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路桥工程监理中施工质量的控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冯军立

江苏宇信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300

摘要

桥梁工程的基础是沉入桩,通过将预制的混凝土桩或钢管沉入水下河床或土层中,增加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控制好预制混凝土桩的质量是确保桥梁基础稳定和安全的关键。在道路工程中,测量控制是保证道路平整度和纵断面要求的关键环节,而优质的原材料选择对道路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很重要。


关键词

路桥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监理

正文

1桥梁工程

1.1基础

1.1.1沉入桩

沉入桩是桥梁工程中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它是为了增加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而采用的一种基础支撑结构。沉入桩也称为沉井桩或沉管桩,是指通过将预制的混凝土桩或钢管等沉入水下河床或土层中,使其在地基内部承担桥梁荷载作用。这种基础形式适用于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以及软弱地基条件下的桥梁建设。

沉入桩能够通过桥梁荷载将重量传递到更深的地层,增加基础的承载能力,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用沉入桩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因为预制的桩体可以在离现场一定距离的工厂制造,并且可以同时施工多根桩。沉入桩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包括软弱的河床土、淤泥和砂质地基等。它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桩体来适应不同的地质情况。由于桥梁基础部分位于水下或土中,因此对其进行维护相对较为容易,可以避免人行交通干扰。

1.1.2控制好预制混凝土桩的质量

控制好预制混凝土桩的质量对于桥梁工程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选择优质的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水泥、砂、骨料等。这些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根据桥梁工程的具体要求和环境条件,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配合比应考虑强度、耐久性、可施工性等因素,以确保混凝土桩的强度和耐久性。

预制混凝土桩的模具应具备良好的密实性和耐用性。模具的设计应满足预制构件的几何尺寸和表面光洁度要求,并能够保证混凝土的浇注均匀,减少缺陷和表面瑕疵。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震动和抹光措施,以提高桩体的密实性和表面质量。在浇筑后,应进行充分的养护,包括保持适宜湿度、防止温度变化等,以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长期耐久性。

1.2控制好送桩的标高

在进行桥梁基础设计时,需要详细考虑土层性质、地下水位、地质条件等因素。根据这些条件确定合适的桩基标高范围,确保桥梁基础能够达到稳定和安全要求。在桥梁基础设计阶段,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获取地质资料和数据。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地层状况、孔隙水压力等情况,为正确控制送桩的标高提供参考依据。在送桩过程中,应安排专业测量人员对桩的标高进行实时的测量和监控。利用精密测量仪器,进行高度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及时发现和纠正桩的标高偏差,确保桩基标高的准确性。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置专人对施工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按照设计要求和标高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中的问题,避免桩基标高偏差超出范围。在完成桩基施工后,进行桩顶负载试验。通过施加一定的静载荷或动载荷,测量桩顶沉陷,验证桥梁基础的承载性能。如果实测的标高有较大偏差,可以根据试验数据进行修正,确保桩基标高的准确性。

在堰内打桩的施工过程中,专人监督和控制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他们的职责包括按照设计要求和桩位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并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中的问题,以避免桩位偏差超出可接受范围。专人监督和控制施工过程是必要的。他们应该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了解桥梁基础施工的要求和规范。他们需要对施工进度、操作方法、材料使用等进行全面监督,确保施工符合标准和规范。其次,他们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桩位要求进行施工作业。这包括对桩位进行准确定位和标定,确定打桩机械的位置和方向,并按照规定的桩间距进行施工。同时,他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桩长进行调整,保证桩顶高度与设计要求相符。此外,专人监督和控制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中的问题。例如,如果发现桩机偏离了预定的位置或打桩机械出现故障,他们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或修复,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打桩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桩机的震动、桩顶沉降和变形等指标,及时调整施工参数,避免桩位偏差超出可接受范围。专人的监督和控制不仅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还要及时处理。他们可以与设计师、监理工程师和其他相关方面进行沟通和协商,共同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和质量问题。同时,他们要认真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便于后续的质量验收和评估。

2道路工程

2.1测量控制

在道路工程中,线形的准确性是保证道路平整度和纵断面要求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测量设备如全站仪进行线形测量。通过测量道路纵横断面的高程和坡度,及时发现并纠正道路线形偏差,确保道路的平整度和纵断面要求得以满足。道路的线形即指道路的平直程度和曲线变化情况。线形的准确性对于驾驶安全和行驶舒适度至关重要。通过使用现代测量设备,如全站仪,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对道路纵横断面进行精确测量。全站仪通过激光技术或电子测距技术获取道路各个断面的高程和坡度数据。通过对道路线形的测量,可以及时发现道路偏离设计要求的情况。如果测量结果显示道路存在线形偏差,监理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例如,在需要修复道路高低差较大的区域时,可以进行填补或破坏性处理,以使道路平整度得到改善。此外,线形测量也有助于确定道路的纵断面要求是否符合规范。通过测量道路纵横断面的高程和坡度,可以确保道路的纵向坡度符合设计要求。这对于行车安全和车辆驾驶舒适度至关重要。及时发现并调整道路纵断面的偏差,可以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颠簸、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在道路工程中,线形测量是保证道路平整度和纵断面要求的关键环节。通过利用现代测量设备进行精确测量,可以及时发现并调整道路线形偏差,确保道路的平整度和纵断面要求得以满足。这将有助于提升道路的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2.2原材料控制

沥青作为道路面层的主要材料,选用优质的沥青可以提高道路的抗裂性、抗老化性和抗变形能力。优质的沥青应具有适当的粘度、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的化学性质,从而确保道路面层的平整度和耐久性。其次,水泥作为混凝土路面的基本原材料,必须具备高强度、低收缩和良好的抗冻性能。选用优质的水泥可以提高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防止开裂和剥落的发生,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骨料作为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的填充材料,也需要选择优质的骨料。优质的骨料应具有坚固、硬度适中且粒形良好的特点,以确保混凝土和沥青的密实性和稳定性,从而防止路面松动、变形和开裂。除了质量的优良性,原材料在道路工程中还应具备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意味着原材料的性能应该稳定且一致,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以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结束语

桥梁工程和道路工程中,基础建设和原材料选择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控制预制混凝土桩的质量和准确测量道路线形,可以保证结构稳定和道路平整度。同时,选择优质的沥青、水泥和骨料等原材料,能够提高道路的耐久性和抗裂性。只有确保基础稳固和原材料优质,才能建造出安全、稳定且耐久的桥梁和道路。

 

参考文献:

[1]王东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策略[J].企业技术开发,2020,(1):15-74

[2]冯克勤,陈耀东.混凝土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38):14-45

[3]韩素芳,耿维恕.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96):74-45

作者简介: 冯军立(1974.05-),男,江苏人,汉族,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 工程监理。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