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探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段明辉

14062419881216001X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工程管理效率,优化建筑工程管理质量, EPC总承包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对 EPC总承包模式的含义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其次,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 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包括优化设计环节、采购环节、施工环节以及工程验收环节,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充分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特点,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关键词

EPC总承包模式;建筑工程;管理优化

正文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且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和管理效率,降低工程风险,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工程项目管理。而 EPC总承包模式是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 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控,实现对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本文对 EPC总承包模式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分析了其特点和优势,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 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旨在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1 EPC总承包模式概述

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由工程企业负责,在工程企业的统一管理和协调下,可以有效提升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在 EPC总承包模式中,建筑工程企业通常会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管控,将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采购等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具有较强的整体性。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企业可以将项目设计、施工等全部交由专业人员负责,但设计和施工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在 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对各环节进行协调和管理,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把控,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 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措施

2.1 设计环节

1)加强设计单位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保证设计单位能够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设计资源,提高设计质量。设计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设计时,要将业主的需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目标进行统一,充分考虑到工程项目的整体特性,同时还要保证设计的全面性,将可能影响到整个工程建设的因素考虑在内,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前规避。

2)合理设置设计阶段中各专业间的交叉,降低设计冲突。例如:在对某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时,其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都需要进行详细规划,而在这一过程中,若不能合理设置交叉问题,则很容易导致各专业的配合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为此,应将整个工程进行分段划分,以明确各个阶段中的责任主体与工作内容。

3)在 EPC总承包模式下对设计工作进行优化时,要充分考虑到合同条款的约束作用,对合同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进行整改。例如:在对某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时,若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设计人员的设计周期、设计进度等,则可能会出现由总承包商承担全部设计任务的情况,而在这一过程中,若总承包商自身没有能力解决该问题,则很可能会给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2.2 采购环节

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的采购环节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采购环节中的不合理现象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1)招标环节:首先,在进行招标之前,采购方要对设计图纸进行细致的审核,避免出现设计图纸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其次,在投标阶段要对施工队伍的资质和实力进行审查,避免出现投标队伍资质不符合要求和无相关施工经验等问题。最后,在评标阶段要对投标单位的报价进行分析和比较,确定合理价格和报价。在评审阶段,采购方要对施工队伍进行审查,避免出现施工队伍不专业、人员配置不合理、技术不达标等问题。

2)合同环节:在合同签订之前,采购方要对合同的条款进行仔细的审核,避免出现合同内容不合理、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违约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其次,在签订合同之后,采购方要对施工队伍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出现施工队伍与招标时不同的问题,影响工程进度。最后,在工程验收阶段,采购方要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出现验收不合格等问题。

3)支付环节:在采购环节中,采购方要对供应商和施工队伍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出现资金拨付不到位等问题,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和质量。

2.3 施工环节

施工环节的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建筑工程实施阶段,施工部门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来开展施工活动,不能随意更改设计。施工阶段的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在质量控制方面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质量管理。同时在建筑工程实施阶段,项目经理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并对设计变更情况进行跟踪,对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判,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此外,项目经理还要加强对现场材料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要求材料人员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材料验收工作,并将验收结果及时反馈给采购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要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来减少施工时间,从而降低材料消耗成本。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还要对现场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来规范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避免由于安全事故导致的损失。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还要积极组织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此外,项目经理还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合理调度,避免由于管理人员不足导致的现场施工效率低下的情况发生,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完成。

2.4 工程验收环节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单位需按照建筑工程的标准来进行验收,如遇到质量问题需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在保证验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避免出现返工或返工现象。

在验收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严格把控验收的每一环节。如出现设计方案与实际不符的情况,需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由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地方进行整改;在质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之后,再按照设计方案来验收。如出现质量问题,需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追责,期间需要落实好以下方面工作:

1)在材料进场验收时,施工单位需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并与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需及时整改,并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沟通。

2)在隐蔽工程验收时,需要保证其质量,且需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在隐蔽工程验收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对其进行拍照、录像等方式来记录其质量。在验收时,需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沟通,了解是否符合相关的要求。

3)在竣工验收时,需将相关文件和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对于施工中所涉及到的合同文件、技术方案、技术文件等,需保证其完整、准确,并按照规定来进行移交。

结束语

总而言之,EPC总承包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用范围比较广,且优势比较突出。在该模式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都由同一工程公司负责,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使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减少了各项工作之间的矛盾。在 EPC总承包模式下,各参建单位之间的职责关系更加明确,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此外, EPC总承包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应充分结合 EPC总承包模式特点和优势。

参考文献

[1]江丽.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对策[J].中国招标,2023,(09):173-175.

[2]肖斌.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对策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0):122-124.

[3]梁汉成.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优化探讨[J].城市住宅,2021,28(12):253-2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