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难点及应对措施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安全管理
正文
引言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涵盖了为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建筑施工质量等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覆盖各类影响因素,对象包括施工人员、安全技术、体系机制、施工设备等对象。在当前建筑施工要求和标准多元化的前提下,单一、传统的安全管理措施已然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对安全管理的优化不仅是更好推进工程建设的必要条件,更是实现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深入发展的重要前提。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难点
1.1建筑所用材料质量较弱
建筑工程项目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众多,而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建筑质量的保证。伴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建筑工程项目类型的多样化以及功能的现代化,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也逐步扩大。特别是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施工当中的融入与应用,产生了大批环保施工材料,这些建筑所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质量。使用材料质量较差,甚至选择一些不合格材料、在施工时偷工减料的建筑工程,会产生大量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
1.2施工人员缺少防护意识
伴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所需要的人才以及人力资源越来越多,各建筑施工单位吸收的从业人员数量也在持续增长。然而,专业技能相对较高的从业人员数量仅占其中一小部分,意味着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并不统一,大部分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与质量管理意识也不高。而且大部分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运用和施工方法、施工理念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都会导致施工问题的出现,尤其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部分施工人员缺少安全防护意识和质量控制意识,一旦出现不规范的施工操作,必然会留下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
1.3调度协调机制不畅引起管理漏洞
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措施有效的重要前提在于能够全面覆盖到每一个潜在的风险点,而在涉及部门和人员多、组织协调要求高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调度协调机制不畅,往往会产生管理漏洞,增加安全事故的风险。但在工程实际中,对设计、采购、施工、监理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和组织协调,对大规模人员资金和材料等资源的调度往往存在不及时或混乱的情况,导致重要资源浪费或短缺、关键岗位人手不足、应急响应机制滞后等情况,既会增加安全风险点,也将加大及时处置风险隐患的难度,造成或扩大不必要的损失。
1.4安全技术和配套机制不够完善
虽然现有的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如智能监控、远程传感、人工智能预警系统等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实际施工现场时的应用普及程度还不高,并受到成本和应用技术的限制。同时,即使已经引入新的安全技术,部分施工单位对新技术的更新迭代与管理和运行机制配套也不够完善,导致技术手段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2.1提升施工人员防护意识
为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中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相关工作、管理机制以及各项管理方案的顺利实施,施工单位需从根本上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控制意识,提升其积极性,并且还需要重点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施工单位构建健全的激励机制,能够实现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有效激励,尤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依据施工人员良好表现进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尽心尽责地监督施工安全以及把好质量关。同时,施工单位联合厦门市相关培训机构,为建筑施工人员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并给予活动中取得不错成绩的人员奖励,从而提高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和质量控制意识。
2.2扩大安全监管领域
按规定无需办理或者无法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小型工程,不代表其不存在危险源,为此安全管理应不分项目大小进行无差别化管理,对危险性较小的小型工程实行信息登记,对存在较大危险源的小型工程纳入属地监督部门的监管,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几年,全国推行的老旧小区的改造项目,虽然实施技术难度较低,但现场作业环境复杂,施工改造时周边交通和人员繁杂,安全监督管理的适当介入,可以无形增强现场安全管控措施的落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安全防护设施的标准化和通用化
安全防护设施的标准化可以规范从业人员的实施操作,安全设施通用化可以提升一线作业人员的日常认知,辨识和预防危险源,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临边是建设工程事故多发的安全隐患点,临边防护也是建设工地最基本的安全设施,一般采用钢管扣件连接,但安全间距及整体稳定性通常取决于作业人员的个体理解,难以达到规范要求。钢管材质颜色暗淡,缺乏应有警示作用。如果以固定模数为基数,临边防护设施的高度及长度根据规范要求设计成若干个单体,进行工厂批量化生产,外观统一标识,则现场只需根据实际尺寸选购配件,拼接安装。如此,既确保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按照建筑规范要求执行,又能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为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改善生产工作环境的安全系数。
2.4落实项目安全生产责任
施工单位要积极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本案例工程施工单位积极进行安全生产责任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将其作为部门监督管理落实工作的基础,依照相关制度内容进行工作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与监督,以此来确保安全施工和施工质量的提升。由此可见,相关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要枳极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细致划分责任,平衡责任与权力,避免日后具体工作中发生事故后出现责任追究不明确以及情绪化追责等问题。
2.5优化建筑所用材料质量
建筑工程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材料,材料也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部门需要严格监管材料的准备和应用等情况。本案例工程项目在开展安全质量管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①不断加强调查和比较市场中材料的质量、价格等,通过对比分析同时综合考虑成本等方面合理确定施工材料,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节省企业的材料成本,同时管理人员要在正规厂家进货,并积极做好合格证检查、抽检等工作。②在使用施工材料阶段,注重根据材料特性合理保存、放置材料,避免随意堆放等保管不当行为造成材料质量降低或者失效。同时,质检人员要具备较高责任意识,不断加强对进场材料的抽检工作,严格按照取样、化验等制度做好材料质量控制,对于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及时和管理人员沟通,避免不合格品进入施工现场。
结束语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优化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然面对更多元化而复杂的挑战,为此,既需要从行业整体至参与个体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也需要深入探究机制、技术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更新,以满足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龙.简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要点[J].居舍,2021(27):153-154.
[2]孙伟.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8):215+218.
[3]何翔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30):144-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