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李相峰 吕彬 王连才

济南市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摘要

工程定额管理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的有效管理。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工程定额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将针对工程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方案,以期提高工程定额管理的科学性、精确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

建筑工程;定额管理;对策

正文


工程定额是指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和特点,制定出的标准化工作量和物料消耗量等指标。工程定额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工程定额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定额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及时修订和更新定额,并加强对定额执行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定额进行施工。此外,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定额管理平台,提供定额查询和更新服务,提高定额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1. 工程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工程定额作用认识不清晰

工程定额管理中存在工程定额作用认识不清晰的问题。有些人对工程定额的作用和价值没有深入了解,可能将其仅简单理解为一种施工造价计算工具,而忽视了其在项目管理和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工程定额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指导工具,包含了工程项目各项工作的标准工序、材料及设备使用量等信息,旨在规范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控制工程成本,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如果对工程定额作用认识不清晰,可能导致以下问题:误解工程定额为严格限制施工操作的工具,影响施工效率;忽视工程定额对工程质量控制的作用,导致质量问题;不重视工程定额对成本控制的引导作用,造成项目成本超支;对工程定额的更新、修订缺乏关注,导致使用过时的工程定额信息[1]

1.2计价方式不适合市场发展

工程定额管理存在计价方式不适合市场发展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

缺乏差异化计价:传统的工程定额管理模式中,往往只提供了一种计价方式,难以满足不同项目的特殊需求和市场多样化的计价需求。缺乏灵活性和差异化计价机制,不能满足市场对个性化、定制化价格的需求。

忽视市场变化:工程定额管理模式中的计价方式通常是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总结的,难以及时反映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更新。这导致项目的实际成本与定额计价存在较大偏差,增加了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难度。

1.3工程定额管理模式有弊端

工程定额管理存在一些常见的弊端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

刚性和局限性:传统的工程定额管理模式较为刚性,无法适应不同项目的特点和需求。一些定额标准规定过于具体,不能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导致实际操作困难。

不完善的信息化支持:一些工程定额管理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较为滞后,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工具。这导致定额管理过程中缺乏高效的数据采集、整理和利用方式,影响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定额更新滞后:由于工程定额的修订和更新周期较长,部分定额信息可能已经过时,无法及时适应工程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要求。这给项目管理带来困扰,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或成本控制不力。

缺乏绩效评价和追踪:工程定额管理模式可能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和追踪机制,难以对定额执行情况、管理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这使得管理者难以及时纠正问题和优化管理,影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2]

2. 工程定额管理改革措施

2.1建立统一工程计量技术标准

想要实施工程定额管理的改革,可以考虑以下措施之一:建立统一的工程计量技术标准。

统一标准: 建立统一的工程计量技术标准,明确工程计量的原则、方法和规范。通过统一标准,可以确保不同项目在计量过程中具有可比性,并提高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制定:由相关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制定工程计量技术标准。该标准应该充分考虑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发展趋势,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培训和普及:建立培训机制,培训相关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工程计量技术标准的应用。同时,开展宣传活动,普及工程计量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行业从业人员对标准的认知和遵守程度。

监管和评估:建立监管机制,对工程计量技术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加强对工程计量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确保他们按照标准进行计量工作,减少违规和不当的行为。

创新应用:鼓励工程计量技术的创新应用,借助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提高计量过程的效率和精度。同时,与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进行合作,推动工程计量技术标准与新技术的融合和发展。

建立统一的工程计量技术标准可以促进工程定额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提升计量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推动工程行业的发展。

2.2制定指导性统一消耗量定额

工程定额管理的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是制定指导性统一消耗量定额。以下是相关的改革措施:

基于实际情况制定:指导性统一消耗量定额应该基于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结合相关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这样可以准确反映不同材料和设备的实际消耗量,并对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考虑行业特点:不同行业在工程项目中使用的材料和设备消耗量有所不同,因此指导性统一消耗量定额应该考虑各个行业的特点,确保计算方法和标准符合实际需求。

引入灵活度:指导性统一消耗量定额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度,能够适应不同规模、类型和复杂程度的工程项目。可以设置不同级别或分类的定额指标,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定期更新和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指导性统一消耗量定额需要进行定期的更新和优化。通过持续收集和分析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定额标准,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3]

2.3按工程量清单模式制定清单定额

工程定额管理的改革措施之一是按工程量清单模式制定清单定额。该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量清单编制:以工程量清单为基础,对项目进行详细的分项划分和计量,确保每个工作内容都能够被准确地量化和计价。清单的编制应根据国内外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标准和经验进行,注重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工作的分类和计量单位。

清单定额制定:在编制工程量清单的基础上,按照各项工作所需的材料、设备、人力等资源以及相应的市场价值,制定清单定额。定额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市场供求关系、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保持与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和敏感性。

定额更新机制:定额的编制和制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与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相适应。因此,建立定期更新和修订的机制,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确保定额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结语

工程定额管理是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环节,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定额编制不规范、执行不严格、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都会影响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改进工程定额管理。加强定额编制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定额指标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加强对定额执行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单位按照定额要求进行施工;及时修订和更新定额,以适应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发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定额管理平台,提供定额查询和更新服务,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度。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能够有效地解决工程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升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水平,推动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雪双.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砖瓦,2021(05):195-196.[2]罗炽发.浅析建筑工程定额动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途径[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21,14(02):40-43.

[3]杨淑萍.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相关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04):144-1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