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外锚杆处理新方案
摘要
关键词
修复方式;修复思路;现状分析;改善措施;成果固化;
正文
1 锚杆的修复方式
2014年起,开始出现风电机外锚杆断裂情况,设计院核算认为风电机外锚杆无安全冗度,即使断裂一根,也必须停机进行修复。关于外锚杆修复方式,设计院共提供了两种处理方式:
1、断一补二:当岩石锚杆断裂一根时,在断裂岩石锚杆两侧补做两根新的岩石锚杆,以此类推,当岩石锚杆连续断裂超过两根时,在断裂岩石锚杆两侧补做新的岩石锚杆根数为断裂根数加一根。
锚杆施工采用机械钻孔,钻孔直径200mm,钻孔深度为从基础表面向下14.1m,埋入高强螺杆并浇筑C80高强灌浆料至混凝土槽底。
2、承建平台:在外锚杆断裂点接近承台平面时,使用精轧钢筋专用连接器直接连接,然后制作一个800*800*500钢筋混凝土承台,待承台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至设计值110吨,完成修复。
2 实施思路
针对在处理外锚杆断裂时效率低下的情况,给整个风电场管理带来了不必要的浪费,不符合公司精益化管理办法,要解决这种情况,确保风机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公司决定把优化外锚杆修复方案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并组建课题实施团队.
3现状诊断:
截至2018年 ,该风电场外锚杆合计断裂13根,采取断一根补两根的处理方式修复3根外锚杆,采用承建平台法修复其余10根外锚杆,由于外锚杆断裂停机,停机时间近600天,平均单根处理时间为45天,损失电量激增。
4问题分析:
上述两种处理方式虽然能达到设计所需的预应力值,维持风机的正常运行,但存在很多缺点:
(一)断一补二方式
1、钻孔周期比较长。风机基础由钢筋混凝土浇筑,钻孔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钢筋和混凝土,对钻头要求较高且钻头损耗较快,加工维修困难,仅钻孔需要40天以上。
2、影响承台强度。钻孔时对风电机基础承台内部钢筋破坏较大,局部混凝土容易被钻头打碎。
3、汽车、钻机、发电机等设备租赁费用较高,施工人员工时成本较大。
(二)加装承台方式
1、修复范围较窄,仅能处理基础承台表面断裂的锚杆。
2、修复周期较长,混泥土有28天的养护周期,损失电量较大。
3、仅修复承台表面断裂部分,无法对整根锚杆进行修复,存在可能重复断裂的风险。
要因确认为工期长及有可能破坏原有基础。
5、改善实施:
2018年,该风电场1台风电机1根外锚杆断裂,断裂深度在基础水平面2.1米以下。由于断裂深度较深,无法以加装承台方式处理。若按照以往风电机断裂锚杆处理经验,采取断一根、补两根的打孔方式处理,其处理周期至少为40至50天,人工及机械成本达5万元以上。
该公司课题实施团队组织人员对照图纸仔细核算、反复讨论,认为可以从基础侧面垂直下挖,挖至垫层以下断点深度处,水平凿进,挖出断点后使用连接器进行连接,锚杆张拉后使用PVC管对连接器进行包裹保护,采用C15混凝土对基础底部洞口进行回填。在施工过程中要防止坍塌,洞口要具有适当宽度及深度。防止锈蚀:连接处使用PVC管注油,浇灌混凝土密封,回填严实,张拉至设计值,完成修复。
改公司将此方案做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咨询设计院。决定对风电机断裂外锚杆采用此方案进行试验,修复周期仅为7天,较断一补二方式修复方式节省时间40天。
6、成果固化:
改公司将此成果继续与设计院沟通。设计院回函,进一步明确了此方案的施工方法及适用范围等技术细节。
X风电机1根外锚杆断裂,断裂深度在基础水平面2.1米以下。由于断裂深度较深,修复采用了此方案,同年3月13日开始修复,17日修复完毕,修复周期5天,损失电量8万千瓦时。
Y风电机1根外锚杆修复亦采用了此方案,同年8月4日开始修复,6日修复完毕,修复周期3天,损失电量2.5万千瓦时。
此方案较之前处理方法优点:
1、处理周期短。单根锚杆修复时间平均缩短30天,减少电量损失30万千瓦时。
2、减少施工费用。单根锚杆修复费用减少3万元。
3、此方案在基础平台下部施工,对风电机基础无伤害。
结束语:本项目研发的塔筒焊钉连接岩石锚索风机基础加固技术,将风机结构荷载通过塔筒焊钉—外包混凝土—压力分散型锚索传递到岩石地基上,特别适用于塔筒与基础链接失效(如内锚栓断裂)或者风机基础发生破坏(如基础开裂)等情况的加固,存在相似问题的风机机组可以作为借鉴。
同时,对于老旧风机机组和性能底下的风电机组,当进行技术改造或升级换代时,若原基础承载力或者变形不能满足新机组要求,在充分发挥原有基础性能的前提下,本加固技术可作为基础补强措施,达到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工期、节能降耗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