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几点思考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闫建斌

14260119820520281X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化学污染事故频发,这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分析了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发生的特点,其次探讨了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策略,即制定应急监测方案、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分析污染物变化情况、做出应急监测报告等。最后指出了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意义,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风险评价

正文

1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发生的特点

1.1 突发性强

在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发生的过程中,污染源会呈现出突发性的特点,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污染物会在短时间内通过大气、水体等环境介质进行传播,从而给周围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因此,在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对于污染物质的监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现污染源的存在,然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在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污染源会呈现出突发性和不规律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时,要注意对污染源进行快速和全面地分析与判断[1]

1.2 种类多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种类较多,其中主要有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振动等。

1)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主要包括废水和废气,主要包括钢铁冶炼、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这类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2]

2)在环境化学污染事故中,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这类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3)噪声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类型之一,其主要来自于各种工业设施和设备,如机械设备、机床设备等。

1.3 危害性大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还在不断的加快,由此带来的环境化学污染事故也呈现出了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医疗废弃物等,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都会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同时,也会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化工行业是我国发展速度较快的行业之一,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例如,在化工行业中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程度上的破坏,进而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不平衡状态。此外,化工行业所产生的有毒物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2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策略

2.1 制定应急监测方案

在制定应急监测方案时,需要全面考虑事故的具体情况,针对事故的危险等级进行合理分析,并结合事故发生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监测方案。

1)在应急监测之前,要对可能造成事故的影响区域进行全面调查,同时了解有关部门对于事故的处理措施、处理速度等。

2)要对相关部门、企业进行有效的调查与了解,以便于在第一时间掌握事故发生的情况,从而为制定应急监测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3)根据事故发生时可能造成的影响,确定应急监测技术手段、设备、仪器等,确保在第一时间准确、有效地进行检测工作。

2.2 分析污染物变化情况

在对环境化学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过程中,要对污染物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结合监测数据对事故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以此为事故应急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1)对于污染物的变化情况,需要结合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类型、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规律和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且要通过现场采样、实验室模拟等手段,对事故发生后不同时段内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2)在对污染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时,要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气象条件进行考虑,从而为后续的应急处理提供帮助。

3)在对污染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时,要结合对污染物扩散规律的分析,以及污染物在不同区域内的迁移扩散规律,来对事故发生后不同区域内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

2.3 开展环境风险评价

在实际的应急监测过程中,通过对事故污染物质的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监测方案,提高应急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开展风险评价时,应该基于对现场环境、化学污染物质以及相关部门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在化学污染事故发生后,应急监测人员应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化学物质的危害性、毒性等进行分析和研究[3]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首先要做好环境质量状况和特征污染物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污染物的种类、性质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风险评价模型,从而使风险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在对化学品进行风险评价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对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危害程度以及环境条件等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污染物的特征,并对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选择。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污染物特征和相关数据的分析,确定污染物的危害程度和程度,对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其次,对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化学污染事故发生时的环境状况;最后,基于相关数据和评价结果,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比如在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要考虑到环境条件、相关部门等因素。

2.4 编制应急监测报告

在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不仅要做好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工作,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化学污染物,编制相应的应急监测报告,其中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对污染源的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污染源的性质、类型、位置等信息,同时了解污染物排放总量以及污染物成分。

2)对应急监测方案进行分析,明确应急监测目的以及监测项目、检测方法和采样方式。在对污染源进行应急监测的过程中,监测人员要根据污染源的特征、性质和排放总量,明确应急监测的目的以及监测项目、检测方法和采样方式等,同时要将相关的监测数据和结论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应急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3)分析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对环境质量以及人体健康的影响。根据污染物的特性,监测人员要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要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进行监测,从而保证污染物的控制效果。此外,监测人员还要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应急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4)提出污染物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案,并给出相应的应急处理意见,确定应急处理时间和应急处理地点等信息。在对污染物进行应急处理的过程中,监测人员要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给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案,同时还要根据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情况,给出相应的应急处理意见,确定应急处理时间和应急处理地点等信息。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具有突发性强、种类多、危害性大等特点。对于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其主要任务就是在事故发生之前对污染物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和扩散路径进行实时监控,在确定了污染源之后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从而便于相关部门进行处理。通过开展应急监测,可以为事故处理提供重要依据,可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能够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大勇.浅谈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J].农家参谋,2020,(05):158.

[2]毕鹏昊,姜于,陈婷.试论化学污染事故中的环境应急检测[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2):42.

[3]竹俊苗.关于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几点思考[J].化工管理,2017,(19):1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