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周晨

安吉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心(安吉县交通建设服务中心)浙江湖州 313300

摘要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脚步加快前提下,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受到社会各界持续关注。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公路工程施工要求做好施工技术选择,结合软土地基条件优化需要来应用相应的施工技术,确保增强公路地基整体稳定性,从根本上提升公路工程各环节施工质量。基于此,文章从地基处理应考虑的因素入手,探讨软土地基条件下的施工技术,力求将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价值充分发挥。


关键词

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正文


引言:公路是城市间、城乡间有效连接的公共道路,其质量关系着各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带着强烈责任心运用先进设计与全新理念,对施工范围内的地基情况进行综合判别,及时完成软土地基处理,减少各类安全事故,从而确保公路施工质效的全面提升,为人们的出行安全带来有力保障。可见,对软土地基下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探索是十分是必要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需考虑的因素

(一)公路特性

公路建设工程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地基位置等情况不同,所使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也自然是不尽相同。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结合公路道路建设具体情况,借助数字化技术与先进仪器设备完成公路建设基础数据的全面收集与整合,通过数据分析与对比了解公路特性与软土地基特点,从而让施工技术选择合理与有效。

(二)地基构成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结构较为特殊,其含水量较高、渗水能力弱、易被压缩,同时整体承载能力不足。在软土地基处理中,针对土质结构厚的软土地基考虑使用高压喷射注浆技术;针对软土地基中软土层较少的情况,考虑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将其承受力增强。因此,软土地基自身结构是施工技术选择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三)施工条件

公路项目施工条件往往各不相同,所以软土地基下的施工技术选择要从多方考虑,例如,结合施工周期、材料、机械设备、周围环境等因素,确保做好施工技术选择与应用。

二、软土地基条件下公路工程施工技术

(一)强夯法

在软土地基条件下,强夯法是公路工程施工中较为常用的技术,可确保软土地基表层具有极强牢固性与平整性。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注意合理运用水准仪完成整体夯沉量的精准测量,为后续强夯技术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与此同时,注意将软土地基表面位置残留的各种杂物做到全面化清理,确保夯实后的软土地基表面干净和平整。在数据支撑下,施工单位对夯锤具体下落距离进行科学明确,使得地基能够快速固结,增强地基整体稳定性。在夯实地基过程中,施工单位要考虑夯锤落地时会产生较大振动,应选择逐层夯实并填平路坑,将地基整体强度与刚度成功提高。

(二)排水技术

软土地基含水量相对较高,需要通过排水法将土壤中存留的水彻底排出,从而让软土地基土壤能够全部固结。这是因为软土地基含水量成功下降后,原有的渗透能力会随之提升,为公路整体稳定性带来有力保障。在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公路工程施工中,排水技术的应用分为水平与垂直两种方式,可将地基边界所具有的排水能力做到科学改变。在具体应用中,施工人员需要提前挖好盲沟或者沟槽,选择使用具有极强透水性的碎石,使得地表水能够在有效方法下全部排除。施工单位若要提升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必须要明确具体工艺步骤,具体而言,①测量放样,明确沟槽位置并开挖基槽;②基底处理,做好回填作业;③反滤层回填。

(三)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使用大于20MPa的高压喷射流对土体进行适当破坏,同时喷射出的浆液与软土地基土体能够成功混合,从而形成具有极高强度的水泥土体。在软土地基下的公路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会使用向土体中喷射一定量泥浆的方式将黏性土、淤泥质土和人工填土等情况下的软土地基硬度增强。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会根据软土地基性质,选择相应施工技术,将特殊喷嘴放置于软土地基土层下面,要求达到一定深度。在此前提下,借助高压注射的压力输送浆液,使其与软土地基内部土体进行有效混合。在完成混合后,注意做好后续养护工作,确保凝固效果增强。

(四)碎石桩处理技术

在软土地基下的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处理使用碎石桩。技术完成软土地基表面处理。该技术是借助冲击的方式。在软土地基表面位置形成众多空间也可以通过震动的方式实现。与此同时,将已提前处理好的碎石均匀地放置在表面孔径中,还应搭配使用高质量和功效强的粘结剂,注意控制粘结剂实际用量,从而将填入碎石所具有的整体性能做到最大限度提升,最终形成承载力强的碎石柱,承受部分公路压力。在碎石桩处理技术应用时,施工人员要注意对软土地基自身性质与面积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根据数据对比与分析完成桩身密度的合理确定,同时保证桩身位置合理,为公路工程后续各项施工带来有力帮助。

(五)换填垫层技术

湿陷性黄土类的软土地基条件下,施工单位应考虑使用换填垫层技术,对地基条件进行合理改善。该技术是使用替换材料对软土基质的软硬特性进行有效调整的技术,可以成功将软土地基特性改变。在现场操作时,如果遇到较大面积的软土地基,应避免使用整片替换,一般考虑使用分流水段作业,特别注意交叉位置应做台阶式斜坡。那么,为保证施工技术质量,施工人员一定要对施工现场做好全面勘察,不仅要了解软土地基具体情况,还应对施工环境路况、工程材料特性、设备性能等情况全面把握。例如,软土地基中有膨胀土时,选择中粗砂完成换填,结合材料特性将含泥量控制在5%以内。换填沟槽两侧位置要有一定坡度,避免后续振捣环节突然出现塌方事故。在使用砂料时,注意按级配合砂料,通过洒水方式对其含水量进行调整,以保证碾压密实。在铺设过程中,采用分层铺设的方式,保证铺设厚度合理,同时每100m2设置一个检查点,对砂的干密度进行测定,若达标则可完成上层砂石铺设作业。

(六)水泥土搅拌技术

水泥土搅拌法是借助固化剂的使用,对软土地基深层土强度进行增强,让固化剂与深层土混合并通过搅拌方式让软土能够快速固结,将公路地基自身所具有的整体承载力成功增强,保证公路稳定性。在遇到淤泥质土、粉土或者承载力不足125kPa的软土地基,施工单位可以考虑使用水泥土搅拌技术。在具体的公路工程施工中,该技术需要用到水泥与石灰等材料,应注意生石灰特性,对其热消解率做到把握,了解其发热冷却的准确时间,控制好出水温度压力,保证热量能够在规定范围内。由于软土地基特性不同,水泥土搅拌技术的应用必须要根据土质特点来确定固化剂实际配比,才能将施工技术应用质量做到进一步提高。

结束语:

软土地基整体强度较小,易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各种压缩情况,沉降问题发生概率较大。因此,施工单位若遇到软土地基必须结合具体施工需要,采用科学手段完成软土地基科学处理,减少各类隐蔽性的安全隐患。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要结合影响软土地基处理的因素,将强夯法、排水技术与高压喷射注浆等多种技术优势进一步发展,增强地基整体处理效果,保证公路工程施工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贵.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2(34):38-40.

[2]庞启立.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冶金管理,2022(19):59-61.

[3]蒋述佳.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2,49(08):48-50.

[4]苏秀文.软土地质条件下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22(09):94-9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