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HA-LEC法的在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中的风险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建筑施工;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正文
0. 引言
高处作业是指在可能出现坠落的高度基准面超过2m的地方进行的作业[1]。高处坠落事故是因为高处工作导致的,依照作业部位的差异,可以将其划分为:临边作业、洞口作业以及攀登作业等高处坠落事故[2][3],都是非常危险的,必须实行安全保护措施。在八大风险行业中,建筑施工是其中的一个,且高处作业众多。2015年到2019年,由67起的事故发生次数已经升高为277起,由115名死亡人数也提升到了280名[4],这些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人数的总数占比都超过了50%,表明了一个明显的增长趋势。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都有所减少。这其中的原因是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使得一些建筑工程停工。即便如此,建筑施工安全的总体形式依然严峻,不容忽视[5]。因此,针对在高处作业时可能发生的坠落事故所带来的隐患进行识别和研究,同时设计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提供科学且合理的安全管理建议,对防止建筑工程施工高处坠落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1. PHA-LEC分析方法
采用PHA-LEC法可以先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深入探究了这个系统潜在的危险,确定每一个工作区域的危险性,并分析可能引起事故的原因,最终预估可能的结果,再利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来定量分析其风险程度,以此确定每个工作区域可能发生的事故的风险级别的一种方法[6][7]。这种方式的核心在于利用LEC的风险等级进行定量评估和替换 PHA的风险等级,以便更精准地制定出高效的安全预防策略和建议。PHA-LEC法分析表见如表1[8],其中各分数值的赋值详见表2至表5[9][10]。
表1 PHA-LEC 法分析表
注:在表格里,L的数值代表了事故或者危险情况的发生几率;E的数值代表着人员与设备接触可能存在的危险的频次;C的数值代表着可能发生的事故或风险的结果;D的数值代表着工作环境的风险,即工作区域的危险程度,则有 D=L×E×C。
表2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的分值
表3 人员、设备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率E的分值
表4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C的分值
表5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的分值及危险等级
2. 高处作业作业场所潜在风险分析及分类
在执行建筑工程的过程中,高处作业可能引发的高处坠落事故的危险主要源于临边及洞口处作业、脚手架作业、梯子攀登作业等作业部位,因此通过对高处作业各作业部位所常见的高处坠落潜在风险进行辨识与分析,同时采用PHA-LEC方法来评估所需分析的各个工作区域可能发生的事故状况,可能导致系统出现问题、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的潜在风险就能被识别出来,进而可分析出事故(或灾害)的可能类型。
2.1 临边、洞口作业处高处坠落分析
采用PHA-LEC法对临边、洞口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高处坠落风险进行的分析和危险等级的划分见表6。
表6 临边、洞口作业PHA-LEC法分析表
序号 | 作业部位 | 危险因素 | 触发条件 | 事故后果 | 分数值 | D值 | 危险等级 | 安全防范措施建议 | ||
L | E | C | ||||||||
1 | 临边、洞口 | 临边、洞口作业 | 由于防护不足,人员过于接近洞口和边缘,防护措施未达标,未能察觉到这些地方的存在,操作过程中身体失去了平衡,动作出现异常,从而导致从高处坠落;操作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检查不到位,麻痹大意防护不严,场地视线模糊,基础设施不稳固,外力冲击,导致高处坠落。
| 造成人员伤亡 | 6 | 3 | 15 | 270 |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 确保充足的安全资金用于在所有的坑洞、沟渠等地方安装盖板或防护栏;安装固定的防护栏杆,在高处作业区域下方设置安全网,并在高度超过2m的工作平台和人行通道上安装;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改善作业环境,保证危险部位有足够的照明措施。 加强操作一线工人的安全教育;合理安排劳动作业时间,预防劳动作业疲劳。
|
2.2脚手架高处坠落分析
采用PHA-LEC法对脚手架从高处坠落的潜在风险进行的分析和危险等级的划定见表7。
表7 各类脚手架作业PHA-LEC法分析表
序号 | 作业部位 | 危险因素 | 触发条件 | 事故后果 | 分数值 | D值 | 危险等级 | 安全防范措施建议 | ||
L | E | C | ||||||||
