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卢艳梅

14263119931001002X

摘要

本研究致力于探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深入研究了其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要点和质量控制策略。通过详细分析预制构件的制作、运输以及与现浇混凝土的连接技术,本研究旨在为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高效、安全施工提供实用指导。通过对预制构件质量控制、搭装过程质量控制以及整体结构质量评价的讨论,突出了在整个施工阶段中的质量关键点。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预制构件

正文


引言:随着建筑工程领域对高效、节能、环保的需求不断增长,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建筑方式逐渐受到关注。其相对于传统建筑结构的优势在于施工周期短、质量可控、成本相对较低等方面。然而,要充分发挥这种结构方式的优势,必须对其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以其独特的构建方式在建筑领域展现出显著的优势。首先,其施工速度远快于传统建筑方法,通过预制构件的制作和搭装过程,能够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实现项目的快速交付。这不仅减少了工程建设的时间成本,也提高了工程的投资回报率。其次,整体结构的质量可控性得到显著提升。预制构件在工厂内进行制作,受到严格的质量监控,避免了施工现场受天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确保了构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这为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减少了施工中的质量风险。此外,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具有较低的施工废弃物产生量。通过有效的设计和预制构件的再利用,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浪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环境具有较小的影响。最后,整体结构更具设计灵活性。预制构件可以灵活搭配组合,适应各种建筑形式和功能需求,为建筑师和设计团队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这种设计灵活性不仅有助于满足不同项目的独特需求,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创新和发展[1]

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一)预制构件预制与存储

在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建设过程中,预制构件的预制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该阶段旨在通过先进的制作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构件在尺寸和强度上都能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的材料搭配是其中的首要考虑因素,需要精确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以确保构件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模具设计也是一个关键环节,模具的精准性直接关系到构件的成型质量。在预制过程中,适当的养护措施是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保障,特别是对于大型和特殊构件,需采取有效的养护手段,如湿润养护、定期保养等,以确保构件具备出色的力学性能。另外,为避免构件在预制阶段受到污染、受潮等不良因素的影响,需要严格管理构件的存储条件,确保其在运输和搭装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

(二)预制构件运输

预制构件运输是整体结构施工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在进行运输计划时,需要全面考虑构件的尺寸、重量以及具体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设备是确保运输安全的关键,这包括专用的平板运输车辆、大型吊装设备等。对于较大或复杂的构件,可以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如水运或空运,以确保构件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固定和保护,以避免在运输中出现不安全因素[2]

(三)装配与现浇混凝土连接

搭装过程中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的连接技术是确保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和完整性的关键步骤。这一阶段需要细致入微的计划和操作,确保连接的精准和牢固。首先,精准的测量和定位是连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使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确保每个预制构件都能够精准地安置在设计位置。对于大型结构,可以采用激光测距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连接的精度。其次,连接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进行合理的决策。螺栓连接常用于连接较小的构件,它通过螺栓将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牢固地连接在一起。钢筋套筒连接适用于大型结构,通过预留的套筒孔将钢筋延伸至混凝土中,实现构件的连接。在选择连接方式时,需充分考虑结构的负荷、受力特点以及后期维护等因素。连接过程中对现浇混凝土的浇筑工艺也需要高度关注。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包覆连接部位,防止空隙和气泡的产生。同时,要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振捣程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三、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预制构件质量控制

预制构件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整体结构施工质量的首要环节。为此,需在预制过程中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措施。首先,对原材料的选用应严格把关,确保混凝土配合比例准确、坚固的钢筋配置,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构件性能的因素。其次,模具的设计和制作要符合相关标准,以保证预制构件的尺寸、表面质量等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严格的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测,以及定期的检验和抽检制度,确保每个预制构件都具有一致的高质量标准。在预制构件的养护和存储过程中同样需要质量控制的关注。采取合适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构件在存储期间应远离有害物质和环境污染,保持其表面完整性。通过这一系列的预制构件质量控制手段,能够为整体结构的施工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搭装过程质量控制

搭装过程是整体结构施工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其质量控制需要多方面的考虑。首先,对于每一个预制构件的搭装位置,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定位,以确保构件之间的连接准确无误。在连接过程中,应确保连接部位无杂质、水泥浆覆盖充分,以保障连接的牢固性。同时,对于大型、复杂结构的搭装,可以采用激光测距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搭装精度。在整个搭装过程中,施工团队需要密切协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监控。负责搭装的工作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操作技能,以应对搭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此外,搭装过程中的安全控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确保施工人员和现场设备的安全。

(三)总体结构质量评价

总体结构质量评价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对整体结构质量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首先,结构的稳定性是评价总体结构质量的核心。通过对每个连接点的强度和刚度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整体结构在承受外力和自身荷载时的稳定性。这包括对连接部位的混凝土质量、连接件的牢固性等方面的评估。采用非破坏性检测手段,如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等,对结构的内部质量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潜在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其次,结构的整体性能也是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这包括结构的抗震性能、抗风性能等方面。通过模拟工程实际工作载荷和外部环境条件,进行结构的动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以评估其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性能。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及时发现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的强化措施,确保整体结构在各种极端工况下都能保持稳定。此外,对于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来说,其耐久性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通过对混凝土材料的抗渗性、抗冻融性等性能的评估,以及对预制构件表面防腐涂层的检测,可以全面了解结构在长期使用中的耐久性。采用现代材料科学和化学技术手段,保障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延长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3]

我们也要意识到在实际施工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例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以及团队协作都需要高度关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致力于进一步完善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提高其适用范围和实用性,以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加智能、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我们有信心将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打造成为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建筑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峥.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2):2.

[2]陶佳能.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关键施工技术研究[J].重庆建筑,2022(009):021.

[3]方兴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工业B:00134-00135[2023-11-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