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灾害评估及防治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崔艺飞

130633199505101369

摘要

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对泥石流成因及其特征的介绍,阐述了泥石流灾害评估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并探讨了泥石流防治研究的措施,包括建立泥石流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山地植被保护以及加强河道管理和治理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人们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为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泥石流;灾害评估;防治研究

正文


引言:泥石流是一种由暴雨、地震、滑坡等自然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其发生突然、流动快速、破坏力极强,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泥石流经常发生,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1]。因此,对泥石流灾害进行评估和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泥石流成因及其特征的介绍,阐述了泥石流灾害评估的方法和防治研究的措施,旨在提高人们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为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提供参考。

一、泥石流的成因及其特征

(一)泥石流的成因

泥石流是一种由于地表水分和重力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地地形,具有高度的破坏性和危险性。其产生的主要成因可以归结为地质、气候和人为因素。首先,地质因素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易侵蚀的岩层和富含黏土的土壤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基础,因为这些物质在水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流动和携带。此外,地形地貌的陡峭度也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因素,陡峭的山地地势容易导致地表水流动加速,从而促进泥石流的发生。其次,气候因素对泥石流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极端的降雨、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会导致山体的土壤饱和和松动,从而加剧泥石流的危险性。高强度的降雨会使得山体土壤和岩石松动,加速了泥石流的发生[2]。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也可能进一步加剧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规模。此外,人为因素也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发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的采矿活动、大面积的森林砍伐等都可能导致山体土壤和岩石的紧密结构被破坏,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人为活动改变了地质和地貌条件,使得泥石流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二)泥石流的特征

1. 高速流动:泥石流通常以高速流动的方式发生,移动速度可达每小时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因此泥石流常常来势汹汹,给人和物品带来极大的威胁。

2. 高浓度固体物质含量:泥石流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物质,如土壤、岩石碎屑等,这些物质的流动性造成了泥石流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高度破坏。

3. 高流量:泥石流的流量通常较大,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可以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等建筑设施,给周围的人们和村庄带来严重威胁。

4. 破坏性强:泥石流的破坏性非常强大,不仅可以直接摧毁房屋和基础设施,还可能造成土地沉降和水土流失,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二、泥石流灾害评估

(一)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首先需要考虑地理环境因素。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对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的地质条件包括易溶蚀的岩石和富含黏土的土壤,而陡峭的山地地势和植被破坏也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因素。其次,气候因素也至关重要[3]。极端降雨、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会导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因此在评估时需重点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另外,人类活动也可能对泥石流灾害产生影响。例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的采矿活动、森林砍伐等都可能导致山体的不稳定,加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二)定量分析

在定量分析阶段,我们需要考虑泥石流的潜在危险性和灾害风险。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和模型模拟等手段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可以对历史记录的泥石流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和规模,以此来评估潜在的泥石流危险性。其次,可以利用专业的地质勘察和监测手段,对潜在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进行定量的评估。地质雷达、卫星遥感等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山体位移和植被覆盖情况,为泥石流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量化数据支持。此外,还可以利用数学模型,例如概率模型和地质力学模型,来计算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的影响范围,以此来评估泥石流的灾害风险。

三、泥石流防治研究

(一)建立泥石流监测和预警系统

为了有效防止泥石流灾害,建立泥石流监测和预警系统是至关重要的,该系统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科学研究、技术装备和社区教育。首先,要建立泥石流监测和预警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这包括对地质、地形和气候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以便了解泥石流可能发生的地理位置和时间。同时,还需要对历史泥石流事件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泥石流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其次,技术装备方面也至关重要。高科技设备,如遥感技术、地质雷达、监测传感器等,可以用于对潜在泥石流灾害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预警提供重要数据支持。最后,社区教育也是建立有效泥石流监测和预警系统的重要一环[4]。居民需要了解泥石流的危害性,并学会如何在预警信号发出时快速做出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总之,建立泥石流监测和预警系统需要综合运用科学研究、高科技装备和社区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加强山地植被保护

山地植被保护作为泥石流防治的一项重要举措,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参与等多个方面。首先,加强山地植被保护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稳定土壤,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密实的植被可以减缓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减少土壤的流失,从而降低泥石流发生的风险。其次,加强山地植被保护也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山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保护植被,可以促进植被的生长和更新,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形成更为完整的生态系统,从而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加强山地植被保护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山地的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保护植被覆盖。同时,也需要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共同保护山地植被,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总之,加强山地植被保护对于泥石流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综合运用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参与等多种手段,以降低泥石流的灾害风险,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加强河道管理和治理

泥石流防治研究中,加强河道管理和治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有效的河道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其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威胁。首先,加强河道管理包括对河道的规划、清淤、整治和生态修复等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避免河道过度开发,减少因过度开发导致的河道破坏和泥石流易发区域的扩张。同时,对于已经淤积的河道,进行清淤和整治工作可以恢复河道的通畅度,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和扩散。此外,生态修复也是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降低泥石流的危害[5]。其次,加强河道管理需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河道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河道管理的责任主体和管理权限,加强对河道的监管和保护。同时,加强河道管理的科研力量,开展河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河道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效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最后,加强河道管理也需要加强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河道管理的重视程度,增强公众自觉参与河道保护、治理和监督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河道管理合力。总之,加强河道管理和治理对于泥石流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促进河道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和社会化,以降低泥石流灾害的危害,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对泥石流灾害评估和防治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首先介绍了泥石流灾害的定性分析方法,然后介绍了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在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接着探讨了建立泥石流监测和预警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山地植被保护和河道管理和治理等防治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泥石流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春红,刘霞,胡爱国.后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及其防治方案分析[J].四川地质学报,2023,43(S1):68-70.

[2]严琦,张琪.贵州省黔东南州降雨型泥石流风险评估[J].气象与减灾研究,2023,46(02):141-148.

[3]骆银辉,蒋学广,孙珲,郑吉云,赵刚,陈允建.泥石流防治对策与新方法[J].云南地质,2023,42(02):162-167.

[4]王云峰,马伊明,张连科.黄土地区低丘缓坡平整项目地质灾害评估方法——以兰州碧桂园三期项目为例[J].甘肃科技纵横,2022,51(02):15-19.

[5]朱晓璐.文县哈南联合沟泥石流灾害评估与防治[J].甘肃科技纵横,2021,50(12):16-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