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墙体裂缝防治策略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李苗

140121199101087213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房建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墙体裂缝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造成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如地基沉降不均匀、工程设计不合理、温度和湿度变化等,以及对应的防治策略,如合理设置沉降缝、优化混凝土配比和浇筑工艺、加强墙体保温和维护等。本文旨在为房建工程施工中提高墙体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墙体裂缝;施工安全;防治策略;建筑工程

正文


引言:墙体是房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美观性和使用寿命。然而,在房建工程施工中,墙体裂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质量缺陷,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还会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和不良的居住体验。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墙体裂缝,提高房建工程的质量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墙体裂缝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房屋墙体结构设计不合理

住宅建筑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开裂,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从总体上讲,墙的构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住宅的整体质量与稳定[1]。若不能充分考虑墙体的受力状况,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支承,则极易造成墙体的变形、开裂。不合理的墙体构造设计将严重影响住宅的工程质量。墙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除了承担建筑物本身的重量外,还承担着外界如地震和风等外力。若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则会造成墙体受力不均,造成墙体变形、裂缝等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稳定,甚至危及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另外,不合理的墙体结构也会给住宅后期的装饰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墙面是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墙面开裂,将给以后的装饰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原材料的质量本身存在问题

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其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受到原材料质量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房建工程中的墙体结构而言,其墙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就会严重影响房建工程的整体质量,甚至导致墙体出现裂缝。目前,造成墙体裂缝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由于建筑材料的质量不合格而导致的墙体开裂问题;其二就是由于建筑材料中存在的不合理成分而导致墙体出现裂缝问题。例如,在对水泥进行选择时,如果水泥中含有碱含量过高的话,就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问题。除了以上两点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的墙体开裂。因为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墙体裂缝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房屋建设时,必须要保证房屋建设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稳定性。如果温度和湿度变化过大,就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问题。

(三)施工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中,建筑工人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质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要保证住宅的质量与安全,就必须熟练运用多种建造技巧与方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建筑工人的专业水平不高,不能对施工工艺进行有效的控制,致使建筑墙体开裂的现象时有发生。建筑工人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对建筑项目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要懂得建筑设计图,要懂得建造过程,要懂得材料的运用,还要懂得各类机械的使用。只有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工程建设,并及时发现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建筑工人也要有很高的专业素质。他们必须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维持一种良好的工作态度与专业行为。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人,注意工地的安全、环保,并与各有关部门进行交流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与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建筑工人的职业素质普遍不高。同时,由于缺少相应的专业训练与研究,使得他们不能及时地掌握与掌握建筑工程的最新技术与方法,或者是缺少专业精神、不负责的工作、不遵守建筑标准及安全规定。因此,建筑墙体开裂现象频繁发生。

二、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墙体裂缝防治策略

(一)加强基础处理与手段,夯实前期监管

在工程建设初期,对工程结构进行严密的设计与策划,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性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建筑物构造的合理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墙体裂缝的产生。所以,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墙体的承载能力、地基承载力以及结构的稳定性能,以保证结构的合理与安全。但是,仅靠结构设计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对建筑结构的监测。为避免因施工不当引起的墙体裂缝,必须对墙体进行全面的监控。监测的方法有物理监控和仪器监控等[2]。通过对现场的振动、位移、应力等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了基坑的整体稳定。另外,在工程建设中,要重视对房屋基础的处理。建筑物基础的稳定对建筑物整体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防止因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可采用在基础上布设钢筋网,提高其强度及稳定性。同时,褥垫层的设置还能分散地基荷载,减小沉降差,降低墙体裂缝发生的危险。为保证墙体不开裂,应加强施工前的设计与规划,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对房屋基础的处理。只要对这几个环节进行严密的控制与精细的操作,就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品质与稳定。所以,在建筑物的建设中,要严格遵循有关的规范与规定,同时要加强对墙体的质量监测与检验,才能保证墙体的完好,给人民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工作环境。

(二)加强监理与验收制度,规范施工行为

在房屋建筑项目建设中,施工监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强化施工监理工作,全面实施监理,才能保证项目的实施。首先,要从全过程实施监督与管理;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并保证各个阶段均符合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地上的安全措施、所用的材料、施工过程进行认真的检查。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监管,可以使企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其次,在工程监理过程中,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细致的检测与控制,以保证各工序均满足规范。比如,在基础施工中,要对基础土体的承载力、回填的压实度、填筑质量等进行检查[3]。只有把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好,才能防止在施工中发生问题,从而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另外,在工程建设中,如果发现了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在施工过程中,要有较强的技术水平,及时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当某一件零件的尺寸与实际不符时,应立即告知施工方,以保证其满足设计要求。对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防止问题的扩大,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四是要保证全过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健康性。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施工,保证项目的质量与安全。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配合,及时发现问题,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应用新技术材料,改进现有防治方法

墙体裂缝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努力。在当前的防治过程中,我们应当对已有的防治方法进行改良和优化,并对新技术及材料加以应用,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加强控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提高墙体裂缝防治的效果,保障人们的生活和安全。首先,要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控制措施。传统的墙体裂缝控制手段主要是修补、封缝等表层措施,这些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墙体开裂问题。为此,应积极探讨新型的预防措施,如用纤维补强,用粘合剂填缝等。采取上述措施后,墙体的抗裂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能有效地抑制裂缝的产生与扩展。其次,我们要研究新的工艺和新的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使得墙体开裂成为一种新的途径。如:采用纳米材料,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提高其耐久性;在混凝土中添加无机纤维,可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提高其承载力。同时,采用非破坏性测试方法,能对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探测,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此,应积极地吸收、利用新工艺、新材料,以有效地控制墙体裂缝。最后,还要在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加强监控。在工程建设中,要注意对施工技术、材料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如:正确选用建筑材料,保证其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对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的控制,杜绝缺陷和错误。因此,要想防止墙体开裂,必须加强施工工艺的控制。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房建工程施工中墙体裂缝的成因和防治策略进行研究,旨在解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墙体裂缝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根据本文提出的对策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墙体裂缝的发生,并保证施工质量,从而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皇甫峰.多层砖混住宅工程中构造柱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4,No.178(20):113.

[2]陈元金.墙体裂缝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四川水泥,2018,No.265(09):287.

[3]程海练.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要点及优化对策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No.144(02):199+2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