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逆作法技术研究与应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刘鹏飞

14112519920718005X

摘要

本文研究了高层建筑施工中逆作法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逆作法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建筑施工技术,它从上至下进行结构建造,与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施工方法相反。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与难点,如结构高度、大跨度以及地基承载力的复杂性等。接着,探讨了传统施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结构反复受力导致的安全隐患、施工周期长和精度控制困难等。随后,本文详细介绍了逆作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分析展示了其在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中的应用。最后得出结论,逆作法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多个问题,提高施工安全性、减少工期,并提升结构精度。


关键词

高层建筑施工;逆作法技术;结构安全;施工效率;精度控制

正文


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类建筑由于其特有的高度和结构特点,使得其施工过程复杂且具有诸多挑战。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施工方法已在多个方面显示出局限性,如安全隐患、工期延长和施工精度控制问题。鉴于此,逆作法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施工技术应运而生,它通过从上到下的施工方式,旨在克服传统施工方法的缺陷。本文将深入探讨逆作法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改进建筑施工流程的潜力和实际效果。

一、高层建筑施工特点与难点

(一)结构高、跨度大

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显著的特点,其中结构高度和大跨度是其最为关键的特性。结构的高度直接增加了建筑的重力作用,这就要求必须有更为坚固和稳定的结构设计来承受由于高度引起的较大风压和地震作用。同时,高层建筑往往设计有大跨度空间以满足功能上的需求,比如大堂、会议中心或商业空间,这样的设计使得构件在施工时需要额外的支撑和临时结构。大跨度的施工不仅需要考虑在施工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还要考虑最终的使用功能和内部空间的灵活布局。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大幅度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需要在施工规划、施工技术以及材料选择上进行周密的考虑[1]

(二)地基承载力复杂

地基承载力的复杂性也是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难点。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重量巨大,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极高。地基必须能够稳定地承载整个结构的重量,并能应对潜在的地质活动,如地震和土壤沉降。然而,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往往多变,包含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岩石,每种类型对建筑的支持能力都有所不同。此外,地下水位的变化、附近建筑的施工活动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如地下管线、遗址等)都会影响地基承载力。因此,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探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地基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竖向运输舱施工难度大

高层建筑施工的另一个挑战是竖向运输舱的施工难度。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材料、设备和人员需要频繁地从地面运送到各个施工层面。竖向运输的效率直接影响施工的速度和成本。传统的电梯、起重机和索道系统都有其局限性,如载重能力、运输速度和安全性问题。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竖向运输的风险更是增加。此外,随着施工的推进,运输系统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变位置,这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和调整的难度。因此,设计高效、可靠的竖向运输系统是实现高层建筑施工效率和安全性的关键。

二、传统施工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反复受力,安全隐患大

在传统施工模式下,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会反复受到各种作用力,如施工荷载、设备振动和人员活动引起的动力影响,以及由于材料堆积和临时支撑移除等因素造成的静态荷载变化。这些反复的荷载作用会导致结构在施工阶段就出现损伤,如裂缝、变形或甚至倒塌,这些损伤会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逐渐显现,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施工期间安全监管的不足,一些潜在的结构问题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进一步增加了未来使用阶段的安全风险。

(二)施工周期长,效率较低

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常常被施工周期过长和效率较低的问题所困扰。长施工周期主要是由于施工计划和流程优化不足、工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技术和管理创新缺乏所致。由于这些因素,资源(如人力、机械和材料)的配置和利用往往不够高效,导致施工进度缓慢。此外,不利的天气条件和工地管理问题也会导致施工中断,进一步延长施工时间,增加成本[2]

(三)精度控制难度大

在传统施工方法中,保持建筑施工的精确度是一项挑战。精度控制的难度大主要是由于缺乏先进的测量和控制工具、技术水平有限以及人为因素。精度不足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外观质量,而且会引起结构性问题,比如门窗不合、楼板水平差、墙面不垂直等,这些都会对建筑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尽管现场工人拥有丰富的经验,但在没有高精度设备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仍然难以达到现代建筑施工所要求的精确度水平。

三、逆作法技术及其应用

(一)逆作法基本原理

逆作法(Top-downconstructionmethod),是一种从上而下的建筑施工技术,它颠覆了传统的自下而上的建筑顺序。在这种方法中,地下结构和地上结构部分同时施工,首先构建地面或地上部分的楼板,然后向下挖掘并建造地下结构。这种技术首先在繁忙的城市中心或地基条件受限的区域使用,以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缩短工期。逆作法的基本原理是使用地面或上部结构楼板作为工作平台,在此平台上进行土方开挖作业。与此同时,楼板为下方施工提供临时支撑,这样一来,开挖作业就可以在楼板下方进行,而不会影响到地面上的施工活动。这种方法允许施工队伍在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同时作业,有效地利用了空间和时间,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逆作法还具有减少土方开挖量、降低地下水位影响和减轻施工振动等优势。

(二)逆作法在基础施工中的应用

在基础施工中,逆作法被用来加速建筑地基的施工速度,尤其是在需要建造深基坑的高层建筑或复杂工程中。应用逆作法时,施工队首先建造地面楼板及地上结构,然后从这些楼板向下进行挖掘,并逐步建造地下结构。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减少了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因为挖掘作业在地面楼板的保护下进行。逆作法使得基坑支护更加安全和稳固,因为地面楼板的建设与基坑支护同步进行,可以即时对抗土壤侧压力和水压力。此外,逆作法还减少了排水需求,因为地面楼板阻止了地表水向基坑渗透。在狭小的城市环境中,逆作法允许建筑基础与周围环境更和谐共处,减少施工期间对公共空间和交通的干扰。

(三)逆作法在主体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在主体结构的施工中,逆作法的应用可以使得建筑工程更为快速和高效。在这个过程中,逆作法技术允许建筑师和工程师从建筑物的顶部开始施工,同时地下部分也在进行,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的建造。逆作法在主体结构施工中的一个关键优势是它使得上部结构的施工可以与地下结构的施工同时进行,减少了整个项目的总施工时间。由于楼板可以作为施工平台,因此不需要另外搭建脚手架或其他临时结构。这样,施工现场的空间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同时也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此外,使用逆作法可以在早期就封闭地下结构,这有助于提前开始地下室的室内装修和设备安装工作,进一步加快了施工进度。由于其高效性和安全性,逆作法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3]

通过逆作法,建筑项目可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确保安全标准和质量控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更好地适应紧凑城市空间的限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逆作法技术的应用将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多的变革和发展机会。未来,我们期待这一技术能够在更多的工程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完善,从而为高层建筑施工领域贡献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雪万,王建峰.高层建筑逆作法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0(7):1.

[2]何思均.逆作法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4(19):1.

[3]李骥.逆作法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000(022):929-93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