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景观设计与营造方法的探索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曹捷

​郴州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人们对生活环境、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乡土景观设计原则进行介绍,并且对乡土景观设计与施工要点进行探索,其中主要包含了材料搭配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空间的合理划分、以及引借乡土风貌,融入原生环境等多种设计和施工手段,保证乡土景观的整体美观性和实用性,通过本次乡土景观的设计和施工之后,整个乡村风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加良好的居住生活体验,同时为相关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土景观;设计;规划;应用

正文

从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来看,20世纪60年代,我国景观设计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针对风景园林本身的研究,例如当时的北京、天津等地的风景园林,在研究过程中将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进行结合。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景观设计研究领域逐渐拓宽,从风景园林转向了城市规划。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景观规划与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新农村建设、旧城改造等工程如火如荼地展开。在这些工程中,乡村地区建设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对我国城乡景观规划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乡土景观设计与营造原则

1.1全民参与原则

农村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建设,必须坚持“全民参与”的理念,乡村景观不仅仅是一个小尺度上的景观节点,更是一个大尺度上对整个乡村进行的景观规划。凝聚乡村村民的力量,使空余的乡村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避免资源空置或者浪费的现象,有利于提升乡村环境质量,并且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如果过分的利用农村资源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确保人们都参与到这一规划中来,才能更好的推动农村景观事业的发展。  

1.2保持整体协调性原则

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时,应注意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农村地景被划分成几种不同的形式,它们相互映衬相互关联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时候,需要对乡村周边以及乡村范围内的一切自然环境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其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进而规划、设计出适合乡村景观的建设方案,使其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状况,进而对乡村经济建设进行有效推动。

1.3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乡村景观应坚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原则,即在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结合地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农村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加剧,要求对农村的自然环境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农村土地是农村最重要和最丰富的资源,它既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为此,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时,应注意保护好土地资源,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并注意保持农村资源的可持续性,确保农村景观规划的基本要求。总而言之,在进行乡村景观的设计时,一定要遵循景观的生态设计思想,对农村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充分的尊重,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人造景观的设计,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农村景观形态。

2、乡土景观设计与营造方法分析

2.1材料搭配组合,体现乡土心意

2.1.1乡土材料与新材料的创新组合

乡土材料有多种,如竹木、砖瓦、生土等可回收的原生材料,在乡村景观应用时可以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也可以达到低碳环保的作用,但在乡村景营造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在一些方面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和现代人的审美需要。比如在很多农村都会种植大量的竹,竹子也会成为当地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但由于竹子的质地和构造等因素,竹子的使用寿命会受到限制,因此必须在竹子的防腐方面,将竹子与其他现代材料结合起来,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既能满足当地的人文景观,又能满足现代的形式美,这就是竹子的特点,如图1:

 

1 新旧材料(竹与木)的组合

比如,在莫干山裸心小馆的建设过程中,它就是将竹子与废弃钢模板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思想是:废弃的材料和传统的材料并存,并不会产生冲突,相反需要找到一种合理的再生方式。裸心小馆竹结构屋架形式,将材料性能和容易施工、造价低等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为了达到防腐的目的采用了传统的工艺,先将竹子放入热水中烧去油脂,然后放入火炉中烘焙,在烘焙的过程中竹子会因为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变得柔软,然后在高温下被压成了一种形状。竹材为圆柱体,其结合部不易进行转换,因此在设计中使用了螺纹连接而且竹子本身重量轻,抗腐蚀能力强,是最好的屋面遮阳材料。

2.1.2乡土材料色彩与纹理的搭配组合

人们对颜色变化的感知都会在心理上或生理上造成明显的影响,不同的颜色的变化可以导致人们的情绪上的变化,比如愉悦、难过、抑郁以及暴躁等。而乡土材料因为材质的差异,其拥有的色调也不尽相同。比如,生土材料、竹木、河卵石,整体色调以暖色调为主要内容,它会给人一种温暖和古朴的视觉感受,很容易营造出一种具有厚重和沧桑感的景观氛围。砖石、青瓦等材料的颜色一般都比较冷淡,如果是与其他温暖的色调相结合,就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乡土材料的材质肌理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材料肌理,也会让人形成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夯土墙、草泥抹灰墙都拥有自己粗犷豪迈的性格特色,砖石材料由于不同的砌筑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纹理感,许多老石板因长时间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损坏,而产生了具有不同特色的肌理,呈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所以,在乡村景观建设中,要考虑到乡土材料的不同色调、质感、纹理的搭配,要注意冷暖色调的对比与融合,通过这一方式所营造出来的景观,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赏心悦目的乡村景观。比如,在堡口村中,利用青砖的景墙,再加上红砖的点缀,青色与红色的搭配,形成一种古朴与现代相结合的视觉感受。

 

2堡口村景墙

2.1.3相同乡土材料不同尺度的搭配与组合

在乡土材料中尺度类型的运用主要表现在材质的形态和尺寸上,在乡村景观建设中材质所带来的尺度感受,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表现在对路面铺设的材质尺度的选择控制上。在所调查的村庄景观中,因为石材铺设的不规则性,所以会形成各种尺寸的石头,在村庄主干道上,铺设的大多是在中央使用大块的老石板,两侧使用河卵石,这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对于村里的老人来说,而在村庄次要干道上,则是使用小块、中型的河卵石,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宁静、朴素的乡土气氛。

