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水排水建设中的应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任艳丽

140222198711047523

摘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海绵城市这一概念逐渐得到认可,不仅为我国城市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同时也将推动我国城市的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快速发展。基于海绵城市具有较强的吸雨能力,可以从该理念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这一理念的有效应用,揭示海绵城市理念对我国城市规划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对该理念在城市给水排水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为相关人员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

海绵城市理念;城市;给水排水

正文


海绵城市理念作为一种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新思路,正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和实践。其核心理念是将城市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通过改善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而给水排水建设是海绵城市理念中的一个关键领域,由于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将直接影响环境的可持续性、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的整体发展。因此,在城市给水排水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绵城市理念的含义

海绵城市理念源于中国,最早由中国国家发改委提出,并于2015年写入国家城市规划,其核心理念在于将城市设计和规划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来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这一理念倡导城市如同海绵一样,具有吸收、储存、净化、利用雨水的能力,以此来降低洪涝风险、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效率。而海绵城市的目标是建设具有生态韧性的城市,通过综合性的措施减轻城市雨水径流和污水排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生,又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可持续性,且重点强调城市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同关系,从而创造更加人文化和生态友好的城市环境。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水排水中遵循的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根据该原则,城市的给水排水系统应该根据特定城市的地理、气候、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等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这意味着不同的城市需要采取不同的水资源管理策略,以此来满足独特的需求。例如,干旱地区更侧重于雨水收集和再利用,在多雨地区更关注雨水分流和洪水控制,通过这一原则,能确保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充分考虑城市的个体差异,从而实现更加有效的水资源管理。

(二)可利用原则

可利用原则能在最大程度地利用城市的自然和人工资源,并根据这一原则,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要充分利用可用的资源,如,土地、雨水、污水、可再生能源等,都可以通过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废水处理、能源回收等方法实现,并通过最大化资源的可利用性,尽可能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有助于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减轻环境负担,改善城市的生活质量。

(三)循环利用原则

循环利用原则主要倡导城市在给水排水系统中最大程度地实现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对此,城市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废水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净化,之后再将这些处理后的水资源重新用于城市的各项非饮用水需求中,如,植被灌溉、建筑物冷却、公共景观用水等。通过实施这一原则,城市可以实现多方面的好处。首先,有助于减少城市对有限淡水资源的过度依赖,降低水资源的稀缺性,显著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安全性。其次,废水的循环再生能减少排放到自然水体中的污水量,改善水质和保护水生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是,这一原则还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水资源管理的成本,从而推动城市走向更加可持续和生态友好的未来。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水排水建设中的应用

(一)水系湿地规划

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应该以生态环境和环保思想为指导,并以绿色为主要内容。对限制和禁止建设的地区,要划定明确的“红线”,让自然的海绵体得到有效保护。例如,城市绿地具有海绵的特性。许多城市以减少绿地面积为代价,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空间,这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在这样的前提下,应当将海绵城市概念主动地融入到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并将其作为海绵来进行保护,让其能更好地发挥对水资源的调节和集雨功能。与此同时,还应该从整体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积极进行生态恢复,如有需要,可以进行“退建还林”。而在城市的空间布局中,要巧妙地设置绿地和绿色通道,这不仅可以起到拦截雨水的作用,还能让人们和大自然更加亲近。另外,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植物、沟渠、河流等资源,积极营造生态廊道,持续加强各板块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海绵空间。

(二)人行道规划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人行道的规划和设计变得更具创新性和生态友好。城市人行道不再仅仅是人行通道,将会成为多功能空间,有助于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并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对于该理念的设计,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透水材料的使用。海绵城市鼓励采用透水材料来铺设人行道表面,这些材料能促进雨水的渗透,并减少雨水径流排水系统的负荷,通过这种设计,可以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减少地表径流污染,同时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资源。其次,绿色人行道的建设。绿色人行道是一种结合植被的设计,通过在人行道周围种植树木、草地、灌木丛等植被,不仅能提高城市的美感,还可以改善微气候,以此来降低城市气温,提供阴凉处,为行人提供休息和娱乐的机会和场所,从而促进步行交通的有效发展。

(三)污水处理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城市污水处理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对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常常会依赖于大规模的中心化处理设施,而海绵城市理念要求将污水处理纳入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中,从而实现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水资源管理。对此,可以倡导采用分散式、本地化的处理技术,如,植物净化池、湿地处理、蓄水池等,确保将污水有效净化,并将其再循环利用。植物净化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最终得到清洁的水。同时湿地处理系统则通过湿地植被和土壤来过滤和净化废水,提供生态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蓄水池还有助于储存雨水和污水,以供后续非饮用用途,如,灌溉和景观用水。通过采用污水处理方法,不仅能降低污染物排放到自然水体中的风险,改善水质,还有助于城市实现可持续的非饮用水资源管理,让城市向着更加环保和资源高效的方向发展,同时又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生和生态保护。

(四)城市绿化设计

首先,城市绿地被规划为雨水的自然收集和过滤区域,会起到生态海绵的作用,通过植被和土壤的协同作用,这些区域有助于减缓雨水径流的速度,允许雨水逐渐渗透到地下,降低洪水风险,并在这个过程中净化雨水,以此来改善城市的水质,减少水污染的影响,从而为城市提供更清洁的水资源。其次,绿化设计在植物选择方面应该注重适应性。不同城市的气候条件和降水量各不相同,因此,绿化设计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植物,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往往耐旱植物和低水需求的植被被广泛应用,降低灌溉的需求,提高绿地的可持续性。

结束语:

总之,要充分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的导向作用,让其目的能成功地“照进现实”,必须对特定的建设需求和建设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并不断优化给排水系统,而在充分考虑各种建设和设计要素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再利用对供水方面的优势,提高其抵御不利气候的能力,从而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路树生.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水排水建设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11):217-218.

[2] 郑妮.海绵城市理念在排水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3(5):0138-0140.

[3] 赵伟锋.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5):107-109.

 


...


阅读全文