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涉水薄壁构筑物防渗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
关键词
水厂;涉水薄壁;构筑物防渗;质量控制
正文
引言:
一般来讲,水厂的水池包括清水池、浓缩池、过滤池、储泥池、反应和沉淀池、回收水池、排泥池等多种水池。水厂的水池池体作为水厂中重要的储水设备,对水厂工程施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厂水池的施工质量,必须做好水池尤其是涉水薄壁构筑物的防渗漏工作,为后期水厂的正常运行提供有效保障。这要求具体施工中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根据设计师设计以及相关的施工规范开展施工,进一步强化水厂涉水薄壁构筑物的防渗施工治理。
1水厂水池涉水薄壁施工质量问题出现原因
要想提高水厂水池涉水薄壁施工质量,做好防渗漏施工建设,相关项目负责人员首先应该对水厂水池出现的渗漏水原因进行透彻的总结与分析,保证后期采用的防渗漏水池施工工艺的科学性。通过分析和总结,可以发现水厂水池涉水薄壁构筑物出现渗水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厂水池涉水薄壁中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有施工沉降问题[1]。这是因为对于池类构筑物来讲,一旦在施工期间出现疏漏,都会出现超过施工设计允许范围内的沉降问题发生,如果没有及时做好安全处理,将会导致池壁和池底出现结构裂缝,出现撕裂带,甚至与池外的进水管道处脱开断裂,引起进出水管道接口渗漏。一般来讲产生沉降的因素除了场地本身的基础工况以外,还有可能是施工期间开挖扰动后处理不到位、漫水试验期间加载过快等原因导致的沉降。其次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钢筋加工绑扎、模板拼装以及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工序把控不严格,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如钢筋规格、型号以及尺寸问题,缺少对模板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等都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最后,施工质量控制难点还体现在混凝土的施工缺陷问题,例如配比设计并不合理,浇筑期间不合规,浇筑后的养护不到位等问题,都是出现薄壁裂缝的主要问题。
2水厂涉水薄壁构筑物防渗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2.1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性能以及防渗漏性能
混凝土作为水厂涉水薄壁构筑物的主要施工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着构筑物本身的防渗漏能力。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水厂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与防渗漏性能,进一步提高水厂构筑物的防渗漏水平。在具体的质量控制工作中,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的水泥、骨料、粉煤灰、外加剂、水等多种原料的尺寸规格、性能质量等都会对后期混凝土的整体形成产生一定影响[2]。必须结合水厂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方向等选择符合建筑要求的原材料。第二,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在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还应该进一步优化混凝土的原材料,尤其是做好水灰配比。水灰配比作为混凝土防渗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其配比数值越大,混凝土结构内的细小空隙数量就越多,同时其防渗性能就越低,一般来讲水厂涉水薄壁构筑物的水灰比应该控制在0.6以内,并尽可能对其下调。第三,进一步强化混凝土的性能。为了优化混凝土材料结构的整体质量,满足水厂中构筑物的防裂防渗漏实际要求,还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特殊的强化剂。例如在混凝土中适当添加原材料为硫化钙和铝酸钙的膨胀剂添加至配置好的混凝土结构中,能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密度,有效阻断水池水分渗透路径的形成。
2.2综合考虑施工设计理念中的各种因素
通常来讲钢筋混凝土的浇筑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荷载在水池储水和排空的荷载差内,还要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避免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发生,提高自身抗浮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对施工期间的钢筋加工和捆扎、模板拼接以及混凝土浇筑施工工序、施工质量等方面的控制,保证混凝土的性能、自密实性等符合池壁建设要求,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变形等问题,有效预防池壁渗漏现象。要想保证项目施工质量,促使构筑物建设按照正常进度开展,在施工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池类构筑物施工方案》《测量与检测方案》等进行施工基础处理,科学规划和布置降水监测点,做好桩基施工、暗浜清理等工作,按照隐蔽工程验收程序对工程进行严格验收。其次还应该遵守设计标准中的桩基础的动静荷载测试工作,并做好设计相关数据的核验工作。最后,项目管理人员开展科学基坑安全监护工作时,还应该持续强化重点工艺的施工管道、管井以及箱涵等方面的施工工艺,避免出现沉降等问题,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该对基础钢管进行加固处理。
2.3做好构筑物本体的缺陷预防控制工作
一般来讲,对构筑物本体的缺陷预防和控制工作应该按照一些几个方面开展:第一,在进行配筋构造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工程建设需要适当增加池体构造钢筋,使其能实现温度筋的效果,尽量选择直径和间距较小的构造筋;第二,部分水池为敞开式水池,对此应该在水池薄壁处的顶部增设暗圈梁或增设劲肋,进一步提高其顶部边缘区域混凝土极限拉伸时的强度,避免由于边缘效应出现薄壁渗漏开裂现象;第三,部分池体的长、宽、高等规格较大,对此可以在薄壁外侧增砌保温砖墙等砌块,尽可能减少水池壁内和壁外的温度差异,减少水化热现象中出现的拉应力,避免水池薄壁开裂[3]。
2.4裂缝防渗漏处理措施
拉应力集中区域极易产生裂缝,导致水池漏水。因此对拉应力较为集中的区域产生的裂缝例如沉降后的变形缝、施工缝以及后期浇捣等,应该制定强制性的止水措施。首先对可能会产生唯一和变形的区域,应该采用柔性止水措施例如用橡胶材料进行止水,避免出现撕裂渗透现象;其次对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有明显出现变形问题的区域,应该利用刚性止水措施例如钢板或铜板材料对其进行止水,有效维持池体原有的受力工作状态;最后应该尽可能不采用外贴式的防水措施,避免暴晒和氧化导致防水措施失效,尤其是对于施工裂缝和沉降裂缝的止水工作,一定不能采用外贴式止水橡胶带。在工艺设计方面,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搜集施工现场中的池体陈江发展、收敛曲线分析等相关资料,并结合资料分析管道的接头形式。最后,在选择池壁的混凝土堵漏剂时,必须采用水溶性强、亲水性高、可灌性强以及饱水量大的材料,同时保证堵漏剂的膨胀性与固化时间等都能有效符合施工要求,尽量选择施工简单便捷,对环境友好的水溶性聚氨酯堵漏剂,杜绝采用水玻璃进行堵漏。
3结束语
总之,水厂涉水薄壁的构筑物防渗漏问题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牵涉到材料、工艺、设计、应力作用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开展抗裂防渗漏工作时,应该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选择符合施工质量要求的混凝土以及钢筋原材料,做好混凝土的科学配比工作,切实按照水厂施工工艺对构筑物进行优化,科学采取裂缝修补手段,进而有效降低水厂涉水薄壁构筑物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程康.水厂构筑物抗裂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14):136-138.
[2]马洪平,罗如刚,熊梓辰等.水厂构筑物抗裂防渗施工技术研究[C]//《施工技术》杂志社,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年全国工程建设行业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2021年全国工程建设行业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2021:507-509.
[3]丁育南,马尊亮,沈健荣.超大型混凝土薄壁池类构筑物渗漏控制研究[J].城市住宅,2021,28(01):222-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