2.2引借乡土风貌,融入原生环境

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之前,要对该地区展开调查和分析,搜集有关的地形地貌数据,并与该地区的地形图相结合,从总体上掌握整个村庄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出该地区的优势、劣势、周边是否有可以利用的水体,是否有可以借景的山体景观。根据场地的光线与风的方向,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场地空间的布局。身为景观设计师要将原来的地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以网站的设计理念为依据,将其景观优势发挥到最大,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与整理,从而创造出一种舒适宜人的乡村景观环境,让村民们对美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心理追求得到满足。

2.2.1作为乡村景观的整体骨架

农村的地形地貌是农村景观的基础骨架,从农村的总体景观来看,许多农村的总体景观骨架是山、水、田、屋、路。由于农村的地形地貌的差异,会产生具有不同形式特点的农村景观,如以山水景观为主、以耕地景观为主、以古村落景观为主等。因此,在乡村景观的建设中,必须尊重场所的自然地貌特点,以此为基础构筑出一个完整的乡村景观框架,使其与当地的地形地貌融为一体。

2.2.2划分功能分区和组织空间形式

平地,丘陵,山地和河流是当地普遍存在的景观类型乡村园林建设中应对其有利与不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不利因素进行适当的调节,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并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构造出具有不同性质的功能分区与空间形态,如滨水景观区,茶山健身区,山地登高观景区等。通常情况下,平地指的是地形比较平坦,或者没有明显的地形起伏变化。在进行乡村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在这类地形上布置一些能够满足村民日常生活和集散活动需求的景观节点,比如,常见的乡村古树节点广场、村活动中心广场、停车场等。山地是一种坡度平缓,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它在乡村景观中有着更多的层次感,如山地茶山。在这一地区,可设置风景亭台、茶山健身步道等,既能满足本地居民的生活、生产需要,又能满足外地旅游者的观赏性、趣味性。

2.3提取乡土色彩,体现场地文脉

色彩是人们生活的装饰,它可以美化人们的居住环境,为人们营造出一种五彩缤纷的居住环境,让人们感觉到快乐。在农村园林中使用本土化的色彩,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色彩经验,而且还可以表现出当地的地域特征。

2.3.1深入了解地域环境,提取乡土色彩

乡土色彩指的是人们对农村整体景观形象的一种感知,它包括了乡土环境、传统民居、当地植被、景观小品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一个整体的视觉感受,它是几千年来,气候、环境、文化所形成的与本地自然环境、村民心理特征和生活期望相适应的原生态色彩偏好。在进行乡村景观建设时,要对整个区域的环境、特征、文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出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色彩只有深入了解了原生态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地提炼出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

2.3.2有序组合色彩,突出乡土色彩的主导作用

在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时,在使用地方色彩时,要掌握总体色调并与其他地方元素相结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确定了总体基调之后要充分发挥本土色彩的优势,创造出一种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小品,让本地人和外地人都能感受到地方的土气。地域色彩的总体基调是对地域环境形象的总体把握,在具体的地域细节方面,要有恰当的地域色彩搭配。在总体色调上,以乡土色为主要基调,可适当添加其他颜色并进行合理搭配,从而打破色彩比较单调的气氛。在郴州一般的民居都是用青砖砌墙,外面的木质结构一般都是用棕色、灰色、红色、黑色等颜色,以青砖灰瓦为主,而在新的民居中,一般都是采用这种风格,既简单又干净,又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水乡般的意境。如图3:

 

3 建筑青砖砌墙

2.3.3符合村民的审美标准

总体上看,乡村景观的观赏者主要是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都比较低,年龄结构也比较复杂,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差,因此在抽取乡土色彩的时候,色彩的选择应该比较简单,而不应该太过变化,因为变化太大会使村民们对所创造出来的景观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没有亲和力相对来说乡土气息的颜色更容易融入朴实的农村氛围中。

2.4乡土文化元素的应用手法

2.4.1挖掘乡土文化,形成乡土符号

提取本土符号的先决条件是,首先要对当地的本土文化有一个较为透彻的认识,以此才能抽取出最具代表性的本土符号在要素形式上将从“形”,“质”,“色”,“人”,“韵”等几个最基本的要素层次上,对其进行单独的提炼和应用,把抽取出来的要素用图象表示出来,抽取出来的地方文化符号。

2.4.2简化和抽象乡土符号

在园林设计中使用本土符号时,要对本土符号进行简单化,抽取其中最有特点的形式,再对其进行抽象化,用点、线、面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由它所构成的图形,既能传递规划设计的总体思想,又能把它应用于园林设计中。乡土文化常见的抽象表达手法有:陈列、集聚、夸张、引借、凝练、变异等。

3、结语

综上所述,乡土景观是历史与自然的产物,是人们对乡土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理解与传承,也是乡土文化的载体。它不但可以使农村地区的居民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且对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积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要结合时代精神,传承历史文脉,为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符合时代精神的园林景观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娟.地域文化符号在乡土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52(24):92-94.

[2]丛玮蔚.浅析新时代下居住环境的乡土文化景观[J].现代园艺,2022,45(23):147-149.

[3]陈蜜.乡土景观元素的叙事性表达——以苏州陆巷村为例[J].现代园艺,2022,45(23):162-165.

[4]陈兴,余正勇.符号视角下民宿对乡土景观的空间表征研究——以成都明月村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22,39(05):66-77.

[5]王亚婧,李广涛.贵德县公共空间乡土景观营造——以启程广场项目为例[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3):176-177.

[6]安显楼,陈健,陈新艳等.乡土景观营造研究——基于微景观视角[J].中外建筑,2021(03):44-47.

[7]熊昭琳. 梅山文化园当代乡土性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22.

[8]蔡英杰. 绥德郭家沟村乡土景观的活态化保护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