属单位交叉、施工与机场运行同步等复杂环境下,通过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管线的权属、构造、运行要求、施工方案等综合因素,在施工过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对其进行迁改或保护,确保了项目的有序推进,保证了机场的正常安全运行,实现项目履约与机场安全的双重目标,为今后类似工程管线迁改或保护的实施提供了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及第一修订案(MH5001-2013)[S].
[2] 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3号)[S].
[3] 运输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33号)[S].
[4] 民航专业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安全管理规定(AP-165-CA-2019-05)[S].
[5] 民航专业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应急预案管理规定(AP-165-CA-2019-01)[S].
作者简介:
姓名:何荣和,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87年7月,籍贯:福建龙岩,毕业院校:龙岩学院,职称:中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学历:本科,工学学士
研究方向:“风光储”新能源投建营一体化、水利水电及民航机场工程施工建设,课题:大型枢纽机场复杂环境下不停航地下管线迁改及保护施工,邮编: 510000,工作单位: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