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正文
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
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需根据工程的设计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及环境要求等,选定合适的水泥品种、掺合料种类、骨料类型和矿物掺料等。同时,还要充分研究和考虑施工的气候条件、施工期限、温度变化、施工方法等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于混凝土材料的取样和试验,需要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对混凝土的投料、搅拌、运输、浇筑等环节进行抽样检测,并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同时,应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并进行质量评估和分析,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和改进。
1.2混凝土原材料选用与检验
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时,需要考虑原材料的质量和特性。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水泥。同时,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骨料材料,应选择粒径适中、均匀分布的骨料。对于掺合料和外加剂的选择,也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择。为了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应建立完善的原材料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原材料验收、进场检查和材料台账的建立。对于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原材料,应及时进行退货或更换,避免对施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
2.1混凝土浇筑厚度控制
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分层进行,并控制分层的厚度。分层厚度应根据搅拌运输能力、浇筑速度、振捣工具和结构特点等条件确定。混凝土浇筑厚度的控制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一环。浇筑厚度的准确控制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确保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制订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一般采用斜面分层、全面分层、分段分层等浇筑工艺,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及时施工质量监控。对于浇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浇筑速度过快或过慢,浇筑工具使用不当等,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同时,要定期进行测量和记录,确保分层浇筑厚度符合要求。
2.2混凝土坍落度控制
首先,采用优质黏结料。黏结料的性质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有直接影响。选择优质黏结料,并确保其质量稳定,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情况下,采用高性能水泥、粉煤灰等掺和材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稳定性。其次,合理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也是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的重要手段。过长的搅拌时间和过快的搅拌速度会导致混凝土坍落度过大,难以满足施工要求。因此,在搅拌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时间和速度,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3混凝土养护措施
(1)温度控制: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非常严格。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对混凝土产生不良影响,应在浇筑后立即采取保温措施。常见的保温方法包括使用保温剂覆盖混凝土表面、搭建遮阳棚等。此外,还需要定期测量混凝土的温度并进行记录,以监控养护效果。
(2)湿度控制:湿度是混凝土养护中另一个重要方面。养护阶段中保持适宜的湿度能够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喷水或铺设湿布等措施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湿润,以免引起水泥的淋洗现象。
(3)时间控制:养护时间是混凝土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的一个环节。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设定的强度。根据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气候条件,养护时间会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养护时间应不少于7天,以确保混凝土具备足够的强度。混凝土养护应包括一定的带模养护时间,地下室底层和上部结构首层柱、墙带模养护时间,不应少于3天。
3. 混凝土施工质量检测
3.1混凝土质量缺陷检测
混凝土质量缺陷分为外观质量缺陷和内部缺陷两大类,外观质量缺陷可以通过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进行检查,内部缺陷常采用超声法进行检测。
外观质量缺陷,包括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裂缝、连接部位缺陷、外形缺陷、外表缺陷等。外观质量的检查为全数检查,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外观质量的严重缺陷通常会影响到结构性能、使用功能或耐久性,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有施工单位根据缺陷的具体情况提出技术处理方案,经监理单位或设计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外观质量的一般缺陷不会对结构性能、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但有碍观瞻,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及时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内部质量缺陷,包括混凝土内部空洞和不密实区的位置和范围、裂缝深度、表面损伤层厚度,不同时间浇筑的混凝土接合面质量、灌注桩和钢管混凝土中的缺陷等。内部质量的检查为抽数检查,主要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可疑情况或者使用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具有较大的针对性。超声法系指采用带波形显示功能的超声波检测仪,测量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首波波幅和接收信号主频率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判断混凝土中的缺陷情况,并根据缺陷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3.2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首先,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需要采集混凝土试件,并在一定的养护条件下进行加压测试。常用的试件形式有立方体和圆柱体。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试件形式,并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规范进行抽样,以确保试件的代表性。
其次,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需要使用专用试验设备进行试验。通常采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抗压试验,该设备能够施加均匀的力并记录试件破坏时的载荷。在进行试验前,需要对试件进行表面处理,以确保试件能够均匀受力,并避免试件的表面缺陷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3.3混凝土耐久性检测
用于不同工程的混凝土所需要的耐久性能不同,在城市轨道交通质量控制中,耐久性检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控制措施,其最主要的耐久性检验项目包括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碳化性能和早期开裂性能,可以满足轨道交通耐久性控制的基本要求。
抗冻性能检测分为慢冻法和快冻法,用测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等级。抗水渗透性能检测有两种检测方法渗水高度法和逐级加压法,其中又以逐级加压法最为常用。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用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测得的最大干湿循环次数来划分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等级。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检测常用工程检测方法有氯离子迁移系数法(RCM法)和电通量法。抗碳化和早期开裂可以通过混凝土成型早期加强养护的方式加以控制。
结 语: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必将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未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需要基于当前技术和经验的总结,不断与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注重人的因素、关注使用和维护阶段以及注重环境可持续性,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齐明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2022
[2]柳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