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建筑的地震抗震性能分析与改进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江书燊

玉林市福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广西省玉林市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层住宅建筑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建筑形式。然而,高层建筑面临的地震威胁使其抗震性能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探讨了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地震反应的影响,重点介绍了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核心筒结构。接下来,我们分析了现有的抗震设计方法与标准,以及当前高层住宅建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结构薄弱点和材料选择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多种抗震性能的改进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引入新型的抗震技术和方法,如基础隔震技术、能量耗散器以及配置强化;优化建筑布局与形态;以及采用高强度混凝土、钢筋等先进材料。此外,还强调了结构健康监测和后续维护的重要性。综上所述,通过综合应用各种策略和技术,可以有效增强高层住宅建筑的地震抗震性能,为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

高层住宅建筑;抗震性能;结构特点;抗震技术;材料选择

正文


1 引言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加速,高层住宅建筑已日益成为多数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这种建筑结构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宜居空间,还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和设计的演进。但地震的威胁一直是影响这些高耸建筑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数次重大地震所带来的破坏,使得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这一挑战,研究和探讨建筑的地震抗震性能,对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人们的生活安全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中的反应,以及如何通过改进策略来提高其抗震性能。

2 高层住宅建筑地震抗震性能的现状分析

2.1 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地震反应的影响

高层住宅建筑因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在面对地震时,展现出与传统低层建筑不同的动态响应。其中,框架结构作为最基本的结构形式,主要依靠梁、柱的组合来承受荷载。这种结构在地震中的主要问题在于,由于其横截面的刚度分布和变化,可能导致不均匀的应力分布,从而在一些关键位置形成结构薄弱点。而剪力墙结构则是通过墙体来提供建筑的横向稳定性。这种结构在地震中的动态响应一般较为稳定,因为墙体可以提供较大的横向刚度,从而限制了地震引起的建筑侧摆。但剪力墙结构也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在大面积的开窗或门洞处,可能会导致墙体的刚度下降,增加地震风险。核心筒结构是另一种常用的高层住宅建筑结构,它通过一个位于建筑中心的刚性筒体来提供横向稳定性。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由于核心筒的刚度较大,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的横向位移,但其缺点在于,如果核心筒受损,可能会导致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下降。总的来说,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在地震中的反应,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1]

2.2 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与标准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其抗震设计方法和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方法和标准不仅决定了建筑的稳定性,还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目前,全球各国都有一套针对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标准,这些方法和标准主要基于地震工程的基本原理,结合各国的地震经验和技术发展水平来制定。在这些方法和标准中,首先要确定建筑的地震动设计基准,然后根据这个基准来评估建筑的横向稳定性和纵向稳定性。此外,还要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功能、结构类型、地震区域等因素,以确保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这些方法和标准都是基于一定的概率来制定的,也就是说,它们只能确保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筑的抗震性能,但不能完全消除地震风险。因此,对于高层住宅建筑,不仅要满足这些方法和标准,还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其他的技术和措施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2.3 现有高层住宅建筑的主要问题

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中的反应受到其结构特点、设计方法和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抗震性能。然而,现有的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中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建筑的稳定性,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首先,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复杂性,其结构中可能存在一些薄弱点,这些薄弱点在地震中容易受损,从而导致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下降。其次,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建筑的抗震性能也至关重要,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耐震性能,选择不当的材料可能会导致建筑在地震中的损坏。

3 抗震性能的改进策略

3.1 新型抗震技术和方法

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地震对其构成的威胁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地震活跃的地区。因此,采用先进的抗震技术和方法是提高建筑安全的关键。近年来,基础隔震技术、能量耗散器和配置强化等新型技术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基础隔震技术的原理是在建筑与地基之间设置一个隔震层,这个隔震层可以吸收地震波的能量,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的冲击。这种技术的出现,为高层建筑提供了更好的抗震保护,尤其是那些建于软土或液化潜在区的建筑。隔震层的材料选择和设计要考虑到建筑的重量、结构、用途和地震环境等因素,从而确保其在地震中的性能。能量耗散器是另一种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方法。它的设计原理是吸收和消散地震引起的结构内部能量,从而减少结构的震动幅度。各种类型的能量耗散器,如摩擦阻尼器、金属阻尼器和弹簧阻尼器等,已经在全球多地成功应用。这些设备通常被安装在建筑的关键位置,如梁、柱和节点等,可以有效地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配置强化技术则是对建筑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固,以提高其对地震的抵抗能力。通过重新布局、加固或替换某些结构元件,可以使建筑更好地承受地震荷载。例如,在某些地震敏感区域,可能会选择在建筑的关键部位增加剪力墙或其他抗震元件,以提高其整体的稳定性。[2]

3.2 优化建筑布局与形态以增强抗震性能

材料选择和使用的创新是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另一个关键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工程界已经研究和开发出了一系列的高性能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高强度混凝土和钢筋的应用在当今的高层建筑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它们不仅提供了更好的承载能力,而且与传统材料相比,它们对地震有更好的抵抗性。此外,这些高性能材料的设计和生产也在不断进步,以满足更高的建筑标准和要求。非线性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为建筑提供了更多的抗震选择。这些材料的机械性能,如强度和延展性,会随着加载的变化而变化,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地震中提供更好的保护。这些材料的应用需要深入的研究和试验,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4 结语

通过对高层住宅建筑地震抗震性能的深入研究,我们得以对这些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不仅涉及建筑本身的结构和材料选择,还关乎到其设计和后续维护的方法。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更多的手段来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从而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但值得注意的是,技术的进步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于地震抗震性能重视的意识和持续的努力。希望随着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高层住宅建筑能在未来的地震中表现得更为坚韧,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邓祖龙.超高墩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措施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17):96-99.

[2]孙傲,张泽丰,方鸿.基于地震损失的桥梁抗震加固策略优化[J].公路工程,2023,48(03):42-48+8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