1 | 各类脚手架 | 脚手架高处作业 | 脚手架扣件质量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脚手架的扣件有裂痕、变形,而且螺栓滑丝扣件和钢管的接触区域有氧化皮;扣件表面未进行防锈处理;不稳固的立杆基础、未深入地下并未安装20cm的扫地杆、使用焊接钢管作为立杆、接头间距不符合标准, 没有安装防护脚板,杆件的部分遭受了相当大的破坏,安全网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坏,并且出现了绑扎不牢的情况,连墙件也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布置, 架体与墙体间隙过大且未设置封条板。 | 造成人员伤亡 | 6 | 3 | 15 | 270 | 危险性极高,必须立刻进行修正 | 坚决遵守《建筑施工高处安全技术规范》,在进行脚手架的拆卸之前,实施《脚手架专项拆卸计划》,在进行拆卸之前,会进行安全技术的说明并进行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与培训;组织人员对对防护栏杆、脚手板、安全网的搭设进行安全检查、加固,及时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扣件,在确保立杆基础的稳固性并通过安全检验之后,架工团队才可以开始运作,需要对脚手架的搭建进行严格的审查,严格检查安全网破损情况和漏绑,如果发现有破损,需要更换并悬挂符合规定的安全网;连墙件拆改后,对拆改后的连墙件连接方式及数量进行检查验,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
2.3梯子攀登高处坠落分析
采用PHA-LEC法的梯子攀爬高处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以及其危险程度的划分见表8。
表8 梯子攀登高处作业PHA-LEC法分析表
序号 | 作业部位 | 危险因素 | 触发条件 | 事故后果 | 分数值 | D值 | 危险等级 | 安全防范措施建议 | ||
L | E | C | ||||||||
1 | 梯子 | 梯子攀爬高处作业 | 人员的攀爬和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在攀登梯子的时候,由于人员的姿态不当,未能妥善管理自己的身体,结果导致了滑倒;人员未穿防滑鞋,导致脚下重心不稳;在攀爬的过程中,许多人因为使用同一把梯子而产生了拥挤或者负载过大,从而导致坠落;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人没有正确选用梯子;梯子不按规定摆放:在施工过程中,梯子并没有恰当摆放,梯子的长度也没有选择正确的依靠墙;梯子的购买和分发并未按照规定进行;梯子的携带方式或者更改方式各不相同;各种梯子的使用方式并未根据其应用范围的差异进行相互串联。
| 致使人员伤亡 | 3 | 6 | 15 | 270 | 危险性极高,必须立刻进行修正 | 梯脚底部不允许垫高使用,应坚固;折梯使用时上部夹角保证35度到45度,且设置可靠的拉撑装置;梯子的材质和制作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
通过运用 PHA-LEC 法对建筑施工临边及洞口、各类脚手架、梯子攀登高处作业部位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可知,所有作业部位的危险程度均为Ⅱ级。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现场需要重点管理以上易发风险部位,并立即实施相应的整改方案和安全预防措施,以消除可能存在的事故风险。
3. 结论
(1)PHA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高处坠落事故的潜在风险,并且能够识别出由各类风险导致事故的触发事件,同时各种潜在风险出现的可能及所造成的影响能够被PHA法很好的预测。
(2)结合LEC法能够对在高处作业中发生的坠落事故进行危险性的分析与评价,从而能够精确地预测这类事件对人员和系统的影响程度,同时也能根据不同的危险级别,提出有效的防止或管理风险的方法和建议。
(3)PHA-LEC法建立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模式,能够明确、深度和精确地研究在高处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高处坠落事故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因此依据这种方式的研究成果和建筑工地的管理实践,提升科学化的管理水平,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施工工地的危险性,以降低从高处坠落的事故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JGJ 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S].
[2]宋洋.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及综合预防管理措施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0):186-189.
[3]王力争,韩泓.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建筑安全,2008(06):38-42.
[4]马亮,曹东强,查俨卿等.多视角下我国房屋建筑施工事故统计特征分析及变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23,49(06):28-33.
[5]刘辉,郑向莞,张智超等.定量改进JHA法的建筑施工高危作业风险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29(04):146-151.
[6]王孟飞,屈英杰,刘振乾.LEC法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2018,39(08):31-33.
[7]李壮,党晓雨.基于PHA-LEC法在管道内涂车间的危险性分析[J].当代化工,2014,43(07):1262-1264.
[8]李云云,李云飞.基于PHA-LEC法的LNG冷能梯级利用方案风险分析[J].天然气与石油,2016,34(04):40-45+8.
[9]蔡清愉,赵蕾.PHA-LEC法在建筑施工方案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09,28(01):121-123.
[10]王涛.基于PHA-LEC法的油田地面工程作业场所潜在风险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20(03):143-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