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处理技术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王伟

140103197312255414

摘要

在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期间,需要加强对地基处理工程的重视,确保地基工程建设的效果。简单来讲,地基工程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但是,从目前实际处理情况来看,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不良地基的情况,对不良地基的处理不够良好,技术掌握不够全面,无法有效地保证后续工程建设的效果和质量。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今后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不良地基;处理技术

正文


1、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概述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地基工程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使用年限以及后期应用的主要因素,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整体效果,能满足工程建设的基本标准,就需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渗漏和变形情况进行考虑,通过不断地检测与研究,提升地基工程的基本质量。如果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现场属于软土地基,则需要以有效的手段对地基质量进行改善,以此来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保障。同时,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多种特殊地质情况,因为地质情况的不同,在实际建设中也会遇到多种隐患和安全问题。为了能够改善此类问题的产生,就需要加强地基工程的建设,提升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确保地基工程施工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为后续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提供保障。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不良地基产生的危害

2.1导致土坡失稳问题的产生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期间,如果产生土坡失稳的问题,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风险和安全问题产生,而不良地基也是导致土坡失稳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土坡失稳以及土坡原有平衡出现偏差,导致土坡内部结构在外力冲击的影响下,内部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导致土坡部分结构朝着同一方向移动,这也是导致边坡稳定性不足的主要因素,对后续施工有着严重影响。

2.2对地基承载力造成影响

地基的承载力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基础,也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地基承载力主要是对上方物体提供稳定的承载力,在上方建筑物施加的压力下,地基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都会受到影响。不良地基承载力问题主要是因为建设当地图纸问题的影响,导致地基的承载力不断下降,地基无法有效地对上方建筑物增加的压力进行承担,地基内部结构的平衡力有着严重的破坏问题,导致地基出现坍塌的情况,如果在后续施工中无法及时对地基进行处理,必定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倾斜或者倒塌问题,造成更加严重的安全事故。

2.3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

地基不均匀沉降是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而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因素和风险较多,在实际工程施工建设中,施工现场土地质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后续也没有及时对地基土质进行处理和改善,导致土质的实际稳定性不足,在后续施工中地基内部结构不够稳定,无法承载上方建筑物增加的作用力,长此以往地基将会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在实际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产生,也会不断提升工程施工的风险,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的常见处理方法

3.1强透水层的防渗处理技术

以大坝水利水电工程为案例进行分析,因为大坝的刚性基砂、卵石、砾石都属于强透水层,通常情况下,在施工建设的准备阶段中,需要对强透水层进行清理,土坝坝基砂、卵石、砾石层因为透水性较为明显,不仅会导致水量的损失,还会产生管涌问题,增加土坝的压力,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稳定有着严重危害。在处理工作开展的期间,需要加强防渗处理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处理工作中,需要及时对强透水层进行清除,并且以黏土、混凝土等材料进行回填,并且对截水墙进行建设。在施工中利用冲抓钻或者冲击钻对大口径孔隙进行制造,以混凝土或者黏土进行回填,从而形成质量较好的防渗墙。同时,利用高压喷射灌浆的方式,对水泥防渗墙进行修筑,以此来确保地基防渗的效果。

3.2可液化土层的处理方法

可液化土层主要是指无粘性土层或者少粘性土层在静力或者振动的作用下,孔隙中的水压不断提升,抗剪力瞬间失效的土层,土层的液化情况很有可能导致地基沉陷、失稳,对建筑物的安全以及稳定有着严重影响。为此,在实际处理工作中,施工团队可以在施工准备阶段中,对可液化土层进行挖掘清除,以强度和防渗性都较为良好的材料进行回填。同时,对回填材料进行快速地挤压,确保压实的效果和质量。并且,在处理后四周位置使用混凝土围墙进行封闭处理,避免土层朝向四周活动。最后,在液化土处理的过程中,还需要设置砂井,从而更好地保证处理的效果和质量。

3.3软弱夹层基础的处理方法

地基基础软弱带需要根据实际的大小进行划分,软弱带的不同类型对建筑物的影响都有一定差距,实际的处理方法也存在明显的偏差。首先,对于高倾角软弱带处理工作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将软弱带进行挖出,并以混凝土作为填充物进行回填处理,做成混凝土斗,在开挖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对深度进行控制,根据软弱带的实际宽度进行调整。如果软弱带较为疏松,并且宽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混凝土梁或者混凝土拱作为建设方式,确保岩土的完整性。对于土坝坝体的软弱带,为了能够减少渗透问题的产生,可以在清除部分软弱带之后使用混凝土或者黏土进行回填,形成阻水盖板,提升软弱带的防渗能力。同时软弱带如果与库水上游链接,在开挖的过程中需要对防渗井进行设置。当高倾角软弱带位于坝肩的位置时,可以对混凝土传力墙进行设置,对于重力坝破碎岩体坝肩来讲,当破碎岩体自身稳定性不存在问题的时候,可以在破碎岩体中对混凝土防渗墙进行设置。当坝体裂缝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对输送体进行清除,并使用混凝土进行回填,设置防渗内墙,以此来减少渗漏问题的产生。其次,对于缓倾角软弱带的处理工作中,同样需要将软弱带进行挖除,并以混凝土作为回填材料,如果岩体较为坚固并且完整的情况下,需要扩大挖掘的施工量,确保软弱带的全面清除,在清除之后需要使用混凝土或者钢筋混凝土进行回填,同时进行灌浆加固处理。在对穿过软弱带的防滑齿墙进行设置的时候,需要使用高压喷射的方法对软弱带存在的物质进行清除,使用水泥浆以及砂浆进行回填。穿过软弱带的时候,需要使用预应力锚固的方式,对软弱带进行稳定,减少坝体失稳问题的出现。此外,沿软弱带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行设置的期间,需要加强剪力桩和抗剪件进行设置,进而提升处理后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束语: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方式也有着明显的转变,实际的处理效果较为良好,能够为后续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刘昂好保障。在目前针对不良地基处理技术的深度优化中,水利水电工程不良地基的处理质量也有着明显的提升,在确保后续工程建设安全与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明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有关不良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3.

[2] 袁新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有关不良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2):4.

[3] 张彬,万小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有关不良地基处理技术[J].  2021(2014-12):140-140.

[4] 徐明睿班兵陈俊希.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不良地基的影响与处理技术[J].视界观, 2021, 000(005):P.1-1.

[5] 殷华芳.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中的不良地基处理技术[J].水电水利, 2021, 5(6):33-34.DOI:10.12238/hwr.v5i6.389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