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及地下室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陈大伟

青田县侨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23900

摘要

在建设项目中,施工技术常常是决定项目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这一环节还会极大地影响到后续项目的安全性、企业信誉度的提升和建筑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为了与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基础工程及地下室施工技术的应用趋势相适应,对建筑基础工程及地下室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这更有利于全面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并能积极回应建筑市场的竞争需求;为此,必须大力推动有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本文对建筑基础及地下室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

建筑基础;地下室;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正文


引言         

在建设项目中,施工技术常常是决定项目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这一环节还会极大地影响到后续项目的安全性、企业信誉度的提升和建筑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一般情况下,选择能使项目成本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施工工艺;这对公司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1土木工程地基施工工艺浅析

1.1挖土工艺

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土方开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道必要的工序。这一阶段的施工质量与进度,常常会对后期的工程质量与进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方挖掘时,各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出合理的施工规划,并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先的预报;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相应的紧急施工计划。通常情况下,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都是要先开挖后支护的,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先进行二次回填,或者是另搭支架,以确保支护施工的顺利完成,还有一些人在开挖的时候,没有为后期支护施工预留充足的工作面。这就造成了建设费用的提高。因此,在深基坑工程中,必须先对相应的土层进行高质量的开挖,并对周边的边坡进行支护。也就是说,在支护结构的施工阶段,必须要考虑到后面的施工对支护结构的特殊要求。在开挖施工阶段,当出现开挖深度超过设计范围时,应及时回填。如果出现土质变化,应对开挖方式及土方工作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免在施工后期引起工程质量问题。

1.2深基坑的施工工艺

基坑支护是建筑工程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采用科学的支护方法,既能防止降雨对基坑的侵蚀,又能确保基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实际基坑支护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先挖出沟槽,然后修筑导墙,然后进行后期的地基基础处理。开挖完成后,需对槽深、槽宽进行实测,并确保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在槽内安装钢筋笼;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从而形成一道地下连续墙,从而达到增强建筑基础承载能力,增强建筑结构稳定性的目的。在这一段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要对导墙的厚度及深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并且要根据既定的标准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避免出现安全和质量问题。

1.3打桩法

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使用强夯法的目的是通过重力的挤压作用,增加建筑地基基础的密实度和牢固度,防止造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同时,通过对土壤中富水的基础进行脱湿处理,可以使土壤更加紧密,更加牢固,也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强夯施工中,一是要做好相关的前期工作,利用推土机对夯点进行预压;以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度可以满足要求,为后续的施工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定期对工地进行实地调查,查看工地是否有积水,是否有杂物等;如果施工现场有积水,要事先铺设砂石来阻挡水位,避免对正常施工造成影响,如果有垃圾,要及时清除,以方便施工。此外,在强夯法的施工中,选材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选材不当,将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效果。所以,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选用相对均一的砂子。

2建筑物基坑的施工工艺

2.1基坑垫层及模板的施工

(1) 楼面铺筑

混凝土垫层的划分通常与施工程序、土方开挖相一致,包括承台、升降机井、混凝土地板、地面横梁等。电梯井、地梁和承台的混凝土垫层通常要进行优先施工,并在此基础上砌上电梯井、地梁砖模和承台等,随后进行底板垫层的回填,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要注重基坑几何空间尺寸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楼面模板的搭设

对于承台、底板等部位的模板施工而言,大部分建筑地下室工程项目都采用了砖模的形式,底板的高低台阶衔接位置和外墙止水带位置等吊模作业都需要使用木模。砖模的施工工艺一般适用于地下室底板的周边,在承台的外模和地梁上,使用 MU7.5砖,使用M5砂浆进行砌筑。此外,还需对砖模具表面构造进行防水防护。止水带吊模施工,施工单位需保证外墙水平方向的施工缝隙预留于与底板结构相距150 mm处构设出3×400的钢板止水带,施工人员可采用一次性拉螺杆,在外墙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可及时将拉螺杆截断。

2.2非均质沉陷

一是人工处理基础。采用 CFG桩基处理+设下沉量后浇带和 CFG桩基处理+无下沉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前者的出发点是:当 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允许有一定的沉降差异,并由土体与土体间的沉降量来解决。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以地基上的反力线为依据来计算地基的内力。后者在工程实践中,需要对 CFG桩复合地基的最终变形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其承载能力达到设计要求。二是以桩基础为主要建筑形式。该方法不仅可以使主楼的沉降量减小到最低程度,而且不会对基础承载能力造成影响,也可以避免在主楼中设置沉降后浇带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三是在单独的地基上增加了防水板。在单独的地基上加上一块防水面板,可以使不同地基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造价低廉,但是施工过程比较繁琐;很少有实用的可能。四是对算法的研究。在进行计算时,必须将以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以确定不均匀沉降量。由于基坑开挖后基坑底部土体的回弹量较大,因此在进行主体结构沉降计算时,必须将地基的补偿效应纳入其中。

2.3钢筋绑扎法

对于地下室的底部钢筋绑扎,由于底部的面积比较大,相应的底部钢筋的数量也会相应的增加,整体的穿插工作表现出了复杂的基本特征;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时,要遵循规范、有效的钢筋绑扎程序,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采用科学、完善的地下室底板钢筋绑扎措施,从而提高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4基坑地面混凝土浇注

从地下室底板施工质量的各种问题来看,地下室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质量通病一般表现为:混凝土坍落度与实际需求严重不符,由于混凝土浇捣缺乏连续性,导致上下层出现施工缝隙,大体积混凝土保温措施不到位,而出现温度裂缝等。对于地下室底板的施工,要着重考虑其防水、防渗等一系列作业的施工质量,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又是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的重要因素,结合工程地下室施工的特点,有关施工人员要熟悉和了解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第一,以斜坡为主体的分层浇注措施,以从低到高,从高到低,从高到低,从远到近,依次进行承台和升降机的浇筑,然后进行大面积浇注。通常,底板和地梁相互之间的施工缝应保持在底板下5 cm,底板和剪力墙的施工缝应预留在离板面50 cm的地方,并在合适的位置设置钢板止水片。另外,在与大体积混凝土接触后,为了从本质上避免出现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问题,相关人员必须将混凝土浇筑的具体厚度控制在500 mm之内;并通过一系列的隔热覆盖措施,保证了混凝土内外温差保持在25℃以内。

 

结束语

总结来说,为了与目前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趋势相适应,对建筑基础工程和地下室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更有利于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发展;同时,要能主动地回应施工市场的竞争需求,所以,要积极地加强与之相关的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冰.建筑基础及地下室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J].建筑与预算,2022(9):80-82.

[2] 华永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20):43-4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