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唐伟杰

广西业恒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09

摘要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大部分人还是处于传统的认知当中,生态环保意识不强,工程建设方面只会考虑建设规模,从而严重破坏自然环境。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提出和普及,河道规划设计中需将生态保护与水利工程融合到一起。从水利工程具体情况考虑,科学合理地进行河道规划设计工作,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水源被污染,最重要的是可以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处。


关键词

生态水利工程;河道规划设计;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愈加严重,尤其是水资源污染。然而,水资源作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一种资源,重视现代河道治理,解决水资源的污染与破坏问题,成为我国近年来重要的任务。生态水利技术作为一项解决河道污染问题,对其进行有效治理的先进技术,生态水利技术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作用变得愈加重要,不仅能够提升现代河道的治理水平,还能够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相关部门应当重视生态水利技术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并且遵循其应用原则,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现代河道污染问题,增强其治理效果

1生态水利规划的基本原则

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功能的特点,其机理在于自然选择物种,以保证物种与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呈协调关系,其在面对自然选择时能够主动找寻适应于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以保证健康地发展。优质的生态环境能够为种群繁殖提供支持,为其提供能源条件和自然环境。自组织功能原理与达尔文进化论有相似性,主要区别在于两者的研究尺度不同。其中,地球生物圈的种群属于进化论研究的重点考虑对象,而生态系统种群间产生自组织功能,在自组织的作用下,自然界能够以适应性的要求进行物种的挑选,选择适宜在特定区域生态环境中生存的物种。

2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措施

2.1河道规划设计整体思路

为了提升河道的防洪能力和抗灾能力,有效解决城区河道汛期行洪等难题,需要收集以往洪水数据,合理分析河道行洪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方案,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和规划河道的蓝线和绿线,采用“城河一体化”的建设原则,合理规划和设计河道景观。

2.2严格落实有关规划设计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设计河道工程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治理和开发河道的基础上,要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优化河道的综合能力,美化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2)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在规划设计河道过程中,要切合实际情况和自身经验,虚心借鉴好的治理经验,因地制宜针对性地规划设计河道,建立健全的河道生态系统功能。

2.3开展河道合理规划设计

在开始规划和设计河道时,首先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实地勘察,根据实际情况制作设计内容,合理规划河道河床和河道线形;然后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附近环境特征确定合理的设计内容,例如,在规划设计横断面时,常用的方案有梯形断面、复式断面和矩形断面。在河道设计前还需要合理规划建筑物位置,如水闸和跨河桥梁以及堤坝等。

2.4河道横断面设计

当采用传统的方法来设计河道时,相关设计人员也应该秉持着保护河道不被破坏的原则,在设计断面时应合理使用梯形、矩形断面和复式断面,在河道的不同时期都能够满足安全度汛及生态蓄水需求。在生态水利工程河道设计的基础之上,不仅满足了差异化水位的要求、提高了河道的适应性,又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2.5河道岸坡设计

在以往的岸坡改造方案中,常用的结构形式是砌石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护坡看起来是一种被包围住的状态,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给自然岸坡造成破坏,这就使得景观所带来的效益减少。基于以上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河道岸坡设计会采用栅格形式,利用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从而起到护岸效果。为了使植物根系生长速度更快,种植的时候就需要预留适宜的空间,这样也能起到疏通河流地下水的作用,并且会使得整个河道生态循环加快。河道岸边设计时使用栅格形式,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河道工程建设的成本,还能保护河道周围环境。

3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应用的策略

3.1恢复河道生态环境

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应当在加强河道防洪抗洪能力,维持其经济价值之余,尽可能地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首先,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河道的原始形态对河道环境进行恢复,使其能够保持其原有的状态。例如,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该地区的水流量以及其地势特点等,对河道岸线进行合理的设计,使水流能够在河道中自然的流动以及对河道进行一定程度的侵蚀,这有助于将河道环境恢复为其原始的自然状态,以保证河道生态环境的平稳,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更好的环境;其次,在进行河道治理时,应当将河道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融合,使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强,扩大河道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范围,进而使河道治理的效果得到一定提升。

3.2建设生态河岸堤

想要实现河道与河岸水体之间空气与水分的调节,这要求相关部门在采用生态水利技术进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加强对生态河堤的建设。首先,工作人员在进行河道治理时,应当根据河道的实际状况,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河道的中心线进行布置,并将河道中水流的势能以及周围自然环境对河道中心线布置的影响考虑在内,完成河道的设计工作。例如,首先在对河道的形状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其进行精准的测量和计算,还应当考虑到水流的可变化空间;其次,在对河道河堤进行设计时,为了使河堤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观赏性,可以在河道的两端进行浅滩的设计,这不但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好的审美体验,还能够适当地拓宽潜水区域的面积,使水生生物具有更加宽广的生存空间,进而维持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最后,护岸材料作为建设生态河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工作人员在对护岸材料进行选择时,应当对河道附近的环境、温度,气候等进行勘察与分析,防止因护岸材料选择不当,对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结束语

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就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当前许多地区的河道污染情况日渐严重,河道治理工作不容乐观,还需进一步增加经费和人力的投入力度,从而避免出现污染扩大的情况。因各地区污染情况不同,所以要贯彻因地制宜原则,以现实情况为依据合理制定污染治理方案,保证其在河道污染治理中发挥作用。河道污染治理实施过程中要经常进行经验总结,发现不足之处要及时修改方案不断完善,以此提高治理水平,来适应当前河道污染治理的需求。河道治理还需要主动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使之成为治理工作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盛思远,谢靖,张博洋,等.中小型生态水利工程河道规划设计[J].江苏水利,2021(05):4.

[2]刘澎.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水电水利,2021,5(09):56-57.

[3]张继武.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的设计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1(04):183-18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